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全球化已经逐渐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不同的全球化历史阶段做出了各自的历史贡献,并逐渐取得了巨大的理论突破。同时,全球化的风涌来袭也为在新的更为宏阔的视角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提供了新的时代参照,也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并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文章系统回顾了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探索阶段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和创新阶段,进而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而艰难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稳步推进和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完善发展等四个阶段。研究这一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历史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即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核与最高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解放学”。马克思主义自由价值观这个理论内核一直深深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成为贯穿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之中的一条主线,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有着自身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并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的过程。在我们党的发展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事业进步。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取得的,历史在前进,形势在变化,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分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学界以"党史事件"、"理论成果"、"传播—运用—检验"、"人物思想—历史实践"、"现代化"为研究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进行了不同的阶段划分。这些观点不同程度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视角。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分期"还可以从"异质文化相融"和"整体性"视角进行划分,进而凸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文化特征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7.
宋一 《宁夏党校学报》2008,10(5):97-10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四个“拐点”。从特征上看,这些“拐点”具有共同点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特征,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建设。研究这四个“拐点”,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对于研究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同步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关系,科学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应当更合理地表述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创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突出地体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经历了概念的提出、第一次飞跃、新探索与挫折、第二次飞跃和与时俱进的新阶段等五个历史时期。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展现出其自身的发展逻辑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同时突出"当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辨证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将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的逻辑统一。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说过,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是一个历史进程。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其代表人物,进行独特的理论创造,以创造性的理论成果,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党的七大称之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1.
柯缇祖 《前线》2009,(11):21-23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的研究成果、国家和北京市“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一书,日前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历史进程大致包括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初步尝试、俄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一国社会主义"与斯大林模式,以及后斯大林时期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终结四个阶段。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必须保持与马克思主义的同一性;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必须处理好民族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指导作用的党,也是一个勇于和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新鲜的实践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深入研究建党9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结概括基本经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所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线,就是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党的指导思想之所以会不断丰富,是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前进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断孕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亿万人民改变自身命运的伟大实践呼唤新的理论指导,也必将产生出伟大的理论;一切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经验总结,也必将上升为理论,进而指导实践的深入发展.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互推动、不断发展的历史逻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通过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5.
“文革”的严重失误积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而丰富的经验教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上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群众路线原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非问题上要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修正”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左与“左”及右的界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要把握好世情与国情的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中外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列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文革”时期的经验教训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和使命。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30年“十个结合”的基本经验,第一个结合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其发展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挫折,可是由于它是客观真理,是事实,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因而能在历史岁月的洗礼中屹立不倒。再者,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的、保守的、凝固不变的理论,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不断地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地推进自身的发展并完善开放性的真理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命力就是不断“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通过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结构分析,可以发现“西学东渐”“共产国际”“革命实践”在历史前提、组织支撑和现实动力等层面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紧密的逻辑关联。如果说“西学东渐”构成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历史前提,“共产国际”形成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织支撑,那么“革命实践”则组成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生性行动推力。把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结构讲清,既是理清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后一体”逻辑的理论要求,也是准确把握党的早期革命经验的实践要求,更是在新时代继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思想动力和实践借镜的关键之维。  相似文献   

18.
三湾改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直以来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任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具体的实践过程。三湾改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它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军事和党的建设以及民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引领实践发展、植根历史文化沃土,指导中国共产党不断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学术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问题,存在着意见相左的三个方面的争论意见: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是一个还是两个,即除了历史起点之外,存在不存在逻辑起点;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开始于何时,判断历史起点的标准与奈件应该是什么.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何时由何人提出,不同观点的依据又是什么.本文对上述争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