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物质富裕精神富有这一浙江现代化目标所集中体现的基本价值。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体现了社会主义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历史理性和现实理性的统一、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价值目的,体现了社会关系的"平等"、"公平"、"正义"和"和谐";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反映了浙江人特有的精神追求,充分体现出当代浙江价值最基本的精神内涵,它既是对浙江历史传统的承续,也是新时代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追求,更是浙江精神的具体体现与践行。因此,这一价值目标必将引领我们在浙江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是在某种理念的支配下,经过长期积淀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它介乎理性与情感之间,诠释着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滋养着人的理想与人格,孕育着人的精神与智慧,使大学具有一种理性的高度、理想的高度和人性高度,成为思想和智慧交锋的重镇与理性思考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人本管理:一个需要澄清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艳霞 《前沿》2004,(10):183-184
近些年来 ,虽然“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经常可闻可见 ,但很多人并没有深究其中“人”与“本”的真正内涵。究竟何为人 ?何为本 ?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什么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人本管理的实质要理解人本管理 ,首先要完整地认识管理中的人 ,掌握人性的实质。我们综合当代心理学的动机研究和系统科学的有关研究成果 ,从系统动力论和人的生活价值与意义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性假设 ,即“目标人”假设。其基本观点是 :人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实现心中的目标 ,并不断形成新的目标 ,在一定的环境中 ,某些目标被激活之后成为个…  相似文献   

4.
论点摘编     
论人本法律观的科学含义汪习根在《政治与法》2007年第3期撰文认为,学术界对人本法律观中的“人”、“本”和“人本”这三个基石范畴存在不少分歧与模糊认识。从逻辑起点上讲,人作为人本法律观的主体,应当是“自然人”、“理性人”、“社会人”和“政治人”以及“生态人”五方面的统一。从内在特质上看,人本法律观是一种理想的法律价值观而非工具论,是一种理性的法律本质论而非抽象的本原论,是一种科学的法律方法论而非简单的具体操作方法。从价值选择上说,人本法律观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权利,发展权体现了人本法律观的主…  相似文献   

5.
人性是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三个维度的综合。作为“类”存在 ,人只有由自然性、社会性向精神性发展、提升时 ,才能成为完善的人。“类”精神是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本质的关系 ,关心人及其赖以生存的一切 ,追求人性发展与完善的超越精神。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危机和迷失对精神价值的追求之时 ,发展人的“类”精神 ,是历史和社会赋予当代教育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科学理性、人文理性、生态理性三位一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观的核心问题是价值理念问题。科学发展观蕴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科学理性、人文理性和生态理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层价值理念。科学理性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的求真务实精神,具有自主性的批判精神、竞争精神和开放精神,大胆探索、追求真理的开拓创新精神。人文理性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对人的生存权的实实关注,对人的发展权的深度关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无限眷注。生态理性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对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关切,对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的追求,对生命与世界存在和谐的期待。科学理性、人文理性和生态理性三位一体的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必将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7.
弘扬科学精神价值 坚决反对伪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科学与技术突飞猛进 ,以及它对经济、社会变革的巨大推动作用。学习科学、依靠科学 ,“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 ,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思想观念之一。但是 ,人们在惊叹、享受科学与技术进步给人类所带来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同时 ,似乎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科学的物质价值上 ,将科学本质简单地归结为现代技术的本质 ,将科学当成纯粹追求物质财富的工具 ,而过分强调科学的物质价值 ,忽视了科学的精神价值。实际上 ,科学的价值分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前者是通过科学的社会应用体现出来的 ,对公众物质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本管理哲学思想的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宝库中,蕴涵了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立意道德建设的古代人性问题的探讨,事实上为以人性假设为第一前提的人本管理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仁者,人也”的绝对命题的提出,也吻合了现代管理中“以人为本”的道德诉求;“修己安人”的管理方式,从管理主客体的视阈对管理手段的实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规约;“和为贵”的管理口号,则以社会和谐、人际和谐为旨归,为管理目标的实现预设了应予追求的价值标杆。  相似文献   

9.
廖曜中 《求索》2008,(4):124-126
本文从人类理性的角度探索人类社会的和谐基础。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性让人性打上了经济的烙印;19世纪末以来,社会学家又鼓吹人性的社会化特性。当代社会,经济人理性和社会人理性共同构成人性的两个基本特征。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必然趋向“以人为本”,趋向和谐共识,趋向法理和谐。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一方面加速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使科学理性进一步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并逐步内化为人们的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的过程。由此而言,科学理性似乎已成为判定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尤其是在今天的全球化背景下,更需要一种理性的精神作为我们深层次的观念支撑,因而对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理性状况的研究就成为必要。什么是科学理性?在一向缺乏  相似文献   

11.
钟璞 《求索》2011,(6):125-127
人性中追求自由反对束缚体现了人类自由自觉生命活动的本质力量,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符号系统所要共同表达的普世性价值和终极关怀。人性自由强调生命本质力量的内在放逐与超越,从而形成一种还原人类自然天禀与原初真实、始终保留超越物质生存而具有丰富精神内生活的生命美感与质感,呈现人类内在的、自由的心灵姿式和生命律动,它是本体价值的自由而非实践理性的自由,即美学自由主义,而非权利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2.
试析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扬弃和超越。它突出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向度,体现了公平与效率并重的价值追求,强调了生态尺度与“人态”尺度的统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理性和非功利性:科学、科学精神的实质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所具有的意识和态度 ,是科学工作者意志、信念、气质、品质、责任感、使命感的总和。科学是关于理性的学问 ,本质是求知而非求利 ;科学不仅仅是一种建制 ,其宝贵价值更见之于科学精神 ;科学内含“自觉的意志”与求真求新的理性 ;科学家的精神气质 ,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 ,是全社会所必须具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理想国》中,人性(灵魂)始终是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他把灵魂分为三种状态:理性部分、无理性部分和激情,三种状态互不干扰就是正义最初的本质;每种灵魂状态分别在灵魂中占主导地位时就形成不同阶层的人。而不同阶层的人在国家中各安其位,就形成了正义的国家——理想国。柏拉图主张用教育促使人们灵魂转化——向“善”以达到理想国的实现。人性既是柏拉图教育理想的起点,又是终点。柏拉图提出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值得商榷,但它反省人性、追求“善”的精神正是当今教育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5.
李林 《民主与法制》2014,(17):28-29
目前,我国公民守法主要有四种境界:第一,自觉守法的“悟法”境界,它体现的是公民对法治的信仰,对法律价值和法律精神的追求,是对守法的高度自觉和理性认同。自觉守法是全民守法的最高层次,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第二。不愿违法的“敬法”境界,它体现的是公民对法律的尊敬,对司法权威的崇拜,对国家公权力机器的敬仰,是对守法的内心自愿和高度感性认同。  相似文献   

16.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要求消除文化冲突和重建新的文化模式.只有消除在科技理性和人本精神、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二元对立,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刘梦娟 《桂海论丛》2009,25(6):109-112
百色起义是我党在大革命失败后较早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实践,由百色起义所孕育的百色起义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作用和巨大的现实价值。它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摸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它所体现的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是引领当代人价值取向的一面旗帜;它所体现的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当代人应发扬的优良作风,也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所蕴涵的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当今共产党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始终追求人的生存合理性,始终把人的解放作为终极目标,并把社会化了的人类作为其立足点。因此,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是追求全人类的合理生存、健全发展与自由解放的哲学,这也是马克思的人本理性哲学理念的总体精神。同时,马克思的人本理性哲学理念在其理论研究的一生中是具有一贯性的。  相似文献   

19.
自从人类有了自我意识以来,人类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上下求索,以建构自我安顿之所实现超越的追求。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造成人的全方位异化和生存困境,由古希腊理性精神衍生而来的西方传统理性精神陷入了危机。而从批判传统理性精神片面发展基础上出发的非理性精神也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两者都没有给人们指明正确的人生之维。唯有一种超越两者的追求境界——实践合理性的出现,在认真剖析人类自我认识的复杂性基础上,帮助人们走出自我认识的困境,不断实现理性与非理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历史理性、科学精神与人本精神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同福  吴春俊 《前沿》2006,(11):197-199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科学地反映了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从战略高度阐述了应当怎样发展的问题,体现了科学理性。与此同时,在回答发展的主体、价值目标问题时强调以人为本,凸现人文关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与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