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罗廷,1923年9月由苏联政府派遣到中国,是1923-1927年间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和苏联驻中国国民党代表,任孙中山国民政府的首席政治顾问。可以说,鲍罗廷赴华的唯一任务是"全力支持国民党",尤其是扶助蒋介石执政。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说;鲍君办党极有经验,望各同志牺牲自己的成见,诚意去学他的方法。 1922年1月,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身患重病的列宁亲切接见国民党代表张秋白、共产党代表张国焘,询问他们,“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否可以合作?”以表达他对中国革命的关怀及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愿望。当这一信息传递给孙中山时,他立即于次年8月派遣蒋介石、沈定一、张太雷、王登云等组成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意欲学习苏联的政治、军事和党务,并希望苏联政府派遣得力的顾问团常驻中国,帮助中国的…  相似文献   

3.
1922年9月,孙中山开始“以俄为师”改组国民党。为了学习俄国的经验,1923年7月,孙中山决定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代表团于9月2日到达莫斯科,11月29日返回中国。本文所述是代表团的主要活动。  相似文献   

4.
晓江 《新湘评论》2014,(19):60-61
在近代中国国共两党的角力中,国民党为什么失败,共产党为什么胜利?北大教授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一书,用大量的文史档案资料,对国民党党机器的运行机制和组织形态进行考察,从组织角度探寻国民党衰败的原因。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建党之初的运作,共产国际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帮助。1923年7月,俄共中央政治局派鲍罗廷前往中国,充当孙中山的"政治顾问"。1924年,  相似文献   

5.
黄埔“陆军军官学枝”是中国现代第一所革命的军政学校,因校址设于广州黄埔,故通称“黄埔军校”。 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提出“愿中俄两党团结、共 同斗争”1921年又再次向苏联表达了要“以俄为师”的愿望。在共产党人李大钊的帮助下,1921 年12月孙中山在桂林秘密会晤了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马林。会谈中,马林不但向孙中山介绍了 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且对中国革命提出了改组国民党、国共合作和建立军官学校的三点建 议,孙中山欣然接受。 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以蒋介石、张太雷等4人组成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党 务和军事,学习创办军校的经验。10月又委派廖仲恺和李大钊等5人为国民党改组委员,加快了 改组国民党和筹办军校的步伐。不久,又在国民党中央通过了组织军官学校的决议。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下令成立了“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任命蒋介石 为筹委会委员长,同时指定以广州黄埔岛上的旧水师学堂和陆军小学的旧址为校址。2月6日,又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武装力量。早在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见孙中山的时候,就向他建议创办军官学校,以建立革命军的基础。1923年9月,孙中山派以蒋介石为首的代表团访问苏联,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11月15日,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第6次会议通过了建立革命义勇军的决议。27日,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1次会议,议决建立军官学校的有关事项。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委任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并任命邓演达、王柏龄、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7人为筹备委员。1月28日,确定以原广东陆  相似文献   

7.
1926年,中国共产党在蒋介石等新老右派的三次反革命进攻面前实施了三次大退让,特别是在"整理党务案"上向蒋介石的妥协退让,客观上为蒋介石叛变革命、把革命打入血泊中提供了条件。面对这一结果,共产国际及其驻中国的代表应负主要的领导责任。因为,妥协符合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当时的对华政策,"整理党务案"的大多数内容都得到了共产国际和鲍罗廷的认可,甚至是鲍罗廷与蒋介石协商的结果。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共产国际代表错误地分析了当时的阶级状况,过高地估计了国民党和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力量,而对中共和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8.
1924年,为取得北伐胜利,孙中山接受廖仲恺等国民党左派的意见,决定改组国民党,推行新三民主义,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孙中山一面大胆接纳共产党的优秀干部加入国民党,另一方面则创办学校和讲习班培养人才,同时选拔一批青年学生赴苏留学。1925年,从国民党要员子女中选拔出50人赴苏留学,这些人和从全国选拔出的300人,先后渡海经海参崴乘火车前往莫斯科。这其中便有15岁的蒋经国。和蒋经国同船的学生共90人,其中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叫张锡瑗,一年后她成了邓希贤(邓小平)的爱人。还有一位安徽青年是原名陈绍禹的王明。蒋经国此去便是13年!19…  相似文献   

9.
党史文摘     
《湘潮》1989,(9)
最先提出国共合作的是列宁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列宁提出来的。列宁十分关心中国革命。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列宁亲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列宁接见共产党和国民党代表,要求国共两党合作:另一件是委派代表马林等人来帮助中国革命,斡旋国共两党合作。1922年1月,共产国际召开了莫斯科远东会议,中国代.表30余人,有共产党、国民党等各方代表。会上,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团,  相似文献   

10.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至1927年7月27日鲍罗廷启程回莫斯科.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历史时期,不仅是国共两党由合作到分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转变期.也是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各派系及其政治代表的初步定位期。在错综复杂的中苏关系、国共关系、国民党内各派系关系、封建势力与反封建势力及帝国主义势力与反帝国主义势力之间关系漩涡中,汪精卫、蒋介石不断角逐国民党最高领袖地位.双方的政治关系也经历了合作一分离一对立一合流的过程.全面把握其演变进程、客观分析其实质和根源.对不同视角深化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党史文摘     
谁最先提出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列宁提出来的。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团,并当着共产党代表张国焘、王荩美和国民党代表张秋白等人的面指出:“你们应当合作。”1921年列宁派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驻中国,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一、共产国际放弃了中共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共产国际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对中国资产阶级、国民党和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等的革命性估计过高,而对中国工人阶级、农民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作用估计不足,实质是反对中共对革命的领导。 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帮助国民党“成功一个民众党”。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华向孙中山建议:改组国民党,联合社会各阶级,尤其是工农大众;创办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武装打基础;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他还说:“中国的真正革命者的首要职务,就是实现国民革命”,因此必须宣传、引导农民、  相似文献   

13.
正1923年1月4日,联共政治局会议做出了一个绝密决定:"采纳外交人民委员部关于赞同越飞同志的政策的建议,该政策旨在全力支持国民党,并建议外交人民委员部和我们共产国际的代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赴华落实这一绝密任务的就是鲍罗廷。忠实执行"国苏合作"1924年10月8日,苏联的第一批武器从海参威运抵广州。孙中山随即于11  相似文献   

14.
肖如平 《世纪风采》2010,(12):35-38
国民革命时期,苏俄顾问鲍罗廷曾特别推荐一批国民党要人的子女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其中,包括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廖仲恺之子廖承志、邵力子公子邵志刚、李宗仁内弟魏允成、张发奎之弟张发明、邓演达之弟邓明秋、于右任女婿屈武、冯玉祥长子冯洪国等。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大部分国民党要人的子女都顺利回国。然而,蒋经国却一直滞留在苏联,直至1937年,才返回国内。  相似文献   

15.
1926年冬,中国大地上正汹涌着前所未有的大革命洪流,北伐已取得辉煌的胜利。但是,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却已隐藏着日益严重的危机。帝国主义加紧分化中国革命阵营,蒋介石与美、日接触日益频繁,对苏联顾问鲍罗廷的不满与日俱增。中国革命在喧嚣中酝酿着一次重大的转折。 在这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共产国际派了一位印度人来中国,帮助指导中国革命。他,就是罗易。 “赤都红人” 罗易何许人也?罗易其实只是个化名,他的原  相似文献   

16.
刘战  陈雷 《党史纵横》2001,(1):27-28
马林,原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生于荷兰鹿特丹,曾用过 12个化名和 1个笔名,其中最有名的化名就是马林。 1920年,列宁委派他作为共产国际的正式代表来中国。马林于 1921年 4月正式起程, 6月 3日到达上海, 1923年 9月奉命返回莫斯科, 10月离开中国。在中国期间,马林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国共党内合作的实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1]马林来中国后,“通过半年多实践”,“认识到应建议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① 1921年秋,马林在上海会见了孙中山的代表张继。这次会见的结果之一是国民党邀请马林于…  相似文献   

17.
正孙中山之死的诸多疑问至今难以解释。孙中山必须"销声匿迹"孙中山必须"销声匿迹"是鲍罗廷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给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其原因主要有三:一、苏联对华政策受到威胁。鲍罗廷要把国民党改造成能够牵制和对抗日本的力量,就必须让孙中山反  相似文献   

18.
蒋介石与苏联顾问鲍罗廷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关系非常复杂。蒋介石在创建军校和处置商团事变过程中,屡受鲍罗廷臂助;鲍罗廷在改组广州国民政府和压制西山会议派方面,亦得到了蒋介石的积极配合。"中山舰事件"使广州的权力格局发生改变,两人在善后处置中继续合作,并就整理党务与北伐问题进行磋商。其后,围绕"迁都之争",以两人为代表的汉赣分歧渐增,双方最终走向决裂。从本质上而言,蒋介石和鲍罗廷的合分历程,受到党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19年3月,共产国际成立.列宁十分关注中国革命.他亲自接见了作为中国代表列席大会的华工联合会负责人刘绍周,同他进行了有关中国革命的长时间谈话.列宁的这一举动,无疑确定了共产国际及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共产国际相继派人到中国进行考察并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苏  相似文献   

20.
在从广州出发向北进军期间,国民党的指挥机关留在了南方。首先给人的印象是,一旦进行北伐和蒋介石离开广州,鲍罗廷的权力就得到加强,他在广州的地位也将得到改善。由联席会议取代了政治会议,目的是收回蒋所攫取的权力。鲍罗廷是联席会议的七名成员之一,这是个名义上的超党派机构,鲍罗廷及其伙伴很快使这个机构向左转。10月19日,在鲍罗廷的指导下,国民党中执委会议在广州召开,出席会议的60名代表大部分是左派。这次会议扩大了内阁,增设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