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米是韩民族的精气 目前鲜见而在解放后常能听到的韩语词汇中有“民族精气”一词。耐人寻味的是汉字“精”字和“气”字里都包含着稻米的“米”字。如果说韩国人这种把稻米作为主食的民族的精气乃蕴藏在稻米里面,这不算是开玩笑。因为没有哪一种因素像稻米那样长久支配着韩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精”字和“气”字都包含稻米的“米”字,并非偶然。据说,原来“精气”、“精神”词汇里的“精”字来源于干净的米粒呈蓝色这种现象。在特别  相似文献   

2.
顾怡 《当代韩国》2002,(3):79-82
在韩国最近一次读书情况调查中(对象为1605名18岁以上的男女),韩国作家李文烈(YiMun—yol)被评为“最受欢迎的”的国内作家。任何熟悉韩国文学现状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李文烈的入选当之无愧。其实早在这次评选之前,他就以“国民作家”的称号而家喻户晓。在韩国,“国民”二字不仅意味着民族自尊,更是韩国民众对一位公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制定民族文化发展综合计划 ,2 0 0 4年 11月 19~ 2 0日 ,韩国文化观光部设立在安东的韩国国学振兴院举行了“韩民族文化政策制定研讨会”。会议决定 ,由韩国国学振兴院资料调查组组长薛燮奎和安东大学教授林在海等人负责有关韩国学领域的发展问题 ;庆熙大学李正宰教授等人负责有关民俗学领域的发展计划 ;淑明女子大学韩英实教授与水原大学金明岚教授等人负责韩国音乐的发展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韩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 ,韩国文化观光部决定把“国语政策课”改为“国语民族文化课”。为了使 2 0 0 5年成为名副其实的“民族文化发…  相似文献   

4.
福泽谕吉(1834-1901)是日本近代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日本之所以能够奇迹般地通过明治维新、借助西方文明迅速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资本主义先进国家,与福泽启蒙思想的巨大促进作用密切相关”犤1犦。“文明史观”犤2犦作为其启蒙思想的主要方面,有其一定的进步性,但特定的历史环境决定了其“文明史观”具有民族主义因素的主要基础。(一)福泽谕吉出身于德川幕府末期中津一个下级武士的家庭,深受封建领主的压迫,深刻体会到了封建制度的反动腐朽,同时又目击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下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受到的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5.
“恨”是韩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特征,要理解韩国人必须理解其“恨”文化。为了解“恨”文化在今天的传承情况,本文以现行韩国高中文学教科书上册为例,对其中“恨”文学所占的比例、这些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恨”的特,占、、成因以及化解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恨”文学在高中文学教科书上所占比例仍然很高,这些作品中虽然有“恨”但没有复仇情节,即“恨”不引发“复仇”。但在近现代作品中,“恨”已经有了明确的外在目标,日本侵略和朝鲜战争引发的“民族之恨”所占比例较高,很多故事中“恨”没有得到化解,在“恨”达到最高潮时以悲剧结尾。笔者认为今天韩国人的“恨”心理已经具有了引发外向攻击行为的可能。教科书中大量存在的“民族之恨”可能起到强化韩国人民族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韩国与日本的关系素来以“一衣带水”或“既近又远”来形容。自古以来两国相互间关系密切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互相影响。尤其是朝鲜半岛曾为古代中国先进文化传入日本起过桥梁和纽带作用。但自近代以来 ,特别是从1910年起 ,日本对韩国进行了长达 36年的殖民统治。在此期间 ,韩国人不能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制度模式。而日本为达到同化朝鲜民族的目的 ,极力扼杀韩国的民族文化 ,取缔了朝鲜语的教育 ,韩国被强迫使用日本式的姓名即所谓“创氏改名” ,韩国文化的正统性受到了威胁 ,民族文化出现了断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文明冲突论”已成为美国和西方学术理论界备受关注的热门理论之一。塞缪尔·亨廷顿在他所提出的这一理论中将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定义为在未来的“文明冲突”中对西方基督教文明最具挑战性的文明。由此论点出发 ,他不遗余力地提醒美国和西方对即将到来的来自这两种文明的“威胁”采取对抗和遏制措施。尽管他的这一理论实质上反映的不过是他维护美国霸权地位和利益的初衷 ,而且在理论上也充满悖谬。但他的这一理论对美国和西方学术界和政界人士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着重从历史和现实分析的角度 ,同时也从考察西方文明与东亚儒家文明在世界近代史上的互动关系的角度 ,来揭示他提出的这一理论在主观立场上所包涵的谬误成份  相似文献   

8.
欧洲文明进步史观是基佐史学思想中最为绚丽的部分。这一思想的形成既有其自身的天才因素在内,但更主要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现实和自身学术成长历程。“欧洲”观念、“文明”观念的广泛认同,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社会现实是基佐欧洲文明史观生成的基础和动力;吉本、孟德斯鸠、伏尔泰、康德、赫尔德、圣西门等人的史学思想则为基佐文明史观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滋养。基佐将欧洲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动态性、持续性、和谐性等进步特色,以文明事实的方式陈列了出来,充分展示了欧洲社会文明史的进步过程、趋势和方向。他对欧洲文明的分析充满了哲学的蕴意,既显示了他的史家功力和现实关怀,又使得他的文明史魅力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9.
走向世界的韩国现代美术郑作良走进中国美术馆的“韩国现代美术”展览大厅,一股强烈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文化意识打动着我。4月7日至4月26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韩国现代美术”是由韩国国际交流财团、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和中国展览交流中心主办,展出目前韩国最具代表...  相似文献   

10.
韩国人与汉字中韩两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曾长久使用过同一种文字。直至15世纪在朝鲜王朝(1392-1910)第四代君主世宗倡导下,由一批学者创造了韩国人称之为“Han-gul”的韩语字母后,韩国人始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在这以前,韩语是用汉字书写的。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11.
尽管世居穆斯林的人口比例相当高,尽管今日的车臣等穆斯林地区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俄罗斯人却很少提及伊斯兰教文明,在俄罗斯人的认知中缺少穆斯林的概念,穆斯林并没有很重要的地位,更没有成为文明冲突的一方。在俄罗斯学者的笔下,穆斯林只有“鞑靼人”、“山民”和“吉尔吉斯人”。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穆斯林文化是落后的,习俗是古旧的,是终将被东正教或工业文明取代的。这种对穆斯林认知中存在的缺陷也是俄罗斯棘手的民族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何顺果 《美国研究》2006,20(3):7-28
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认为美利坚文明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这个文明的发展是积累式的,或者说是以积累的方式进行的。任何文明都有自己的积累,都离不开积累,美利坚文明发展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不仅一开始就为自己的国家构建了一个完善的国家体系和结构,而且在构建自己的国家体系和结构之时,就在联邦宪法中直接或间接地预设了有利于文明积累和发展的两大机制———宪法“修正”条款和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但有一个好的机制并不等于就可以得到好的利用,美利坚文明发展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在获得独立之后不久就在法学领域里发生了由“自然法学”向“社会法学”的转变过程,“社会法学”就是上述两大机制获得“创造性”利用的法学根源或深层原因。据此,本文在最后做了两点大胆推论,它超越本题又不离本题,藉以深化本文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文明国家”外交政策理论在德国的政界和学界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分析德国对外政策的实践评介了这一理论。德国“文明国家”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内稳定的市民社会和以市民社会价值观为主导的国家角色设计方案。在实践中 ,德国外交政策致力于多边主义原则 ,坚持“西方一体化”取向 ,推动国际关系的文明化和法治化 ,但它同时也受相互依存的国际政治现实的制约和影响。德国“文明国家”外交政策仍然有其发展的限度。  相似文献   

14.
月禾 《当代韩国》2009,(4):98-98
2009年10月23—27日,第十届中国韩国学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这是“韩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更名为“韩国学国际研讨会”后的首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和釜山大学韩国民族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并得到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大力资助。会议开幕式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教授、韩国驻沪副总领事朴镇雄先生、釜山大学韩国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金东哲教授先后致辞。  相似文献   

15.
泰南冲突是文明冲突的典型例子.为研究泰南冲突的文明模式,本文基于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并对亨氏断层线战争的一般结构模式进行借鉴和修正,提出泰南宗教与民族冲突的文明模式,认为泰南冲突是冲突双方都没有文明核心国家的宗教与民族冲突.该模式提供了将冲突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低烈度、避免升级为国际战争的方法,可以为其它类型的文明冲突提供思维方式和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为了缅怀在韩国文化史上作出重大业绩的人物 ,弘扬韩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韩国文化观光部选出李奎报等 12位名人为“2 0 0 5年月度文化名人”。其中 ,2 0 0 5年 1月份的文化名人是韩国近代 5大音乐家之一的丁贞烈。他曾与宋万甲、李东伯等一起组成“朝鲜声乐研究会” ,为朝鲜的音乐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2月份 :朝鲜朝前期为促进韩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李艺。 3月份 :韩国女作家姜敬爱。她的作品不仅非常关注被边缘化的下层女性 ,还真实地描述了在中国东北进行抗日武装活动的朝鲜人的艰苦生活。 4月份 :韩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民族诗人申东晔。 …  相似文献   

17.
一 华夷观念的形成和中国封建时代 “华尊夷卑”的对外指导思想 “华夷”(“夏夷”)观念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在上古虞夏时代,“夏”与“夷”只是两个表示地域和民族的概念。正如《说文解字》中载:“华,中国之人也”;“夷,东方之人也”。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中国进入一个华夏族与周边地区的“蛮夷戎狄”等族的民族大融合新时期,“华夷”概念开始突破地域和民族的范围,被赋予文化或文明的内涵。文明程度高的地区,即推行“周礼”的地区,被称为“夏”;文明程度高的族,被称为  相似文献   

18.
李仁老对韩国汉文学的发展具有奠基性和开创性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他是韩国民族诗话创作的开拓者、韩国“八景文学”的开创者、陶渊明《归去来辞》的首和者、高丽诗歌关学的奠基者,正是他的文学开创性对韩国汉文学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形成韩国民族诗话、“八景文学”“和陶辞”等独特的文学体系,成为韩国文学史上的瑰丽奇观,李仁老对韩国汉文学的开创性使其成为韩国文坛的巨擘。他在这四方面的成就使其对韩国汉文学的发展产生重要。  相似文献   

19.
阿布 《新民周刊》2022,(29):78-78
上海“解封”后,上博的首次国际展,不仅在促进不同文明互鉴交流上具有很大的意义,同时也是对市民心理的一种抚慰与慰藉。人类优秀文化将继续在上海这座城市交流、融合。入夏后,气温居高不下,谁还没有个海岛度假梦呢。而在上海博物馆,海岛的凉意以艺术展的方式抵达——“塔拉萨:海洋文明与希腊艺术展”正式在上博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20.
1998年春上,陈乐民、周弘两位老师曾邀请多位研究欧洲历史文化的知名专家学者,开会讨论他们共同完成的“欧洲文明扩张史”书稿。会议开得认真、热烈,大家通过对话交流,都对欧洲文明这样一个重大主题有了更加宏观和明晰的体察和认识。而后,《欧洲文明扩张史》一书由上海东方出版中心于1999年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