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太太哲学     
《党课》2006,(1):93-93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这就充分说明,和谐社会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环境伦理思想作为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与我们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价值和目标上都是一致的,体现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价值。和谐社会构建离不开环境伦理的支撑,要加强环境伦理道德教育,深化环境伦理道德观,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建设和谐文化,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应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优秀成果、借鉴现代西方文化积极成果基础上综合创新而形成的现代文化形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主导文化和多元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关系,为社会和谐提供文化价值理念、营造文化氛围、创造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1.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 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2.生物产业生物产业是指以生命科学理论和生物技术为基础,结合信息学、系统科学、工程控  相似文献   

6.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田文富 《学习论坛》2007,23(7):64-66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党做出的一项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决策,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起生态价值观念,积极倡导绿色生产和适度消费,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生态和环境正面临着新一轮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如不转变现行的发展模式,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将严重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内容包括:符合生态和环境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和城市发展模式;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8.
福州,作为海西重镇,福州省的省会城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对落实“十二五规划”具有示范作用。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目标是将生产和消费活动规制在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限度之内,强调综合运用技术、经济、管理等多种措施降低污染产生量、实现污染无害化,最终降低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环境压力的情况下,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本的是要引进和谐建设的理念,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积极倡导利用绿色能源、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科技含量等措施,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陈俊秀 《学习月刊》2012,(16):80-81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决策。其中,"资源节约"强调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过程中,不管是生产、流通、或消费,各领域各环节,都要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而"环境友好"则强调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要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把握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途径,才能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中国在经历20余年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正面临严峻的资源“瓶颈”制约:2005年,以国际油价大幅度攀升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威胁为标志,中国资源紧缺的红灯亮起,石油、电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显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人》2006,(4):9-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显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面对日益沉重的资源、环境压力我们不得不作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田文富 《学习论坛》2006,22(7):12-14
环境伦理是研究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的应用伦理学科,它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价值上存在着一致性。立足科学发展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环境伦理的各个流派,实现环境伦理的观念和理论创新,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环境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江淮》2005,(12)
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是什么?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是随着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不断深化逐步形成的。经过3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国际社会普遍…  相似文献   

16.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大致经历几个阶段:将“生态良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联系起来;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到“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原则;从“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原则到“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从“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到“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具体途径;直至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方针和政策的成熟。  相似文献   

17.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六大报告六次提到“和谐”:一是人民和谐相处,二是社会更加和谐,三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四是巩固和发展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五是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六是推进多种力量和谐并存。这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对为祖国富强而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和谐的思想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舒庆 《求是》2005,(15):53-54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正是人与自然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要在发展中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通过最严格的环境管理、最经济的环境保护手段、最高效的环境管理体系、最广泛的社会参与,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最大程度地减轻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加速推进、消费迅速升级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一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管理,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环境准入、环境淘汰和排污许可证三项制度。通过对重要规划依法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从宏观上协…  相似文献   

19.
周斌 《实事求是》2006,(1):26-29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社会生产中,必须进一步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充分发挥人与自然和谐的要素作用;在社会消费中,必须与国情和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积极采取人与自然和谐的消费方式。这样才能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减轻社会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和破坏,努力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支部园地     
《当代贵州》2013,(20):58-59
「党员应知」什么是"两型社会"?"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其核心内涵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