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文化全面转型期,社会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安全风险正从生产安全单一领域向社会全领域的公共安全风险转变,各类风险相互叠加、相互耦合,危害后果严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关乎运营安全、关系城市安全、影响社会稳定。面对多重风险,为适应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应树立城市轨道交通"不出事"的底线思维,贯彻"风险主导警务"发展理念,构建"事前"+"事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确保能对各类风险提前预判整改、及时预警干预、高效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2.
杨杰 《学理论》2013,(22):51-52
从研究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意义出发,研究城市公共安全中存在的风险,指出我国进入风险社会,强调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结合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提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找出具体针对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我国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多次成功地化解了重大疫情风险。但是,由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疫情防控全过程的风险识别不到位,造成了部分地区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甚至处于被动。为了解决此问题,围绕我国重大疫情防控主链条,以应然—实然—对策为分析框架,先用故障树和因果图,进行回溯性的疫情风险全链式识别;然后分析疫情防控实践中全链式风险识别存在的不足;最后,从下好“先手棋”的高度提出了我国提高重大疫情风险全链式识别水平的对策建议,可供有关主体在今后的重大疫情防控中作工作参考,提升疫情防控效能,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高质量公共安全产品的供给需求越来越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成为一切工作追求的目标。面对新时代、新任务,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必须转型和调整,从应急管理逐步走向风险治理、从危机事件应急转向安全风险的防控,确保公共安全风险处于可控状态。当前,可基于系统脆弱性理论框架剖析公共危机事件生成的机理,探讨公共安全风险源头治理的路径选择和策略,确保从源头上消除危机事件产生的风险和隐患,杜绝重大危机事件的发生,实现安全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蔡达峰 《民主》2012,(2):8-9
城市安全是典型的公共安全.它以公众的健康、生命和财产免遭损害为目的,以法制化和社会化的防控方式,把各种威胁始终控制在某种最低限度,并尽可能保持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在当今的上海,人口、功能和规模急剧扩张和复杂,而运行和管理更趋开放和自由,公共安全管理面临着特殊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正>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标准化工作迎来了发展机遇,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领域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标准,并与国际标准衔接,公共安全标准化体系得到健全和发展,逐渐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体系初步建立公共安全基础标准为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建立通用的标准化语言,  相似文献   

7.
《瞭望》2010,(39)
<正> 建议将以监测、预警、应对、管理为核心的公共安全信息技术产业作为重点,列入到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我国公共安全形势近年来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造成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公共安全产业发展滞后,缺乏一套监测、预警、应对、管理公共安全事件的科技手段。国家应尽快出台政策措施,将发展公共安全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升在公共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央提出的"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思路,各地各级公安机关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创新了治安防控建设工作,提升了治安防控实战化的能力,但是各地各级公安机关在工作理念、防控体系建设、合理布警、警辅人员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别与问题。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提高认识、建立科学的勤务运行机制、引入政府购买公共安全服务模式、开展第三方警务、规范辅警参与警察执法活动的方式等方面来探讨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三联三防工程”是通州工商局探索建立的岗位风险防控新机制。“三联三防”是指行政执法部门主动联合纪委建立岗位廉政教育工作机制,重点防控廉政风险;主动联合法院建立依法行政工作机制,重点防控执法风险;主动联合检察院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重点防控渎职风险。这一机制的建立,有效地整合了资源,借助多方专业力量,形成风险联防合力,从而打破了当前政府部门廉政建设内部循环的封闭格局,提高了行政执法部门廉政风险和履职风险防控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提出了如何有效应对突发重大疫情这一重要课题。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已经进入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阶段,公立医院在这次疫情防控救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但是纵观整个世界,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长期准备,强化公立医院应急医疗能力、提高公立医院应急医疗救治水平,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现结合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前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做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5)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迅速集聚的社会生产要素给城市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使城市面临越来越多的公共安全风险,为了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势在必行。2014年12月31日发生的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折射出现有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不足,必须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明确评估主体及职责,规范评估程序,强化多元评估,推动评估的协同合作,夯实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做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特别是在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新境界方面,提出了重大创新性要求,为新时代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指明了前进方向和行动指南。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3.
毛粉兰  魏兴霞 《学理论》2009,(31):28-29
政治参与是当今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但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其经济水平、地理位置、文化背景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该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状况也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政治参与状况,为如何提高当前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提出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论坛》2016,(1):41-45
公共安全服务从垄断供给走向合作供给的历史转型需要以合作能力建设为支持以解决"合作规模很大而效果偏低"的问题。但学界有关公共安全合作能力建设的研究较少。基于此,在分析公共安全服务供给演变的历史趋势与转型之困的基础上,以协同合作和能力建设理论为基础,建构了涵盖微观—中观—宏观等三个层次的公共安全合作能力建设体系。其中,个体能力建设处于基础地位,组织能力建设处于中枢地位,环境能力建设起着保障作用。针对我国公共安全多重转型的现状,须以个体能力建设为基础、以组织能力建设为中枢、以环境能力建设为保障来强化三者之间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全球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德国在公共安全风险管控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及其风险管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德国公共安全风险管控的危机管理是德国应对安全危机的关键一环,也是德国公共安全体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国的风险分析工作起步较早,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风险分析体系。因此,以德国反恐突发事件风险管控的具体实践为参考样本,重点分析德国公共安全风险管控的未来发展趋势、危机管理、风险分析方法等内容有助于为我国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开展智慧化公共安全风险管控提供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3,(35)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我国的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提高规划水平,绿色发展城镇化;提高农民素质;完善制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的不确定性与日俱增,给公共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城市韧性逐渐成为城市发展和风险治理的新视角新议题,也成为防范城市风险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工具。本文从公共安全视角,分析城市韧性的新内涵和现代转向,提出提升城市韧性的五大支撑体系,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20,(6)
正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是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特殊背景下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扣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民心、汇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犯罪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流动人口犯罪在人口学、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方面的特征,有助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有一个更为明确和细致的把握。通过述评相对剥夺感理论、文化冲突理论、挫折一攻击理论和社会解体理论对流动人口犯罪的阐释,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流动人口犯罪产生的复杂的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司法防控、心理防控和社会防控三个角度分析了防控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新常态视域下小城镇将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构建立体化公共安全体系有其现实性和必要性。小城镇大部分仍然采用传统的公共安全模式,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能力不高。要因地制宜,加大对小城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统一的小城镇公共安全管理机构;结合"智慧城镇"建设,建立完善的应急反应预警、处置机制;完善应急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组织健全、信息通畅的预警防范体系;促进共同治理机制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