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基础、创示范、抓共建、促和谐"为载体,以富民强区为统揽,将"服务群众"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标准,全力推进"三化"互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越超 《新长征》2011,(4):46-47
长春市二道区坚持"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核心所在"的理念,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作为切入点,以民生为大,民情为先,采用科学的方法破解关系群众利益的大事,从而达到让“群众满意,企业满意,基层满意”。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1,(9):17-1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发展成果共享上,体现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成效上。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确立了富民优先的工作导向.像抓经济一样抓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得到了切实加强和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我们党指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问题,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方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民生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5.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民生建设目标是和谐型民生。和谐型民生突破了温饱型民生、小康型民生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实现与物质生活丰富的局限,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谐型民生的建设应当是以民生的改善、国民福祉的实现作为最高标准,以加强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大领域建设为着力点的综合性实践工程。  相似文献   

6.
<正>民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节点。构建和谐社会与改善民生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只有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才能有效地推动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战略部署。改善民生就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把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等一系列理念,其中以人为本是核心理念.要理解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这一命题,必须从"人"的向度、"本"的向度和民生向度三个维度进行考量.其中,"人"的向度是理解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前提,"本"的向度是把握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重点,民生向度是贯彻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实践诉求.民生向度包括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发展民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改善民生、贯彻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现实路径,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是保障民生、贯彻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必然要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发展民生、贯彻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一论述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根本宗旨的内涵,更加鲜明地指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高屋建瓴、运筹帷幄的判断和要求。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党上下要特别突出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民生是指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吃饭、穿衣、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内容。民生档案是社会管理活动的历史记录,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原始凭证,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民生档案工作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大局,是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开展民生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在短短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亚洲现代化水平领先的国家,这与其独特的政府公共管理理念是分不开的。以"外包"理念建设高效政府,以"亲商"理念优化经济环境,以"人才立国"理念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以"亲民"理念服务于人民等,促进了新加坡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也给目前正在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以有益启示:一是要树立"外包"理念,提高行政效能;二是要树立"人才强国"理念,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三是要树立"亲商"理念,优化经济环境;四是要树立"亲民"理念,努力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3.
李志鹏 《当代贵州》2011,(34):40-40
只要有利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只要有利于改善民生与和谐社会建设,什么办法都可以试,什么措施都可以用,这才是对事业负责,对乌当人民负责。"  相似文献   

14.
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民生新闻则是新闻媒体通过议题设置,使民生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议题,从而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社会共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试图对民生新闻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万事民为先。近年来,炎陵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公务,坚持民生工作和经济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民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群众的幸福指数有了明显提升。坚持富民为先,夯实民生基础。扩大就业。依托企业促进就业,突出抓好"两园两区"建设,注重项目能耗审核、环保评审两关,积...  相似文献   

16.
重视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长春的必然要求,关系到人民对执政党及其政策、领导体制的认同。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该从讲政治、讲全局的高度,给予充分的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17.
重视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长春的必然要求,关系到人民对执政党及其政策、领导体制的认同.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该从讲政治、讲全局的高度,给予充分的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18.
张扬  李艳 《新长征》2012,(11):24-25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保障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改善民生,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最终目的。近年来,白山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和发展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突破点,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为民”也是省委提出的“四个重在”的内容之一。新蔡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在改善民生中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县。  相似文献   

20.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需要调整与完善经济政策,更需要建立健全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政策。倡导通过投资于人力资本,提高受助者能力,扩大经济参与,促进经济发展,协调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发展型社会政策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处在全球化与转型期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为此,中国各级政府要树立发展型社会政策理念,在保障和完善民生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制定和执行社会政策要着眼于中长期战略,并重视社会政策的效果评估以及民众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