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在对外资的管理方面 ,由于智利政府实施了中央银行的干预政策、汇率政策和外资储备金政策 ,放开对资本流出的限制 ,鼓励外国直接投资 ,外资流入适度并保持稳中有升 ,外资结构不断优化 ,外国直接投资和其他较长期的投资连年增加 ,投资效益日益显著。智利管理外资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反应迅速 ,政策及时。二是政策灵活 ,随时调整。三是政策多样 ,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2.
亚洲的经济繁荣吸引了外国投资者,1981~1992年流入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国资本中亚洲国家几平占2/3,而中国吸引的外资是最多的。在拉丁美洲从外国资本中获益的主要是平原国家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黑非洲获得最少,仅占外国向第三世界投资的7%。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数据等资料,对21世纪以来拉美主要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结构和经济地位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以加工贸易为吸收外资平台的墨西哥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而巴西、智利、哥伦比亚、阿根延等南美洲资源型国家成为拉美外国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在拉美和加勒比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拉美各国政府应审时度势,适时出台和调整符合国情的引资政策。  相似文献   

4.
拉美和东亚利用外资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60年代起 ,东亚经济的快速增长基本上是由外资带动的 ;在拉美 ,外资同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初级阶段 ,拉美国家希望通过外国直接投资来满足进口替代对资本和技术的需求 ,东亚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吸引外资。拉美和东亚利用外资的特点 :两个地区不时受到起伏不定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除六七十年代的拉美国有化运动以外 ,两个地区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基本上是宽松和开放的 ,为外国投资者提供的刺激性优惠也基本相同 ;外资对拉美和东亚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 ;自 80年代起 ,尤其是 90年代以来 ,外国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拉美和东亚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 ,短期资本的流入量也相当可观。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 ,东亚和拉美的产业结构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表现为“雁阵模式”和“后院模式”。作者分别就这两种模式在产业结构中发生的变化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面对80年代巴西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和巨额外债的严峻形势,1990年3月执政的科洛尔政府制定了指导整个90年代经济发展的“新巴西计划”,对巴西的工业和外贸政策作了战后以来空前深刻的调整。“新巴西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工业和外贸政策”(以下简称“新政策”),它将对巴西未来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新政策”产生的背景  相似文献   

6.
巴西银行改革中的外国资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西在银行业改革中 ,允许外资进入其金融领域。改革中引进了混合经营模式 ,建立最低银行资本标准制度 ,促进银行间的兼并与收购 ,推动了行业竞争 ,加强了银行审计工作的力度和管理 ,建立起中央信贷风险系统和银行内部的控制体系。外资进入巴西金融业对巴西银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优化了巴西银行资产 ,扩大了银行资产的规模 ,丰富了其金融体系 ,提高了巴西银行的效益 ,同时也带来新的市场理念 ,对巴西的金融体系起到了稳定作用。外国金融资本的进入确实存在挤兑、抽逃资金等问题 ,也增加了中央银行控制资本流动和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但这是正常的市场现象 ,其深层原因是对外国资本的过度依赖和国内的高利率。这也正是今后的金融深化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历史经验表明,与阿根廷和墨西哥相比,巴西经济改革从来都不是激进改革的典范,20世纪90年代卡多佐政府的改革也不例外,其实行的谨慎资本项目开放是巴西渐进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具体体现为在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确立后,在面临开放之初大规模资本流入导致的货币升值、金融脆弱性剧增等问题的情况下,货币当局实施了金融交易税、外资贷款期限和外资投资范围的直接管制等措施,来限制国际资本的过度流入.然而.由于巴西过高的国内外利差、发达的金融衍生市场形成的诸多规避资本管制渠道,这些管制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资本项目开放是20世纪90年代初哥伦比亚经济稳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放进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开放,第二阶段是放松对短期资本和外资信贷的管制.在资本项目开放初期,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使哥伦比亚经济面临真实汇率升值、金融体系对外脆弱性加重和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多重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哥伦比亚货币当局借鉴智利的成功经验,于1993一1998年实行了无息准备金制度和显性托宾税等一系列资本管制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控制资本流入规模和短期资本长期化的政策目标,但同时也增加了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越南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越都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伴随着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流入推动了两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对中越两国直接投资的现状与趋势、投资环境和外资政策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决定两国外资流动的主要因素和外国投资对两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国家屿我国同是发展中国家,资本短缺被普遍认为是影响其经济实现起飞的主要障碍。在国内储蓄不能满足国内投资的要求的情况下,争取外国的储蓄(包括援助与投资)便是政府力图维持经济目标增长率的首要举措。由于外国直接投资不仅可使追加资本在短期内发挥效用,而且能带来专门技术、管理经验和进入世界市场的机会,一直受到发展中国家的青睐。然而,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量与质是与一国投资环境的优劣有着密切关系的。将90年代东南亚国家与我国的投资环境进行比较,将对我国投资环境的改善与外资引进有所裨益。一、外国资本对东南亚国…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国营企业私有化的浪潮中,巴西作为拉美地区国家资本占有重要地位的经济大国,其企业私有化进展情况和发展趋势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一巴西的国营企业兴起于本世纪30年代。当时,风靡全球的凯恩斯主义为巴西实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的发展主义经济思潮普遍影响着拉美国家。但是,出于巴西本国私人资本较为弱  相似文献   

12.
1982年墨西哥债务危机爆发后,墨西哥政府着手进行经济调整,力图改变以“进口替代”为特色的内向型经济结构,实行对外开放,有选择地实施“出口替代”政策,以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政府修改了外国投资法,采取措施大力吸引外国直接投资。80年代以来,外资企业迅速发展,投资的来源、流向和经营方式也都发生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本文拟对墨西哥的外资政策、外资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代中后期 ,墨西哥金融危机、东亚金融危机、俄罗斯债务危机以及巴西金融动荡相继发生。一些经济学家认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有必要采取资本管制措施来限制资本流动不稳定带来的影响。1 从历史上看 ,拉美国家采取了不同类型的资本管制政策 ,其中智利 1990年代资本管制政策被认为是比较成功的。本文首先讨论 1990年代巴西 ( 1993~ 1997)、智利 ( 1991~ 1998)和哥伦比亚 ( 1993~ 1998) 3国对短期资本流入实施管制的情况 ,2 接着考察在金融危机期间 ( 1994~19 96)委内瑞拉是如何对资本流出实行管制的 ,最后讨论阿根廷 ( 1991)和秘…  相似文献   

14.
越南于1976年统一后,为了引进外国资本和外国技术,曾于1977年颁布并实施了越南的第一个外资投资法案,但并未能取得大量引进外资投资的效果,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1)越南国内经济形势趋于恶化;(2)当时的越南经济基本上仍然依附于苏联的经济体制,西方国家不愿向越南投资;(3)1977年的“外资投资法案”并不开放,对外资投资的限制甚严。1986年12月越共六大决定实施经济改革与经济开放的方针,作为对外经济开放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1987年底越南政府制订并颁布了“新外资投资法案”,这是一部较为开放的、对外资投资…  相似文献   

15.
印度利用外国投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国资本一直是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印度利用的外资,狭义上讲,仅指外国投资。广义上讲,还有外国政府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贷款、赠款和其他款项,统称外国援助,以及印度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商业性借款。迄今为止,在外国援助和商业性借款之间,政府的方针明确,主要倾向于前者,特別是要力争条件优惠的多边“软贷款”。对外国投资,政府始终保持有选择的欢迎的态度,即随着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用具体政策调节外国投资的数量、方式和流向。一般情况下,人们所说印度的外资政策,实际上就是指  相似文献   

16.
外资投资法(1967年第一号法令) 外资投资法阐述外国私人资本在印度尼西亚国内投资的基本指导原则。外资投资法及外资投资法修订补充的全文,详见本投资指南附录。简言之,除明确表达印尼经济潜力的基本因素应该是印尼人民的智慧和首创精神外,外资投资法还欢迎外国资本为加速印尼境内的经济发展而捉供援助。当然,外资投放的领域应该是那些印尼国内在资金和技术方面需要外国支助才能建成的、具有经济实  相似文献   

17.
陈风 《西亚非洲》2007,(4):68-71
长期以来,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仅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更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世界上经济发展最落后、普遍受资金短缺困扰的非洲国家,对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发展经济尤为关注。然而,由于投资环境欠佳和政策不到位等因素,大多数非洲国家未能很好地利用外资来发展本国经济。当然,其中也有特例,南部非洲小国博茨瓦纳正是这样一个国家。该国在利用外资拉动经济增长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值得其他非洲国家借鉴。外资流入的特点(一)外资流入呈高位波动态势从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博茨瓦纳在引资…  相似文献   

18.
一、泰国政府扶植民族资本企业的政策 (一)概况泰国政府所采取的扶植民族资本企业政策一贯是不过份露骨而是采取一种“折衷”的做法。例如,以泰国国家经济开发计划来说,计划的出发点到底是以发展国家经济为主呢?还是以依靠外资投资为主呢?其观点历来是不很明朗的。从经济开发的政策看,所谓重点扶植出口加工类型工业、发展和扩大资本市场等等政策也是到第二次经济开发计划的第二期(1970—71年)才逐步提出来的。这种态度暧昧的政策也可以从《奖励产业投资新法案》不问国内资本、外国资本一律规定给予有关奖励企业优惠待遇的做法看出来。根据《奖励产业投资新法案》的规定,凡是企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中期开始,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亚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或地区的外资普遍大幅度衰减。随着近期经济的复苏,在今后2至3年期间内,亚太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将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外国直接投资对各国、各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作用和影响愈益加重。据联合国统计,外资在各国资本构成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发达国家已达25%,发展中国家为13%。从外资存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看,发达国家为21%,发展中国家则高达31%。外资已成为拉动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杠杆之一。但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轨迹不是直线式,而是曲折的,有时会发生大的起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