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国际投资保险制度即国际投资政治风险保证制度,是国际投资法律保护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也是海外投资者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利用外资和海外投资事业的发展,如何保护海外投资者的投资安全,完善我国的投资保证制度,以有效地吸引外资,保护和鼓励我国日益增长的海外投资,已成为摆在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国际投资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各国政府及其专家学者所热心关注。国际投资涉及面非常之广,举凡各国的政治、经济、地理、物产、市场状况、法律制度、社会条件等等无不在研究之列,概而言之曰研究“投资环境”(investmentctimate)。此类研究得由各种专家分工去完成。本文拟就国际投资的保险与保护方面试作探讨以窥其发展与现状。一、国际投资的风险国际投资除了和其他工商业一样会遇到一般的工商业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际投资法律制度领域面临最重大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在促进外国投资与保护社会和环境两大原则之间寻求平衡。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国际投资协议开始引入"一般例外"条款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对"一般例外规则"在新一代投资协定中引入的原因、类型及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推想,该举措将鼓励国际投资争端仲裁机构更多考虑国家对于公共利益进行保护的权利和义务,以缓解近年来国际社会对国际投资协定和仲裁不正当束缚东道国监管权的担忧。  相似文献   

4.
NAFTA在吸收和改造国际投资争端解决规则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为了适用本区域内的投资争端解决,它进行了许多制度创新。该机制在如何保持投资者的利益与东道国的义务平衡方面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5.
是否需要在国际投资仲裁程序中设置上诉机制,这在国际投资领域内长期以来一直无法形成统一的共识。新近刚出炉的"尤科斯案"上诉判决,又在事实上证明了国内法院正在行使并承接了国际投资仲裁上诉审理的大部分职能和权力。国际投资仲裁的上诉机制既需要考虑诸多因素,还特别需要在投资者和东道国争端解决过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以"尤科斯案"的经验来看,应从上诉机制的限制性条件、程序安排、审理范围、审理期限以及对透明度问题的规定等方面着手,构建国际投资仲裁"有条件的"上诉机制。同时,这一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将能为"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的制度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科技进步、金融改革、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国际投资迅猛发展.而国际资本流动总是受"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原则的支配,在全球资本一定的情况下,投资者总是倾向于向低风险、高收益的地方投资.而东道国能否提供低风险、高收益的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于其吸引外资的成效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一国投资环境的改善与其相应的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更多吸引外资,发展本国经济,都在不断修正和调整吸引外资的法律,以减少对外资的限制和管制,增加对外资的鼓励和保护.国际投资法律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由化趋势.应该说,一国投资环境的好坏是相对而言的,它主要取决于与其他国家投资环境的比较.因此,研究其他国家外资法律制度,对我国外资法的修改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科技进步、金融改革、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国际投资迅猛发展。而国际资本流动总是受“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原则的支配,在全球资本一定的情况下,投资者总是倾向于向低风险、高收益的地方投资。而东道国能否提供低风险、高收益的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于其吸引外资的成效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一国投资环境的改善与其相应的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更多吸引外资,发展本国经济,都在不断修正和调整吸引外资的法律,以减少对外资的限制和管制,增加对外资的鼓励和保护。国际投资…  相似文献   

8.
《外交评论》2019,(2):29-58
双边投资协定是当前调节与规范跨国资本流动的主导性国际制度,中国也已成为这类协定的最大缔约国之一,然而,双边投资协定是否促进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仍存在较大争议,需要构建进一步的理论机制加以澄清。基于中国2003年至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国别面板数据分析发现,签订和实施双边投资协定本身并未能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其投资促进效应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制度设计中的法律化水平。根据投资者与东道国政府的两阶段博弈模型,若双方签署的协定条款中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化水平较低,则通常意味着无法有效提供可信的承诺,难以促进中国投资者赴该国投资。二是缔约国身份的代际变迁,即由资本输入国到输出国的转变。最早签署协定时,中国更多地是把东道国作为缔约国身份,将外国投资"引进来"视为主要目标。不过自"走出去"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被正式提出以来,中国在签订双边投资协定时开始越来越多地把母国作为其缔约国身份,故此后形成的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的海外投资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在定量检验的基础上,对捷克与斯洛伐克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不同时期的比较案例分析也印证了上述观察。这些发现进一步打破了双边投资协定的同质化假定,揭示了国际合作中制度设计与缔约国身份的重要影响,同时有助于理解中国经济外交的演化路径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建立中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可能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当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随着海外投资的逐渐增长 ,客观情势呼唤中国投资保险制度的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具有强烈的国际政治色彩。国际丰富的立法经验 ,中国正在增长的海外投资 ,投资者可能遇到的政治风险 ,完善中国立法的需求使中国事实上具备了建立这种制度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海运大国,在世界海运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海运法律制度的一系列变革,在国际海上服务、港口服务和海运辅助服务等方面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和生产经营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