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根廷贸易保障机制与中阿两国贸易互利双赢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问题也呈现两个显著特征,其一是表现形式由关税壁垒向非关税壁垒转变;其二是发生贸易问题的对象国已逐步由美欧发达国家向印度、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大国转变,其中阿根廷对我国出口商品实施的反倾销,对我国在拉美地区的形象和中拉经贸关系的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值得密切关注。阿根廷对外反倾销的频率与国内的经济形势、贸易自由化进程和贸易保障机制的改革密切相关,反倾销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于中国、巴西、韩国、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其中中国是受损害最严重的国家,无论是单位出口的调查频率、产品的行业公布,还是反倾销税的征收幅度以及对受调查企业冲击程度,与中阿双边贸易额仅为50亿美元的水平极不相称,在全球范围内也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备受金融危机的困扰.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每次金融危机爆发后.通常都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下降和社会问题的急剧恶化,具体体现在真实工资下降、失业率上升、贫困问题恶化、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发展指标下滑等方面,但是各次危机对社会领域的冲击程度差异十分明显.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给其国内社会问题造成了严重影响,各项社会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虽然收入分化状况有所缓和(基尼系数下降),但这种缓和却是在各社会阶层尤其是中产阶级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实现的.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机,使积累多年的社会问题和各项社会发展指标进一步恶化,尤其是劳动力工资的购买力急剧下降,贫困人口大规模增加的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3.
历史经验表明,与阿根廷和墨西哥相比,巴西经济改革从来都不是激进改革的典范,20世纪90年代卡多佐政府的改革也不例外,其实行的谨慎资本项目开放是巴西渐进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具体体现为在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确立后,在面临开放之初大规模资本流入导致的货币升值、金融脆弱性剧增等问题的情况下,货币当局实施了金融交易税、外资贷款期限和外资投资范围的直接管制等措施,来限制国际资本的过度流入.然而.由于巴西过高的国内外利差、发达的金融衍生市场形成的诸多规避资本管制渠道,这些管制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2007年6月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美洲开发银行主办、西班牙对外银行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协办的“中国与拉美的金融改革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这也是在中国首次召开的关于中国与拉美地区金融改革比较研究的国际研讨会。来自外交部、中联部、商务部、财政部等国家机关,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和我院部分研究所的官员、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  相似文献   
5.
钉住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的转换:智利案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如何进行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如何实现从钉住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的转变,是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普遍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智利先后经历了传统钉住制、区间爬行钉住制和完全浮动制三种汇率模式,成功地实现了由钉住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的转变,尤其在由区间爬行钉住制向完全浮动汇率制转变的前期准备、时机选择、政策协调以及如何应对危机对汇率带来的冲击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为中国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拉美国家银行业的兼并和超级并购,是银行危机和外国投资流入金融部门的共同结果.在本国银行体系崩溃后,每个国家的金融集中和集聚过程都具有不同的模式.由金融自由化和放松管制引发的金融危机,在日本和西班牙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这两国的银行业在没有跨国金融集团参与的情况下获得了新生,强化了私人银行集团,并进行海外扩张.在拉美地区,银行业被外资银行收购,其中墨西哥的金融资产几乎完全被外资金融集团控制;阿根廷和巴西仍保留了一二家公共银行.本文旨在说明:金融体系放松管制并实现自由化后,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危机是如何产生的;这3国金融体系的并购存在着差异性;拉美国家银行业的并购和外资银行主导拉美金融业,决定了外资银行母公司的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阿根廷是全球范围内实行货币局制度经济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国家,因此其兴衰成败令世界瞩目。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创立与二战以来的所有汇率政策一样,都是为了实现控制恶性通货膨胀为目标。虽然目标实现了,但国民经济的脆弱性依然严重。无论是在货币局制度的初始设计(经济的双货币化导致高度美元化)、不合理的财政体制、货币局制度自身的缺陷,还是在货币局制度运行后本应进行的种种改革,阿根廷都给其他国家的汇率制度改革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8.
墨西哥银行私有化的背景、程序与成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墨西哥银行所有权改革是拉美国家银行改革的典型。20世纪90年代初,联邦政府在吸取银行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银行私有化的法律框架、组织机构、程序等。但研究表明,由于国内私人投资者的银行经营经验不足,改革不仅没有提升银行业的经营效率,没有给国民经济的平衡和协调发展带来更大的金融支持,反而却增加了宏观经济中的金融风险,并成为1994~1995年爆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金融危机后,随着外资逐渐进入银行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稳步提高,金融风险逐渐下降,但由外资进入过度而带来的国家经济安全隐患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资本项目开放是20世纪90年代初哥伦比亚经济稳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放进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开放,第二阶段是放松对短期资本和外资信贷的管制.在资本项目开放初期,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使哥伦比亚经济面临真实汇率升值、金融体系对外脆弱性加重和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多重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哥伦比亚货币当局借鉴智利的成功经验,于1993一1998年实行了无息准备金制度和显性托宾税等一系列资本管制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控制资本流入规模和短期资本长期化的政策目标,但同时也增加了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0.
阿根廷的"2005年债务互换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年底阿根廷危机某种程度上是巨额外债而引发的经济危机.因此,阿根廷债务重组计划备受全球的关注,尤其是针对国际债权人的重组计划.2003年阿根廷首次提出"迪拜提案",但由于国际债权人的强烈反对而夭折.2004年阿根廷政府再次提出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提案",这充分说明了阿根廷政府的诚意和努力.在债务互换计划的条款、债务减免幅度、财政状况和清偿能力等方面,阿根廷做出了更大的让步,这是"2005年债务互换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