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越历史阶段是苏共失败的最大教训。超阶段思想从列宁在1917年二月革命后提出的《四月提纲》关于革命性质的转变即已开始,由此导致十月革命后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相似文献   

2.
苏联社会科学的命运--从斯大林的秘密"谈话"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是在斯大林的指导下、在20世纪30年代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苏联社会科学管理体制以及苏共对社会科学领域的路线和政策导致了苏联社会科学发展的停滞和扭曲.苏共的意识形态和苏联社会科学长期被教条主义所统治.教条主义者构筑的理论不能及时而准确地反映不断变化的现实,不能对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给以令人信服的回答.因此,不管苏共用多么强大的宣传机器向社会灌输它的理论,仍然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应有的吸引力和号召力.这种管理体制不符合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不仅阻碍了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和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而且最终导致执政党永葆青春的思想源泉枯竭,使国家失去兴旺发达的动力.苏联社会科学管理体制的弊端是苏共丧失政权的重要原因.苏共执政长达73年之久,没有能够解决如何正确领导社会科学的问题,这是历史的遗憾,也是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斯大林时期,苏共执政的合法性资源主要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国战争的胜利以及资本主义的负面合法性四个方面。当然,斯大林及苏共的一些失误和错误给苏共也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成为侵蚀苏共执政合法性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苏共基层党组织曾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特别是苏共19次代表会议以后,伴随着苏共职能的转变,苏共基层党组织逐渐由社会基层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先锋队转变为在基层赢得选票的党派组织。几十年以来苏共基层党组织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所积累起来的宝贵资源被废弃,这是导致苏联解体前夕40多万基层党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苏共是在一个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 ,没有处理好农民与农业问题 ,是苏共失去政权和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十月革命胜利后 ,特别是军事共产主义时期 ,从理论到实践 ,俄共 (布 )对农民的政策都是不正确的。新经济政策修正了对农民的错误政策 ,是发展农业、解决农民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但是 ,党内许多人并没有改变对农民的偏见 ,斯大林当政后 ,没有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 ,重又回到老路上去了。苏共犯错误的主要根源在于没有从理论上解决社会主义如何对待农民的问题 ,把私有者农民当成了社会主义的异己力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 ,对苏共亡党的教训提出了几点思考。本文从三个角度分析苏共亡党的教训。第一个教训 ,苏共没有解决好在贫穷落后国家取得政权后如何发展生产力这样一个重大的世纪难题。第二个教训 ,苏共理论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偏差使自己在政治上付出了巨大代价。苏共的理论指导思想偏差主要地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 ,激进主义 ;其二 ,教条主义和僵化 ,没有与时俱进。第三个教训 ,苏联模式是苏联在极其特殊条件下所确立的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破除苏联模式的束缚是社会主义今后发展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大精神实际上就是中共破除苏联模式束缚的很好范例。  相似文献   

7.
苏共的败亡,有许多值得总结和研究的经验教训,其中,共产党执政以后长期忽视党的建设,未能很好地实现从一个革命党向政权党的转变,未能解决好执政党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相反,却从一个朝气蓬勃、战斗力强的革命政党逐渐蜕变为一个教条化、层级型的官僚主义政党,完全失去了创新精神和对外界的应变能力,最终导致结构性溃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8.
苏联剧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多种因素中,党是关键。苏共自斯大林确定党内领袖地位之后,逐步消灭党内民主,实行个人集权,形成个人崇拜,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党的最高领袖一个人说了算,这种局面在斯大林逝世后也没有根本改变,从而使苏共实际上早已名存实亡。从苏共的历史进程看,可以说,在苏联,成也在党,败也在党。  相似文献   

9.
苏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共产党。但是,在苏共执政的实践过程中,它未能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这一客观事实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革命时期实行的任命制、革命暴力手段和阶级斗争观以及革命思想意识得以延续了下来。而这些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后果。  相似文献   

10.
苏共的执政模式是一种高度集权的执政模式,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关于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的原因,文章着重讨论了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中的国际政治因素。一个基本的观点是:苏共所秉承的“世界革命”理念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直接导致了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互动的紧张关系。这种与资本主义国问的紧张关系成为苏共对国家全面领导的政治体制形成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认识苏共经济建设的成效与其垮台的关系,至今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明确指出:从综合的质的方面考察苏共执政以来经济建设的成效,那么,完全有理由认为,苏共并没有把经济建设搞好.这主要表现在:1.由于苏联体制模式功效日益衰退,苏联经济增长速度不可避免地出现递减,由高速、低速、停滞到危机;2.由于受体制的制约,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难以改变,结果使经济长期处于高投入、低效益和没有竞争能力的落后状态;3.经济发展战略主要为军备服务,生产的目的主要不是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而导致经济结构严重畸形,比例严重失调,一直是短缺经济;4.经济理论的僵化与教条化,成了阻碍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都说明,苏共执政时期的经济,不可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苏共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从而,也就成为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1人们如此看待苏共的主要原因是,在政治和经济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这个曾经强大的政党却受到内部纷争的困扰,其本身就被视为对稳定和秩序的威胁。所以,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如今大多数俄罗斯人不会为苏共消失感到惋惜,更不会认为这是“改革的损失”。十分明显,被俄罗斯人视为改革重大损失的没有安全感和对未来生活信心的丧失,在今天仍令俄罗斯人感到不安。正因为如此,社会上不仅对改革的看法褒贬不一,而且有人觉得改革没有完成。因为事实已经很清楚,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以及后来叶利钦时期的改革都未能实现设定的目标,国家现任总统也遇到很大…  相似文献   

13.
苏共长期未能完成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没能始终如一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根据时代的变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影响了党的先进性.苏联剧变首先是苏共,特别是苏共领导层出了问题,而其中最关键的、贯穿整个苏共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是苏共在思想路线上长期坚持超越发展阶段的理想主义,在实现党的战略目标和贯彻党的各项具体方针、政策时惯用简单的、强制性的手段.超越发展阶段的理想主义使苏共不能始终客观、冷静地探讨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性,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从而使苏共逐渐丧失了思想上的先进性.而专制主义倾向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长期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状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专制主义倾向既来源于沙皇俄国专制制度的传统,也来源于对人类光辉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当把终极目标神圣化之后,为达到这个终极目标而设立的各种阶段性目标便也随之神圣化了,任何为达到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政策、任何非常手段便成为理所当然的了,这种倾向发展到极限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滥用专政、滥施暴力的现象.苏联政治上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理想主义和专制主义倾向虽不直接涉及政权的性质,却使无产阶级政权、社会主义的声誉受到损害,成为苏联剧变的思想政治根源.  相似文献   

14.
巴西1988年宪法的出台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西1988年宪法的出台及其特征马小平一巴西1988年宪法是在巴西由军政府“还政于民”向政治民主化转变初期制定的。要研究这部宪法,首先应考察一下当时巴西的政治背景。80年代,拉美许多国家先后完成了军政权向文人政权的转变,这种转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种形...  相似文献   

15.
陈铁军 《东南亚》2009,(1):47-51
边境合作与沿海开放不同,必须采取紧密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遵循地缘经济的发展规律,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改变传统的边境合作发展模式。中国与周边东南亚国家的边境合作必须从竞争性对外开放向互利共赢性对外开放转变;从单方的自我开放向双边或多边的互动开放转变;从贸易驱动型的边境合作向投资驱动型边境合作转变;从主要依赖有形产品贸易向主要依赖无形的服务贸易转变:从传统产业间的贸易合作向产业内的生产性合作转变。  相似文献   

16.
经历了赫鲁晓夫的“解冻”,勃列日涅夫时期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问题显得非常突出。从1964年到1982年,分三个阶段,勃列日涅夫时期对斯大林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最开始的维护苏共20大、22大决议到最后实质上为他恢复个人名誉,但在形式上却没有太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是一个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苏共为什么从原先一个朝气蓬勃的战斗力很强的革命政党,在执政了70多年后就如此毫无抵抗地停止了活动,结束了自己的生涯?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认真总结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正是由于苏共长期不能做到“三个代表”,使党失去了先进性,失去了民心民意,也就失去了执政的合法性根据,才会最终出现亡党的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18.
民主社会主义在俄罗斯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俄罗斯就产生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潮和组织,并对俄国革命和苏联建立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60年代,苏联地下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也提出了建立人道的社会主义的主张。80年代中期,苏联开启了新一轮的改革,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成为苏共改革的目标。同时,苏共逐步被社会民主党化。但是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向“中左”方向的改革和苏共、俄共社会民主党化的进程被历史性地中断了。虽然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前共产党人纷纷组建了十余个具有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但是,这些政党都比较弱小,未能进入国家杜马就被边缘化了。本文重点说明的是:苏共、俄共为什么未能像东欧前共产党那样集体地转变为社会民主党,并且在转变后保持组织的规模和力量;为什么也未能像西欧和东欧社会党那样成为本国左翼阵营的主导力量,并且通过选举经常获得执政权。  相似文献   

19.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战略策略和路线方针的基本出发点。苏共在制定治国方略中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基本原理,这是苏共执政失败的最大教训之一;苏共“超资本主义”倾向的社会历史根源是民粹派及其所代表的民粹主义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的20多年来,这一地区的国家继续处在激烈的变动中。从社会变革的角度来说,这种变动意味着从一种社会制度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演变;从民族国家形成的角度来说,这种变动意味着大多数国家从一个国家内的行政区域向独立国家转变。时至今日,这些国家的社会转型过程还没有结束。同时,随着当前的国际战略格局进入大变动、大分化、大改组的关键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