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白色和黑色纤维的红外光图谱进行分析,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FTIR—ATR)检测技术以及统计学中的聚类分析处理方法,对刑事案件现场发现的微量纤维种属检验研究,以正确判断现场的纤维检材来自犯罪嫌疑人还是受害人,为侦破案件提供线索,缩小侦查范围,准确及时破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气相色谱法鉴别黑色喷墨打印墨水(盒)字迹色痕种类的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甲醇为提取剂,对86种不同产地、不同牌号的黑色喷墨打印墨水(盒)字迹色痕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法鉴别黑色喷墨打印墨水(盒)字迹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显微鉴别和色谱分析技术,经送检样品与标准药材和两种时照中成药及其混合物的比对分析,对多种中药材已被混合粉碎或经化学方法提取有效成份的“黑色粉末”和“黄棕色颗粒(混有黑色粉末)”进行了中成药真伪鉴定。结果表明;“黑色粉末”为中成药参蚁胶囊内容物;“黄棕色颗粒(混有黑色粉末)”系将参蚁胶囊内容物掺入另一种中成药复肝解毒颗粒剂中混合而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必清胶囊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7例)用必清胶囊,转移因子和骨碎补酊治疗,对照组(43例)用转移因子,骨碎补酊治疗,每个疗程1个月,连用3个疗程,每月观察1次,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1,2,3个月后,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96%,57.58%,71.79%和40.30%,89.39%,97.44%,对照组分别为0%,5.26%,12.90%和18.60%,39.47%,54.84%,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必清胶囊是治疗扁平疣的有效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采用红外、紫外、荧光分光光计对微量泥土进行检验,本方法操作简单、用样量少、快捷、结果可靠,可用于微量泥土的比对检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中国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进行系统评价,为9种中医体质类型全国常模的建立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中检索9种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的文献,采用R软件单组率Meta分析对9种中医体质类型的构成比进行合并,根据构成比的潜在影响因素的Meta回归分析结果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总样本量为175331.Meta分析结果显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的构成比分别为0.29(95%CI:0.23~0.36)、0.15(95%CI:0.13~0.18)、0.15(95%CI:0.13~0.18)、0.07(95%CI:0.05~0.10)、0.09(95%CI:0.07~0.12)、0.08(95%CI:0.06~0.10)、0.04(95%CI:0.03~0.05)、0.06(95%CI:0.05~0.08)、0.03(95%CI:0.02~0.04),"男女性别比"是阴虚质构成比的影响因素,"是否兼夹"是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构成比的影响因素,"地区"是平和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构成比的影响因素.结论 中国人群平和质比例不足1/3,气虚质、阳虚质是最常见的偏颇体质,地域是人群体质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医体质类型调查报告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7.
109例慢性乳腺增生病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中药治疗组56例,按其辨证择用疏肝解郁,调摄冲任、化痰软坚诸品,治愈18例,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西药治疗组53例,给予丙酸睾丸酮肌注,治愈7例,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16例,有效率70%。经统计学处理,P<0.0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西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以赤足足迹足型整体特征为依据,选取7个长度、宽度特征为查询条件,运用MSVisual FoxPro软件编写了足迹查询系统,对足迹样本数据库进行检索。当误差阈值设定为3mm时,检索结果唯一的准确率达到95%以上,大大提高了利用足迹查找嫌疑人的效率,很大程度上缩小了排查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最近我们对我校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涉及95~98四个年级1061人,其中,95级236人,96级276人,97级272人,98级275人。调查问卷设计采用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三种题型,内容包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情况,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对邓小平理论基本观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邓小平理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问卷采用以班组为单位组织调查,即时答卷,被调查学生态度比较认真,调查是客观的。现将调查问卷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热敏态腧穴温度觉阈值特征,为腧穴热敏的客观显示与临床温控激发优化参数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应用温度觉定量测定技术,分别测定患者大椎穴、肩井穴、肩髃穴的热觉阈、热痛阈、热耐痛阈,根据每个腧穴是否出现热敏灸感分为热敏组和非热敏组,比较其温度觉阈值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热敏态肩井穴给予42 ℃热刺激进行温控激发,观察热敏灸感的差异。结果 大椎穴、肩井穴、肩髃穴热敏组热觉阈值、热痛阈值和热耐痛阈值分别明显高于同一穴位非热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热敏态肩井穴激发温度为40 ℃时比较,42 ℃时灸感强度更强,潜伏期时间更短,效应期时间更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热敏态腧穴与非热敏态腧穴具有不同温度觉阈值特征,热敏态腧穴热觉阈、热痛阈、热耐痛阈值均高于非热敏态腧穴;不同的激发温度,热敏灸感出现的灸感强度、潜伏期、效应期时间不同,42 ℃为临床较佳激发温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银杏叶分散片中萜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以ODS柱(150mm&#215;4.6mm)为色谱柱,以正丙醇-四氢呋喃-水(1:15:84)为流动相。结果白果内酯在7.848~39.24μg、银杏内酯A在3.8~19.0μg、银杏内酯B在7.08-35.40μg、银杏内酯C在3.768~18.840μg范围内进样量的对数与峰面积的对数线性关系较好,平均回收率依次分别为98.39%(RSD=0.31%)、98.41%(RSD=0.20%)、97.07%(RSD=0.48%)、98.39%(RSD=1.61%)。结论本法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银杏叶分散片中萜内酯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数码红紫外照相提取光滑客体上潜在指纹的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目的:利用全波段数码影像系统的红外和短波紫外波段照相比对研究光滑客体上潜在指纹的提取条件,为潜在指纹的提取提供数据参考。实验方法:对光滑客体上潜在指纹进行红外和短波紫外配光检验,对所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潜在指纹适合提取的量化条件,并比对提取效果。实验结果:获得了两种方法提取光滑客体上潜在指纹的最佳拍摄方法和实验量化条件。实验结论:利用全波段数码影像系统红紫外波段对光滑客体上的潜在手印进行拍摄提取,短波紫外效果优于红外照相,由于配合定向反射技术使红外提取效果也能满足检验鉴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牛膝的红外光谱和红外导数光谱并对其差异性进行分析,为牛膝药材的快速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阶导数光谱对不同产地的牛膝药材进行鉴别,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红外光谱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牛膝的红外吸收峰主要在3289、2975、2890、1723、1630、1403、1321、1241、1018、927、814、773 cm-1附近,虽然不同产地牛膝所含化学成分具有相似性,但不同产地牛膝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和相对强度存在一定差异;并且在二阶导数红外图谱的1800~800 cm-1波段中有更加明显差别,可以为其鉴别提供更准确的依据.聚类分析显示不同批次间相似度很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1723、1630、927、814、651 cm-1等处的吸收峰对区分不同产地牛膝药材的贡献较大,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的牛膝药材综合评分较高.结论 红外光谱法与二阶导数光谱相结合不仅可以提供中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对其不同产地进行区分,实现对牛膝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不同尿酸(uric acid,UA)水平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4 844例体检对象,对其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水平、体质量、UA和中医体质类型进行分析。根据UA水平,将受检者分为正常UA组和高UA组,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正常UA组与高UA组性别、婚姻状况、体质类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正常UA组为对照组,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者发生高UA的危险度增高[气虚质:OR值为1.097(95% CI为0.885~1.006,P=0.015);痰湿质:OR值为1.311(95% CI为1.007~1.708,P=0.045);湿热质:OR值为1.037(95% CI为0.822~1.307,P=0.022)]。超重、肥胖人群相比正常体质量人群,发生高UA的危险性分别增加145.7%(OR值为2.457,95% CI为2.089~2.889,P=0.000)、317.4%(OR值为4.174,95% CI为3.376~5.162,P=0.000)。结论 痰湿质、气虚质、超重和肥胖是高UA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优选大孔树脂联合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分离纯化蜂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 采用硝酸铝-醋酸钾比色法定量,通过比较9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蜂胶总黄酮的吸附率和解吸率,筛选出最佳大孔吸附树脂型号,通过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优选大孔树脂最佳纯化工艺参数,采用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进一步纯化.结果 优选大孔树脂型号为HPD-722型.最佳纯化工艺:上样液浓度2.5 mg/mL,比上样量0.43 g/g(药材/湿树脂),上样容积流量为每小时2倍床体积(bed volume,BV),径高比1:9;先以30%乙醇3 BV除杂,再用80%乙醇4 BV洗脱,洗脱容积流量1 BV/h,洗脱液浓缩、干燥,得蜂胶总黄酮Ⅰ,纯度为41.42%;取蜂胶总黄酮Ⅰ1.2 g,用少量甲醇超声溶解,上样于Sephadex LH-20层析柱,以甲醇洗脱,洗脱流速0.75 mL/min,7.5 mL作为一个流份收集,以三氯化铝为显色剂,聚酰胺薄层色谱检识各流份,合并、干燥得蜂胶总黄酮Ⅱ,纯度为68.48%.结论 HPD-722型大孔吸附树脂联合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可有效纯化蜂胶总黄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80种不同树种和不同产地同一树种的木屑样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芪归糖痛宁颗粒预防性给药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探究其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机制。方法 将12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归糖痛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甲钴胺组,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饲料喂养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预防性给予相应药物8周,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和摆尾温度阈值评价DPN的改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摆尾温度阈值显著升高(P<0.05),MNCV显著下降(P<0.05),血清MMP-1、TNF-α、IL-1和MCP-1均显著升高(P<0.05)。芪归糖痛宁颗粒对DPN大鼠的MNCV、摆尾温度阈值及血清MMP-1、TNF-α、IL-1和MCP-1的效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5),不同剂量对不同指标的效应呈现不同的量效关系;不同剂量芪归糖痛宁颗粒与甲钴胺对DPN大鼠的MNCV、摆尾温度阈值及血清MMP-1、TNF-α和IL-1的效应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归糖痛宁颗粒能预防DPN,其机制与调控复杂的炎性因子网络有关,其效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和房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研究房地产泡沫的性质、危害和防范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以价格为中心选择对房地产市场有较强代表性的静态和动态两组指标进行比对研究,为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有效监控提供支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高血压伴随症状的疗效。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3年5月公开发表的与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高血压伴随症状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对筛选出的文献查找全文,经质量评价最终纳入文献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章,共计1 7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终点,养血清脑颗粒组高血压伴随头痛、头晕、失眠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效率的危险比(risk ratio, R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分别为(RR=1.37;95% CI:1.27~1.47;P<0.01)、(RR=1.34;95% CI:1.21~1.48;P<0.01)、(RR=2.20;95% CI:1.36~3.54;P<0.01)。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性头痛、头晕、失眠症状,但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RCTs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0.
纳米二氧化钛小颗粒悬浮液显现黑色塑料袋血手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小颗粒悬浮液的显现原理,选择纳米二氧化钛作为显现物质,对不同浓度的黑色塑料袋表面上的血手印以及浓度为10%的放置1天、3天、7天、15天、30天、60天的血手印进行显现,发现纳米二氧化钛小颗粒悬浮液显现黑色塑料袋表面上的血手印操作简单,显出纹线清晰,具有较高的鉴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