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富源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国土面积3348平方公里,辖8乡3镇,159个村委会,176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回、水、苗、壮、布依等18个民族,总人口68万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建设中,县委政府充分利用魔芋种植历史悠久、气候土壤适宜、群众基础扎实、市场前景广阔等条件和机遇,将魔芋产业列为富源的骨干产业和品牌经济重点扶持,加快发展。2003年全县种植魔芋20376亩,总产量7万吨,产值7000万元,今年全县种植3.6万亩,产值1.25亿元。有种植面积万亩以上的乡镇2个,千亩以上的村委会14个,十亩以上的大户136户。计划到2007年种植面积8万亩,总产2…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富源县发挥生物资源优势,把发展魔芋种植、加工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魔芋由零星种植逐步走向规模化,区域布局逐步走向科学化,产品加工逐步走向系列化,产业服务逐步走向一体化,魔芋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亮点。富源县有原产于富村、老厂一带的花魔芋品种,因块茎膨大系数高、抗逆能力强,与其它品种相比,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抗魔芋软腐病能力强的特点,是一个优良的地方品种,是富源县难得的生物种质资源。而全县约17万亩土地为最适宜栽种区。2000年,在政府的正…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富川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把以脐橙为主的水果生产作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来抓,按照“规模化、产业化、企业化”的发展思路,长抓不懈。目前,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19.8万亩,其中脐橙面积达9.5万亩,水果总产量从1996年的年产1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10万吨,水果产值达2亿元以上,农民人均产果400公斤,人均水果收入8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梁志敏 《创造》2002,(12):12-13
通过几年的发展,富源县魔芋已具备产业雏形。一是种植逐年扩大。1998年零散种植1134亩、1999年种6348亩、2000年8700亩、2001年11000亩、2002年发展到15800亩,种植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0%以上,成为全省的魔芋种植大县。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左权县核桃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种植规模快速扩张,总面积达到31.8万亩,总株数达到460余万株,农民人均2亩;经济效益凸显,正常年景核桃产量可达730万公斤、产值1.8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1 300多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生态效益明显,核桃经济林占国土总面积的10%,一个结构合理的产业业态已经形成。一、坚持认准优势与科学规划相结合,在目标定位上实现了战略化左权核桃产业快速发展,最核心的是确立了"核桃产业大县"战略目标,实现了核桃经济林持续健康发展。一是立足实际,找准了发展优势。经过调研思考,在选择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临桂县宛田瑶族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当地农民种植效益好、附加值高的罗汉果、夏橙等品种,农民的钱袋子迅速鼓了起来。据统计,今年该乡发展种植罗汉果5000余亩,按每亩4000元纯收入计算,仅此一项。农民增收2000万元。图为果农售果场景。  相似文献   

7.
近日,天等县龙茗镇龙英社区椒农黄海权将300多公斤的辣椒卖给了前来收购的海南老板。丰产增收,让他喜不自胜。天等县2004年曾荣获“中国指天椒之乡”称号。今年,天等继续做大做强指天椒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全县种植指天椒5.2万亩,种植户4.2万户5万多人,建有辣椒协会26个。品质优良的天等指天椒一上市就被各路客商争相抢购。今年全县辣椒产量预计将达2.6万吨,市场收购价格为3.5元/公斤,比历年2元/公斤上涨1.5元,增幅达75%。仅此一项,就给农民增收3900万元。□天等县5万椒农喜增收@黄存璧  相似文献   

8.
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初,云县县委在分析研究今年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时,提出今年粮食总产要实现129360吨,比上年增长5%;农民人均生产粮食345公斤,比上年增13公斤;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实现766元,人均增165元的目标,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保发展。但是,只有在弄清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一)制约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一是自然因素。去冬今春,旱情突出,严重制约着小春生产和大春栽插。全县小春作物种植面积达3033199亩,比上年增长…  相似文献   

9.
<正>"去年,我与一对叔侄种植130亩粉马蹄,现已交售近25万公斤到洲星马蹄合作社,实现产量1923公斤/亩,产值5384元/亩,按投资成本2000元/亩计,纯利润3384元/亩。村里的群众可从粉马蹄田间管理、挖收务工中收入900元/亩……"2月10日,钟山县公安镇梁屋村副主任梁彰有心里盘算着种植粉马蹄的收益,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2016年,钟山县建设粉马蹄种植基地2万亩,产量达3.8万吨,增加农业产值0.9亿元,加工产值1.4亿元。其中,洲星粉马蹄  相似文献   

10.
潼南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东,重庆市西北部,幅员面积1594平方公里,琼、涪两江横贯全境,水资源充足。地貌以浅丘为主,地势较为平坦。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暖春早、雨热同季的特点。农业发展条件优越,适合各类蔬菜生长。 2000年,潼南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58万亩,生产蔬菜32.7万吨,产值达到1.77亿元,其中基地镇乡种植面积已达6.3万亩,生产蔬菜13.5万吨,实现产值7155万元,仅蔬菜一项,使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5元。一、潼南县蔬菜生产发展的特点 1.蔬菜基地规模大。桂林蔬菜基地已建成电力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乐安县仲溪村地处偏僻山区,全村有358户,1603人,耕地面积3497亩,山地面积1万亩。该村积极发扬基层民主,群策群力,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烤烟产业。2002年,全村烤烟面积370亩,产值近36万元,创税7.2万元,人均增收180元。2003年烤烟面积发展到500亩.预计产量超干担,产值突破50万元,税收10万元以上,成为全县面积最大,效益最好的烤烟专业大村,摘掉了多年“贫困村”.“空壳村”的帽子。  相似文献   

12.
富源县中安镇回隆办事处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回汉两族杂居的少数民族办事处,是曲靖市列100个扶贫攻坚村(办)之一。该办辖4个村民委员会,12个农业生产合作社,531户,2273人。其中汉族有3个自然村120户,654人,汉族人口占全办总人口的28%。耕地面积2130亩,人均占有耕地1亩。1989年时,农村经济总收入仅有93.9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9元;粮食总产75.51万公斤,人均产粮344公斤。由于经济发展滞后,民族间纠纷时有发生,群众在贫困线上挣扎,因此被县政府列为贫困村(办)给予扶持…  相似文献   

13.
我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国家重点贫困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立足本地实际,着眼长远发展,抢抓有利机遇,找准发展突破口,使全县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老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19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1.04亿元,财政收入53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38元,提前3年实现了脱贫县目标。一、围绕农民增收,在林业产业化上寻求突破。我县山场资源丰富,发展林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充分抓住这一优势,大力发展以杉木为主的优质用材林,以板栗、银杏、油茶为主的高效经济林…  相似文献   

14.
杨文忠 《创造》2013,(8):62-63
宁蒗县根据自然禀赋、地缘优势和现实需要,科学论断农村经济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农业跨越发展路径,全力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2012年,种植马铃薯16.8万亩,亩均产量1125.9公斤,年繁育脱毒马铃薯原种300万粒,年产鲜薯18.9万吨。种植苹果9.2万亩,挂果4.4万亩,年产量3.9万吨,产值1.2亿元;年加工中下级果3000吨。种植烤烟3.2万亩,收购烟叶6.9万担,烟农户均收入1.85万元,  相似文献   

15.
韩梅 《创造》2004,(9):24-25
水富是农业县,总人口9.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77.4%.2003年,农业总产值达108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87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名全市第一、全省第52位.如何扭转农民收入低、增长速度缓慢局面,突破农民增收瓶颈,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部门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下面针对水富县实际情况,对农民增收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以来,陵水县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发展社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一是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冬季瓜菜生产中,重点抓好名特优、无公害瓜菜的种植,并逐步推广无土栽培瓜菜种植。2003年冬季至2004年春季,全县冬季瓜菜种植14.7万亩,产量21.9万吨,产值3.2亿元。在热作水果种植中,采取“统一规划、基地推进、分户管理”的模式,整体推进热带优质水果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全县已种植热带作物175026亩,其中热带水果98920亩。在海洋渔业方面,加大渔业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海洋捕捞、水产养殖和水产品加工,大力推进深水网箱养鱼模式,引导渔民转产转业。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文明生态村建设。投入643万元,完成水利工程5宗、水毁工程5宗、除险加固防渗硬化工程5宗。投入249万元打井口。投入81.5万元改造民房303户。共建文明生态村58个。同时引导、扶持农民发展“沼气”生态经济。三是坚持开发式扶贫,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扶持群英乡、本号镇、英州镇1069户贫困农户,管理芒果5458亩,农民户均增收3742元。扶持山区种植橡胶2840亩、槟榔2000亩。四是继续抓好税费改革工作和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部减免农业特产税,农业税一律降低一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直接减负34元。切实抓好绿化造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全县已完成造林3.2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2万亩、荒山造林2.09万亩。  相似文献   

17.
城口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去年全县农民增收幅度达到10%,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00元。由于增种了优质水稻、高油玉米、苦荞和杂交油菜等,农产品单位面积效益平均提升了20%。畜牧业成为定型的增收产业,山羊、毛猪、黄牛,特别是"城口老腊肉"等外销势头好,使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稳定在400元左右。区域性魔芋和薯  相似文献   

18.
致富参考     
红花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2005年,裕民县哈拉布拉乡农民仅靠种植红花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000元,比上年增长345元,红花已成为该乡农民致富的“摇钱树”。近年来,哈拉布拉乡坚持发展红花产业不动摇,加大对红花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红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从2001年不足万亩,扩大到2005年的3.64万亩,红花产业的效益不断提升。通过开展“科技服务到地头”活动,在全乡确立60户红花种植示范户,建立了乡村、站所干部人均50亩红花示范田,帮助全乡农民普遍掌握红花种植的各项技术,协调红花加工企业与红花种植户签订了红花籽收购合同,并由企业发放给红花种植户每亩30元的定金,使种植户吃了定心丸。同时帮助种植户与山西德元堂药业公司签订红花丝收购合同,引导农民树立品牌意识,保证了红花丝的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19.
戴龙华 《江西政报》2006,(24):43-44
近年来,永丰县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以蔬菜和油茶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迅速发展。一是“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格局初具雏形。全县具有产业特色的专业镇16个,占乡镇总数的73%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自然村)达800多个。二是主导产业优势突出。无公害蔬菜和油茶产业已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阳光”产业、富民产业和出口创汇的强县产业。2005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3万亩,产值4.8亿元,超过粮食总产值;油茶林面积达48.5万亩,占山地总面积的16.8%,油茶总产值达1.3亿元。三是示范辐射效应明显增强。全县共建成“一村一品”产业示范基地130多个,其中规模以上基地60多个。尤其是蔬菜生产,已建成重点示范乡镇9个,重点示范村18个,佐龙、坑田公路沿线蔬菜基地规模达2万亩。四是“三农”效益稳步提升。2005年全县农民从蔬菜生产中人均获得纯收入1136元,比上年增加129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  相似文献   

20.
冯汉武 《政策》2005,(11):35-35
近几年来,武穴市坚持把发展油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推进优质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品质不断改善、单产不断提高、总产持续增长,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市先后被列为国家油料生产基地县市、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开发项目示范区、湖北省优质油菜工程示范县市,被誉为全国“油菜之乡”、“全国双低油菜生产大市”。去年全市油菜种植面积达35万亩,总产达5万吨,农业仅油菜一项就实现增收4000余万元,农民人平增收80余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