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现阶段刑事侦查程序存在一系列的缺陷,既不符合刑事诉讼理念和目的,又与审判构造和诸多诉讼原则相冲突.在刑事侦查程序中引入中立司法审查制度和加强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是改造我国刑事侦查程序之良策.  相似文献   

2.
刑事侦查权的定位,直接关系到我国刑事侦查程序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关系到刑事诉讼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两大价值目标能否实现。我国学术界有不少学者将侦查权定位为行政权。但是,这样一种定位对于我国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确保刑事侦查活动的独立性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因此,必须要将侦查权定位为司法权,以司法的精神和理念重构我国的刑事侦查程序体制,从而确保我国刑事侦查程序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刑事侦查构造是理解刑事侦查程序的重要理论范畴。在传统视角的观照下,侦查程序构造并未得到恰当的诠释,亟待视角的革新与范畴的重构。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刑事诉讼现象的法律实质,其包含了主体、客体以及内容三项要素。实体形成面与程序过程面是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两个侧面,两者相结合为侦查程序构造提供了新的视角。从实体形成面来看,侦查程序构造存在单轨制与双轨制;而从程序过程面来看,侦查程序构造又可分为司法主导型与控方主导型。  相似文献   

4.
侦查程序是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 ,侦控机关自行掌握强制性侦查措施的决定权存在诸多弊端。对刑事侦查的司法审查可以预防无实质原因的强制性处分 ,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可以保证被侦查权侵害的人得到司法救济。对刑事侦查进行司法审查也是刑事诉讼活动的内容要求 ,是我国庭审方式改革的需要。借鉴国外的做法 ,我国司法审查的主体 ,应是法院 ,可考虑在法院内设立司法审查庭 ,对强制措施实行令状主义。  相似文献   

5.
德国侦查程序在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渐发生了变迁与整合之趋势:侦查程序渐次取代审判程序的中心地位,而且侦查程序的发展方向又受到超国性、跨国性法整合的直接影响。我国的刑事诉讼在实践中体现的是"侦查中心主义"的特征,这是与现代刑事法治原则相违背的。学界几乎一致地认为我国刑事诉讼应变"侦查中心主义"为"审判中心主义",但这又与比较法的走向产生了明显的背离。我国应紧扣刑事诉讼结构重心转移的时代背景,借鉴德国因应侦审结构转移的各种举措,完善刑事侦查程序。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不仅是有关刑事实体处理的刑事政策,也是有关刑事诉讼程序的刑事政策。我国刑事侦查程序的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但也有与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不相符合的地方。为了在刑事侦查程序中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应当完善强制措施中的监视居住措施,在侦查终结的处理上引入和解制度,扩大侦查机关可撤销案件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是控诉、辩护、审判三方围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展开的系列诉讼活动,侦查程序是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的侦查程序不仅包括侦查机关的侦查指控活动、审判机关的审理裁决活动,而且包括犯罪嫌疑人自始至终的辩护防御活动。侦查构造是刑事侦查的控诉、辩护、裁判等程序主体的法律地位与相互关系形成的组织结构形式,侦查构造集中反映一国刑事诉讼控制犯罪的能力与人权保障的程度,事关刑事诉讼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两大基本价值目标的实现。基于法治视角,侦查构造客观具备固有的应然特质,检视、重构我国侦查构造已然成为当下刑事法治建设的必然逻辑与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
刑事侦查是刑事诉讼的重要阶段,担负着发现犯罪事实和犯罪证据的重要使命,但同时也容易对公民的隐私权造成侵害。我国受社会传统的影响,在隐私权保护方面较为保守。从刑事侦查与隐私权的关系出发,分析国内外刑事侦查中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厘清刑事侦查中各价值的均衡问题,反思我国刑事侦查中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西方重要的法学流派之一的社会学法学,将法律视为社会控制中的一种专门化力量,强调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讲求法律的实际效果,更加关注法律的实然状态,与当代刑事诉讼框架下刑事侦查实践形成了契合。因而,我们应立足于我国刑事诉讼框架下刑事侦查的现实情况,从法律运作的层面进行思考,同时明了法律技术概念对当代中国刑事诉讼法框架下刑事侦查的引荐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代西方重要的法学流派之一的社会学法学,将法律视为社会控制中的一种专门化力量,强调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讲求法律的实际效果,更加关注法律的实然状态,与当代刑事诉讼框架下刑事侦查实践形成了契合。因而,我们应立足于我国刑事诉讼框架下刑事侦查的现实情况,从法律运作的层面进行思考,同时明了法律技术概念对当代中国刑事诉讼法框架下刑事侦查的引荐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卧底侦查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俊镇 《公安研究》2006,141(7):39-42,14
卧底侦查在我国刑事侦查实践中历史悠久且应用广泛。由于我国法律对卧底侦查缺乏明文规定,随着我国刑事诉讼理念的更新与刑事诉讼模式的转变,卧底侦查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探究卧底侦查的存在根据,架构卧底侦查的法律规制显得现实而紧迫。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侦查活动的立法规制是完善法制和保障人权的需要,也是提高刑事诉讼效率的重要路径。我国应以惩治犯罪的现实需要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的条件为前提,借鉴国外技术侦查的立法规制的实体性、程序性规定,从适用范围、批准程序以及权利救济等方面完善我国的技术侦查法律制度,从而提高其在刑事侦查活动中的效用。  相似文献   

13.
倪义福 《公安研究》2013,(10):22-30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更加注重人权保障和程序正义,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对案件质量有更大现实影响的审前侦查程序阶段,涉及侦查权限的变更占到了60%以上,对公安机关侦查阶段的刑事司法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成为公安机关刑事侦查的新坐标。公安机关积极应对刑事诉讼侦查正义的更大挑战,应着力把握规范侦查行为、提升侦查质量、强化侦查监督等重点环节,从刑事侦查的基础、关键、保证等要素上体现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立案是独立、必经的诉讼阶段,是刑事诉讼的启动标志,由此带来我国刑事诉讼启动程序诸多缺陷。未来刑事诉讼立法应当削弱刑事立案的独立程序地位,将其纳入侦查程序之中,以侦查程序作为刑事诉讼启动程序。  相似文献   

15.
新的中国海警局虽已组建,但目前缺乏赋予其刑事侦查主体资格的法律依据。实践证明,中国海警具备享有刑事侦查主体资格的现实必要性。刑事诉讼问题非常严肃,需要通过修改旧法或制定新法等法律途径,以明确规定中国海警的刑事侦查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程序法律责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总和。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仰赖于国家司法机关和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对刑事诉讼程序规范的遵守。目前我国刑事诉讼程序违法现象较为严重,其原因除了“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外,刑事诉讼程序法律责任制度的缺失也是重要的原因。刑事诉讼程序法律责任的存在有其正当的哲学根据、宪法根据、逻辑根据及现实基础。我国必须确立以程序性法律后果为主体的刑事程序法律责任基础,以司法审查和程序裁判为责任实现途径的刑事诉讼程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用法律的手段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依法治国就是有效防范和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痕迹检验技术是刑事侦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刑事侦查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刑事诉讼证据的转化率、有利于震慑和打击犯罪分子,因此,要有效提高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刑事侦查制度是指一国法律规定的有关刑事侦查活动的组织、程序、人事等方面规则体系的总和。中意两国刑事侦查制度在侦查主体、侦查程序、侦查措施与手段以及采证规则等方面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点,这主要是由两国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的结果。加强中意两国刑事侦查制度的比较研究,分析各自的优点缺点,对我国刑事侦查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黎亚薇 《求索》2008,(12):140-142
刑事侦查的独立问题,在我国传统的诉讼法学理论中并不为人们所认同。侦查权一般被认为属于行政权而不具备独立性。但是,随着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发展以及刑事诉讼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为了确保刑事侦查权的公正行使,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必须重新界定侦查权的属性,并以警察权的改革为突破口,切实加强立法,以确保刑事侦查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20.
刑事侦查程序与人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刑事侦查过程中侵犯嫌疑人人身权利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在于缺乏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的机制。因此 ,应在权力的配置和监督、赋予犯罪嫌疑人的权利等方面完善我国刑事侦查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