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环境犯罪学研究产生犯罪的环境原因。其主要理论包括:防卫空间理论、破窗理论和防卫环境设计理论。借鉴这些理论与实践措施,对我国社区警务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环境政策分析作为新兴交叉学科,有待从基础性理论、应用性理论和实证性理论成果等三个层面不断充实和完善其理论体系。作为分别脱胎于传统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基础性理论,科尔巴奇的政策理论、环境政策工具理论,也具有跨学科性的理论解释力;相对而言,除兼具明显的跨学科性之外,公共政策分析理论更具应用性;而奥斯特罗姆的理论则更具有典型的实证性。这些理论成果对于创新环境政策分析的理论体系和我国环境政策决策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理论环境的意义 理论的发生、存在与演变具有多重制约因素和基础条件,其中理论环境具有特殊的作用。理论环境是指特定理论所给定的相关理论状态。从发生学看,理论是一个群落,各理论体系间和一个理论体系中的不同部分间具有共生现象。一个给定理论的生存状态与其周边理论环境保持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性。理论环境既是平行性的又是序列性的。  相似文献   

4.
国家权力如何生成并有效运作是环境法律制度建构的基础性问题,国家理论应成为中国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法国家理论的法哲学立场,是"有为国家"与"有限国家"的对立统一,目的在于实现环境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合作与互动;"国家环保义务"和"环境公民权"是环境法国家理论的基本法哲学范畴;通过"规范宪法"形成相应的政治秩序与生活秩序、正确对待"环境国家"宪法构造中规范与价值的相互关系,是实践环境法国家理论的法哲学进路。  相似文献   

5.
欧盟于2004年3月通过了一项预防和补救环境损害的环境责任指令,鲜明地将"环境损害"这一定义规定在该指令中,并且针对环境损害规定一系列预防和补救措施,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现代性.审视国内相关理论和立法,具有一定的滞后和欠缺.鉴于环境立法具有相当强的可借鉴性,围绕该指令进行相关理论和立法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环境会计是会计学研究与实践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可持续发展、环境经济学和会计学理论为环境会计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国外在环境会计相关国际规则、法律和政策,以及环境会计思想框架,环境会计核算,或有事项处理和环境信息披露等相关方面开展了较多研究,且大量成果已付之于环境管理实践;国内研究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在建立环境会计管理框架和核算细则、信息披露方面开展的相关研究较多。国外研究相对较为全面并且注重实践层面,国内研究在环境核算体系上还缺乏统一性,在核算方法和规则上还缺乏一致性和可操作性,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性不足。当前,需要进一步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特别是需要在环境会计要素核算方法、补充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支撑体系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理论创新是时代给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历史任务。该文论述了理论创新的涵义,理论创新的原则,理论创新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以及理论创新的社会环境、体制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强调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应用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这与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主张和创造的学习环境相一致,本文分别对三者进行了分析并找出三者间存在的共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环境警察权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政策支持、现实需要、国内实践及域外经验构成了我国环境警察权产生和存在的现实基础;警察权理论和环境权理论构成了我国环境警察权产生和存在的直接理论基础;我国现有法律中有关公安机关部分的环境管理及环境执法权是我国环境警察权存在的法律基础.而我国环境警察权体系的最终形成还需要理论研究的支撑及相关立法进行合理配置和系统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今公安院校的考试舞弊问题也比较突出。加强考风环境建设有助于考风的好转。其内容包括校园人文环境、教育理论环境、考试管理环境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环境法益学说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法益学说在我国主要有权利说、秩序说和环境利益说,这些学说在揭示环境犯罪本质方面都存在不足。环境法益学说应遵循三点要求:环境法益必须成为刑法学的基本范畴,必须体现环境犯罪的特点,必须协调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关系。据此,环境法益新说———环境生态法益作为环境刑法的法益是比较适宜的,它体现了生态环境作为生态体系维持其基本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和发展对人类永续繁衍、发展的价值,具有社会性、客观性、全球性以及其被衡量方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关于犯罪既遂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犯罪既遂的界定 ,“构成要件说”主张的构成要件齐备是主客观的辩证统一 ,避免了“犯罪目的说”与“犯罪结果说”的片面性。构成要件说是以犯罪构成理论为基础 ,使犯罪构成理论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理论得到有机结合 ,能适用于所有的故意犯罪。针对其缺陷 ,修正后的构成要件说又消除了其与犯罪构成理论的不够协调 ,将犯罪成立等同于犯罪既遂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关于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我国刑法理论上存在过失说与故意说之争。大部分学者坚持过失说,故意说是少部分学者所持的观点。过失说认为,对故意造成严重污染环境结果发生的行为可以依照投放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然而,这会导致故意造成严重污染环境结果但未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行为得不到处罚。故意说将过失造成严重污染环境结果的行为排除在处罚范围之外,这不符合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犯罪之刑事政策的要求。因而,只有将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解释为既包括过失也包括故意,才不至于出现处罚上的空当。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我们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成,是我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标志。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息劳作的地球家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分析环境犯罪的概念状况和新特点,提出预防环境犯罪的对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职务犯罪中不同身份者共同犯罪普遍存在。而刑法对此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司法解释也不尽合理。刑法学界存在的不同学说也带来了司法实践中的混乱。基于对共同犯罪本质的理解,结合部分犯罪共同说和想象竞合犯理论,这种情况宜解释为共同犯罪的想象竞合犯,根据“从一重罪处”原则定贪污罪。  相似文献   

16.
西部是保障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要害地区,西部环境保护涉及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经济开发与环境犯罪预防之间存在诸多冲突,西部脆弱的环境受到环境犯罪的严重威胁。采取新的环境犯罪预防战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环境犯罪预防机制是走出西部开发中环境犯罪预防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环境犯罪,是在新形势下频发的一种犯罪形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关于该种犯罪,各国都在其法律中规定了打击方式和杜绝形式,我国也在1997年《刑法》第六章中规定了相关罪名。但是,这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大背景下我国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现实,这就需要从理论角度对完善环境刑事法规提供借鉴。目前,学者们对该类犯罪的范围、主体、责任等研究较多,但对其客体,即法益研究较少且成果不一,文章就此展开论述,并提出环境犯罪的法益为国家的生态安全权和公民的生态安全权,为完善环境刑事犯罪体系提供立法思路。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也是环境犯罪控制的指导思想。经分析,环境犯罪具有行政从属性、伦理可谴责性、利弊同体性和科技发展特性。源于环境犯罪的矛盾特征,运用科学发展观开展环境犯罪控制研究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事件的增加和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愈发显现.检察机关担负着国家的法律监督职能,在工作中应进一步统一执法思想,充分认识到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依法查处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协作配合,推动查处环境污染犯罪工作深入开展,力争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