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0年4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吉尔吉斯斯坦大规模骚乱后组建临时政府。6日,吉尔吉斯斯坦反政府骚乱席卷多个城市,吉政府随后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8日,反政府示威者占领总统府,反对派领导人、前外长萝扎·奥通巴耶娃宣布成立以她为总理的临时政府,并推出一系列政治改革计划。23日,奥通巴耶娃宣布将把现在的“总统制”改为议会制,几个月后举行议会选举。  相似文献   

2.
2月初,巴基斯坦“核弹之父”阿卡杜勒·卡迪尔·汗在确凿证据面前承认自己向伊朗、利比亚和朝鲜等三国泄露敏感核技术的事实,并称对“核泄密”事件负全责。汗被解除总理科学顾问职务、美国表示对巴“核泄密”事件“既往不咎”之后,汗得到穆沙拉夫总统的“宽恕”。  相似文献   

3.
2月初,巴基斯坦"核弹之父"阿卡杜勒·卡迪尔·汗在确凿证据面前承认自己向伊朗、利比亚和朝鲜等三国泄露敏感核技术的事实,并称对"核泄密"事件负全责。汗被解除总理科学顾问职务、美国表示对巴"核泄密"事件"既往不咎"之后,汗得到穆沙拉夫总统的"宽恕"。但巴官方称,宽恕"是有条件的",政府将继续对事件进行调查。可见,巴"核泄  相似文献   

4.
安理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背景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973号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禁止“除执行人道人义救援和撤侨任务外的所有飞机”在利比亚领空飞行,并授权成员国采取“不包括向利比亚派遣地面部队的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及其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决议还决定对利比亚实施武器禁运和财产冻结等制裁措施,并要求利比亚冲突双方立即实现停火,  相似文献   

5.
●1日,泰国自然资源和环境部长格森·沙匿翁和外交部副部长昭瓦尼·功西里宣布辞职。短短10天,在素拉育总理领导的临时政府中先后有5名高官因违反泰国反腐败法的有关规定而辞职。  相似文献   

6.
江涛 《亚非纵横》2013,(4):48-55
政治重建是国家重建中的重要步骤。利比亚和伊拉克的政治重建既有同质性,也有较强的异质特征。综合而言,利比亚的重建过程将是一个波折不断和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大选于2005年1月31日举行。2月13日选举委员会公布了大选结果:以什叶派穆斯林领导人为主的“伊拉克团结联盟”获得约48%的选票,得票数位居第一;位居第二的是库尔德政党联盟,得票率超过25%;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领导的伊拉克民族和谐组织的得票率接近14%,位居第三。  相似文献   

8.
孔凡河 《西亚非洲》2007,80(7):69-73
*2006年5月15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宣布,美国决定全面恢复同利比亚的外交关系,重开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并将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上删除;利比亚也宣布,从当天起正式恢复与美国的大使级外交关系。至此,冰封达25年之久的利美关系终于冰破雪融,期间双边关系经历了由“盟友”到“死敌”再到“伙伴”①的曲折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美国认定的利比亚与恐怖主义的“亲疏”关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美修好对美国反恐斗争、中东局势、伊朗核问题与朝鲜核问题等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九一一事件前的利美关系回顾利比亚是地中海南岸的…  相似文献   

9.
利比亚是非洲重要的产油国,且石油开发潜力巨大。国际制裁解除后,利比亚石油工业对外敞开大门,全球石油公司纷纷涌向利比亚,竞争极其激烈。本文着重分析利比亚的石油工业发展态势,指出其石油政策是细水长流,对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限产保价,石油工业对外合作则力求多元化。未来影响利比亚石油工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局、经济、宗教等方面。中国公司投资利比亚,不仅要面临激烈的竞争,还必须加深对利比亚的了解,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严冰 《亚非纵横》2007,(5):8-11
去年9月19日泰国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他信政府,建立以政变领袖颂提为首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以临时总理素拉育为首的过渡政府,人们曾认为这将结束因反他信运动造成的国内政局长期动荡,军方也承诺将尽快“还政于民”。但在此后长达近一年的时间里,泰国局势并未稳定,反而有进一步恶化的危险。因此,临时政府加快了制定新宪法、举行全国大选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11月1日苏丹总统助理纳菲阿宣布,在利比亚苏尔特举行的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和平谈判延长3—4周,他敦促达区所有反政府组织参加和平谈判。11月2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六次会议在塔什干举行,会议发表了《联合公报》,签署了《政府海关合作和互助协定》等10余份文件。温家宝总理出席会议,对乌、土、  相似文献   

12.
2014年5月,利比亚政治和安全局势急剧恶化,一些国家甚至关闭了驻利使馆。这是2012年8月美国驻班加西领馆遭袭后,利比亚发生的又一次严峻危机,也是利比亚历史痼疾和2011年战争共同导致的后果,它再次说明,后卡扎菲时代利比亚的主要特征是乱,而由乱到治将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以保护平民和反对派免受卡扎菲军队空袭,这意味着联合国成员国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德国罕见地同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一道投了弃权票。  相似文献   

14.
去年8月,巴基斯坦总统伊沙克·汗以贝·布托政府“滥用职权,任人唯亲,不再受到公众的信任”为由解散了巴国民议会,同时解除贝·布托的总理职务并任命联合反对党主席穆斯塔法·贾托伊为临时政府总理。10月下旬,在总统和看守内阁的主持下大选如期举行。经过激烈角逐,以穆斯林联盟为主的伊斯兰民主联盟(IJI,以下简称伊民盟)击败了巴基斯坦人民党为首的人民民主联盟(PDA,以下简称人民盟)而上台执政。历时3个月之久的政府危机终于结束。从议会解散到新政府产生,巴基斯坦政局发生了一些引人瞩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王金岩 《亚非纵横》2012,(1):49-55,60,62
利比亚战争在经历了半年多的鏖战后大局已定。此次利比亚战争无论是起因还是战争的焦点都紧紧围绕着能源因素,未来的利比亚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方向也将决定于其能源格局。利比亚政权易手也将使中国在利比亚的利益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洛克比空难事件之后,利比亚备受国际社会制裁之苦,阿拉伯国家在帮助利比亚解除制裁方面无所作为,促使利比亚将外交政策重点转向非洲.卡扎菲高举泛非主义的旗帜,积极发展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关系,使利比亚摆脱了被国际社会孤立的处境,并在非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法国在非洲事务上一直扮演十分活跃的角色,对非政策是其对外政策的主要支柱之一。利比亚战争以来,法国对非干涉政策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集中关注2011年利比亚战争以来法国对非干涉政策的特点变化,主要以法国在利比亚和马里的军事行动为个案,通过分析法国在两次军事干涉中的参与动机、干涉形式和战略考量,进一步明晰法国对非干预政策新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利比亚内战从今年3月开始,随着反对派军队攻人的黎波里,这不仅意味着卡扎菲军事上的失败,更意味着卡扎菲时代的终结。从卡扎菲方面看,经其40多年的经营,利比亚已成为北非地区军事强国之一,政府不仅拥有强大的正规军,而且还有强大的雇佣兵。从反对派方面看,虽然“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N7C)获得了北约的支持,但总体实力很有限,如其军事力量主体是民兵,  相似文献   

19.
●1日,泰国自然资源和环境部长格森.沙匿翁和外交部副部长昭瓦尼.功西里宣布辞职。短短10天,在素拉育总理领导的临时政府中先后有5名高官因违反泰国反腐败法的有关规定而辞职。●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上海会见前来上海出席2007年夏季特奥会开幕式的菲律宾总统阿罗约。●2日,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签署御令,任命  相似文献   

20.
卡扎菲外交思想与利比亚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扎菲的外交思想是指导利比亚外交实践的重要依据。它来源于利比亚的历史、伊斯兰教传统的熏陶和纳赛尔主义的影响 ,其基本内容是追求阿拉伯世界的统一、反对西方强权和传播伊斯兰教。卡扎菲的外交思想具有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的特征。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利比亚对外政策既取得了重要成就 ,又存在许多问题。近年来 ,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利比亚的困境促使卡扎菲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 ,逐步趋向于务实、温和的外交政策 ,谋求在现存国际秩序框架内维护利比亚国家利益 ,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 ,并把非洲作为对外政策的重点。卡扎菲外交思想的变化是基于其理性判断的结果 ,而非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