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文件检验做为一门已经成熟的物证技术,新的研究和经验层出不穷,但多未能突破文件检验的常规方法,新的检验仪器设备不断更新,仍然无法解除文件检验的方法局限.本文通过对同一认定理论的认识,尝试用检验鉴定的基础理论对文件检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力图用最原始、最根本、最有效的理论解除文件检验中发现的困惑.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化,特别是近几年来,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和内涵为传统的文件检验技术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文件检验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文件检验工作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形势将日趋严峻,承担的打击犯罪的任务将愈加艰巨。而另一方面,现实工作中又存在着诸多制约或阻碍文件检验工作发展的问题。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本文结合近年来在基层文检工作实践,分析查找了当前制约文件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文件检验工作中面临的难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大众对文件检验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化,同时办公设备自动化的普及、机械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种种因素使得作案人的手段更趋于隐蔽,造假更为逼真。目前文件检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些问题,用原有的文件检验理论或相关的理化检验方法,有时已不能完全解决,文检人员对检材真伪的识别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回顾了文件检验学的发展历程,着重总结了当今文件检验的热点问题,包括:笔迹的自动化检验,文件的制成时间,可疑文件的无损检验,可疑文件的综合检验、可疑文件的定量检验、计算机技术在文件检验中的应用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文件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VSC文件检验仪具有不破坏被检验材料、高效、直观等优点,是目前文件技术检验中普遍使用的检验方法。本文利用该仪器较系统地对文件鉴定中常见的书写材料的光学特性,及其在文件鉴定实践中的应用作了较全面的研究,并对如何获得最佳检验结果和对检验结果如何作出科学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文件鉴定的实践及制定有关的技术检验规范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传真机工作原理和性能的分析,判断传真文件痕迹特征的形成方式和过程,对传真文件检验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归纳出传真文件检验的要点,并提出了制定传真文件检验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文件检验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把语言学作为刑事技术手段应用于侦查破案中,为文件检验开拓了新的领域。在办案实践中,充分注意作案人的言语特征,通过对作案人的言语识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侦查工作提供方向和范围,为认定作案人提供客观依据。本文试以运用语言学知识,然后结合本地区实际和所办的案件探讨了如何从作案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性别和地域特征等方面,给作案人“画像”。  相似文献   

8.
实践是法律与制度的本质,实践法律制度不可或缺的方式以及渠道在于执行。目前,由于社会治安逐渐繁杂的情形,法制建设渐渐得到完善,公安工作在证据方面有着更高的需求,现在的文件检验鉴定工作对于新的任务与形势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本文初步的阐述了怎样进行文件检验以及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印刷文件排版格式检验专家辅助识别系统,对行间距、字间距识别及相关检验目标得以实现的设计进展和实现方法,提出了基于直方图判据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印刷文书的行间距、字间距自动识别的技术路线.现代办公机具所形成印刷文件排版格式的检验是印刷文件篡改(变造)检验基本的检验内容之一,为避免通常的人工测量检验所带来的误识率和误判率较高的蔽端,并将相应检验作为文件印刷特征检验的通用基础环节,设计或研发印刷文件排版格式检验专家辅助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一提到文件检验,人们普遍想到的可能就是对于文件上可疑笔迹的检验与鉴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鉴定专家的自身经验,加上一柄放大镜,成为了文件检验工作的"全部家当"。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升,文件检验远非笔迹检验就能全部包含在内。文  相似文献   

11.
文件鉴定技术标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件鉴定技术标准不是新课题,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规范程序和方法。进入21世纪以来,一批刑事技术和司法鉴定机构,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国家实验室认可,大大推动了文件鉴定技术标准化的进程。制定文件鉴定技术标准化的意义、条件、标准的内容及相关问题,是对标准制定者有启发和指导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与印文鉴定相关的并在鉴定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新问题和难点问题有高仿真印文的鉴定、变造印章问题、利用真实印文变造文件、同版印章印文、朱墨时序等,本文就高仿真印文的鉴定进行了系统阐述,介绍了各种高仿真印文,包括各种高仿真印章的盖印印文、复制印文、转印印文的伪造手段及其特点,并提出了高仿真印文的鉴定思路和要点。  相似文献   

13.
Chinese characters had their root some 4000 years ago and, with the growth in population, are used by over 1.3 billion people worldwide today; it is inevitable that document examiners would encounter cases involving the examination of Chinese handwriting regardless of their location. Although there are extensive studies on the examination of English handwriting in the literature, similar studies on Chinese handwriting are relatively limited. We are seeking to explore the obstacles and challenges for a document examiner who is unfamiliar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to apply the principles of identification and elimination of authorship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to examine Chinese handwriting, and how can these document examiners demonstrate their competency for conducting Chinese handwriting examina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ompares the methodology and key featur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handwriting examination, and describes various workshops and proficiency testing programs organized to assist document examiners seeking development in Chinese handwriting and signature examination.  相似文献   

14.
从变造的法律概念入手,对刑法界和文检界关于变造的基本学说和含义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义了变造文书的概念,强调变造文书的实质是对重要内容和证明事项的改变。根据变造的方法和手段,对变造文书进行重新分类,分析了各类变造文书的重要特点和常见的制作手段,重点提出了判断变造文书的两个依据和认定的两个原则,旨在探索能够运用于文书检验领域的实用性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5.
文书司法鉴定标准化的艰难道路应当顺势拼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书司法鉴定标准化管理既是势在必行,而又有不少困难,文中论证了文书司法鉴定标准化是司法鉴定法治管理必然要求的若干原因,分析了当前制定文书司法鉴定标准的有利条件,根据国家标准化法界定了文书司法鉴定标准的级别与性质,设计了文书司法鉴定标准内容结构的五大指标体系,策划了草拟文书司法鉴定标准方案的步骤方法,以期能为同行专家和相关部门开展这项工作引发思路和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直涉案打印文件言语人的同一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涉案打印文件言语人的同一认定,即打印文件撰稿人的认定,这是新时期文件检验面临的一个新的、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以一起跨世纪侦查的重大案件为主,阐述了从涉案打印文件言语特征(形式)和思想内涵(内容)两方面成功认定案件嫌疑人的具体做法和体会。文章认为,只要满足相关条件,以现代语言科学有关理论为指导,根据打印文件言语特征,认定案件嫌疑人是可行的,也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17.
司法会计鉴定和文书鉴定的配合运用不仅有助于提高鉴定效率。增强鉴定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而且有助于开拓思路,发现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Threatening letters, counterfeit documents, and anonymous notes can commonly be encountered in criminal situations. Such handwritten documents may encourage DNA to transfer from the writer's hands and lower arms when these areas come into contact with the document. As any DNA transferred is likely to be at a low level, sensitive low copy number (LCN) DNA analysis can be employed for testing document exhibits. In this study, we determine locations on the document that are most commonly touched during writing and handling and compare DNA recovery from these sites. We describe the impact of DNA sampling on subsequent document examination techniques including the ESDA® and likewise the effect of the ESDA® and two other document examination techniques on subsequent DNA analysis.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DNA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targeted sampling of document evidence, but that care is required when ordering these examina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