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不得不面对着一系列复杂的矛盾,从晚清到"五四",从抗战到新中国,启蒙、专制、救亡、翻身一直是中国文学的核心话题.路径选择的不同既能够使它们同步实现,也能够使他们相互拆解.但不管怎么说,中国现代文学中,启蒙、专制、救亡、翻身、民粹主题并存的经验事实是不容质疑的,它们之间互有隐显的结构形式决定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格局与面貌.  相似文献   

2.
朱德发 《理论学刊》2012,(8):112-116,128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是胡适于1918年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正式提出的新文学革命论的"惟一宗旨"。这一倡导白话文学的宗旨观不仅有个形成的过程,而且它的生成也有着多维的特定背景。近百年来,学术界对此问题有所忽略,某些说法多与史实不符。历史地看,胡适"惟一宗旨"观形成的背景至少有这样相互关联的几个维面:欧洲文艺复兴创造"国语文学"的经验启发;我国古代白话文学传统的发掘与承续;晚清以降国语运动的推动与白话文字的训练;中华民国成立所提供的国语运动与新文学运动相互并进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3.
傅艺  李慧懿 《党史文苑》2006,2(12):63-64
"五四"学人从语言的工具性出发否定了文言的存在价值,但白话文运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文言与白话间不平等的二元对立关系,只是颠倒了文言与白话的二元位置关系,转向了西方语音中心论,最终导致汉语传统文化的危机.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出发对"五四"时期的语言观进行了批判,提出利用文言丰富汉语的表现手段,重新建立起对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4.
何干之以<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一书阐释他的新启蒙思想.他对"何谓启蒙"以及启蒙主体的自我解答,对人文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激情言说,带有启蒙古典色彩的文化重建设计以及对"新启蒙运动"的多雏理解,他的启蒙思想展示着中国启蒙历史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5.
创刊于反思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失败过程中的《新青年》,前期以"科学"为工具对封建旧思想文化和道德体系进行抨击和批判,并尝试运用"科学"概念中的"理性""实证"和"求真"作为新思想知识价值体系的标准,从而启迪国民性以达到用思想启蒙实现救亡图存的目的。这种以"科学"为工具的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接受提供了思维框架和文化基础,同时推进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秩序方面的现代化进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将"科学"上升到评价一切形上之域,使反儒学的"真理"最终落入传统"天理"的桎梏中,这种工具性造成了人文性的缺失,使科学启蒙丧失了"启蒙"的意蕴,走向了"科学主义"。  相似文献   

6.
“五四”学人从语言的工具性出发否定了文言的存在价值,但白话文运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文言与白话间不平等的二元对立关系,只是颠倒了文言与白话的二元位置关系,转向了西方语音中心论,最终导致汉语传统文化的危机。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出发对“五四”时期的语言观进行了批判,提出利用文言丰富汉语的表现手段,重新建立起对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7.
王勤瑶 《党的文献》2016,(4):114-12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争取民族独立的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相融合,不仅在物质上保障人民的生存要求,更给予了群众精神的满足和生活的希望。在承接新启蒙运动"民族性、民主性、大众化"的理念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根据地的具体实践,通过多种文化传播方式,实现了以新民主主义文化为内核的抗战文化启蒙、以劳动人民主体地位为内核的群众文化启蒙。而作为晋察冀边区文化启蒙的重要传播媒介,《晋察冀日报》社论在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军事思想、战略方针以及文化建设方面扛起了敌后抗战的一面大旗,成为中国共产党文化启蒙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8.
启蒙的政治理性是自近代启蒙运动以来所形成的民主法治社会的政治理念之基础,它为政治社会提供了强大的“公共性”支持。然而,启蒙的政治理性在当代却遭受到大众民主理论、批判理论、精英统治理论、系统功能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的批判甚至全盘否定。启蒙运动尽管有很大缺点,但其政治理性的理想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成竹 《理论学刊》2020,(1):141-150
在分享启蒙运动基本观念的基础上,在德国语境中,德国早期浪漫派反思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自我悖反,阐发一种新理性与新史观,引领人们超越启蒙运动的狭隘视野,重新领悟理性与情感、光明与黑暗、生命与死亡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这场意识领域里的新启蒙,开启了现代性的自我理解的新视界,为现代主义、现象学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史资源。  相似文献   

10.
晚清以降,东西文化相遇所决定的特定历史语境造成了二者地位的不对等,我们处于被发现的角色之中,面临着客体化命运。但对于中国文化来说,现代化始终应该是一种主体行为,而不是一种客体化的过程,不是被现代化。西方现代性的实质在于理性的独断化,其历史—文化后果是戡天役物。它导致了全球性问题在20世纪中期突然爆发,把人类抛入生存危机的格局之中。在西方启蒙语境中,人的发现通过人的自我追问即人是什么得以实现,这一追问方式本身的反讽性在于,它的结果恰恰不是人的发现而是人的遮蔽。西方文化的现代性危机,使中国文化在其现代化过程中对现代性所作的批判反省成为可能,这一反省同时也就是自我建构。在这种辩证的缠绕中,实现了中国文化同现代性的相互参照和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1.
佛教之复兴为近代启蒙文化的一个庶出而又深刻影响了主流思潮的重要特色.梁启超曾言“晚清思想有一伏流日佛学……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众多著名的政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如谭嗣同、梁启超、沈曾植、陈三立、夏曾佑、宋恕、汪康年、章太炎等.不同程度地与佛教发生过交涉。鲁迅先生作为中国近现代启蒙文化的思想巨匠,亦曾究心于佛学,用力甚深。本文特对鲁迅与近现代佛教人士的交往略加介绍。  相似文献   

12.
张典 《唯实》2000,(9):124-128
许多学者将鲁迅的虚无心态看作是鲁迅在坚持启蒙立场的同时,对启蒙运动的超越,是反启蒙的,而且将鲁迅的虚无心态直接等同于西方反启蒙的存在主义,这是不准确的。鲁迅的虚无心态并不是反启蒙的,而是他深感中国启蒙运动过于艰难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表露,是他的启蒙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逻辑上说.可以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在众多的理论流派中选择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第二个环节是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使之中国化。这两个环节,恰好和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两场启蒙运动联系在一起:正是在五四启蒙运动中.马克思主义有了一批忠实的信仰者并开始在中国思想界占据主导地位:正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中.  相似文献   

14.
张典 《唯实》2000,(Z1)
许多学者将鲁迅的虚无心态看作是鲁迅在坚持启蒙立场的同时,对启蒙运动的超越,是反启蒙的,而且将鲁迅的虚无心态直接等同于西方反启蒙的存在主义,这是不准确的。鲁迅的虚无心态并不是反启蒙的,而是他深感中国启蒙运动过于艰难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表露,是他的启蒙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魏淑君 《理论学刊》2006,(12):92-94
中国晚近的百年经历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以来,中国最深刻的变革其实是生产方式的改变。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晚清公司实践的开始。中国最初的公司采取了“官督商办”的形式,这是洋务派在企业组织形式上的“中体西用”。甲午惨败宣告了“中体西用”发展模式的失败,庚子之变更使晚清政府走入危亡境地,最终不得不走向改革之路。因传统的中华法系无法为清政府“工商立国”提供制度、文化上的支持,于是,晚清新政开始了最具历史意义的修律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法律制度。在晚清“挽回利权”、“先订商律”思想的指导下,1904年《公…  相似文献   

16.
启 蒙运动一般是指欧洲继“文艺复兴”后的思想文化大争鸣、大繁荣的运动。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后继和深入 ,它带来的灵魂重塑与人文精神的确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硕果。培根、洛克秉承的唯名论、实证科学的传统开启了17世纪英国的启蒙运动 ;笛卡儿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 ,继往开来的卢梭、伏尔泰、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达兰贝尔构成18世纪法兰西群星闪烁的灿烂星空 ;康德开创的德国古典哲学达到了欧洲启蒙运动思想理论成果的最高峰。伴随资产阶级革命中心的转移 ,启蒙运动历经英、法、德等国 ,由于历史背景、文化积淀、人文精…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政治的反映,同时也是政治的预见,新的政治环境下,文化思想上也自然会需要掀起一个新的运动来适应政治环境.新启蒙运动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正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发动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文化领域的体现,它的出现又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与巩固产生了影响,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冬学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共领导下的晋绥边区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从1940年初边区抗日民主政权成立到1945年抗战胜利,由于战争局势变化、政府工作重心转移等因素,边区冬学运动经历了从工作中心边缘到工作中心之一的发展历程。冬学创办初期,群众的"支差"心理与干部的"拉差"行为比较普遍,但在边区政策的强力牵引下,冬学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作用等方面不断进行自我调适,群众文化热情不断升温。得益于此,读报不仅成为群众的需要,而且变得可能,冬学运动与读报运动也逐渐合流。冬学是工农通讯员的"摇篮",是基层新闻"短训班",也是乡村黑板报的源头,使"大家办、大家看"的群众路线办报方针在边区三级报网中得到贯彻。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五四运动到今天已经81年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81年只是短暂一瞬。但是,对于经历巨大社会和思想变革的中国人民说来,81年所留下的遗产却是无比丰富的。 五四运动是一个政治上的爱国运动,又是一个文化上的启蒙运动,或者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20.
谢素科  黄虎 《湘潮》2013,(5):24-25
世界主义思想是莱辛启蒙思想的一部分,相对于启蒙运动的政治目的--为资产阶级革命做舆论准备来说,世界主义思想似乎没有直面问题,但从其与民族启蒙思想的关系、对德意志民族统一的作用和对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等角度深入剖析后,我们认识到莱辛的世界主义思想是对封建割据现状的迎头痛击,是最能够表达出莱辛启蒙思想和爱国情怀,实则是对其启蒙思想的一种看似矛盾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