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小春 《今日广西》2008,(7):56-57
经过春节一轮大鱼大肉的大灌篮式攻势之下,在频繁的拜年会友夜夜各种形式歌之后,大家会不会觉得肠胃有点腻,脸上“妆情”告急?该吃点清淡菜来养养胃了,为节后的开门利市和见人做准备啦。怕吃素没力气?你看吃素的大小S活得多滋润,连“细契”关菊英之前都在电视上主持《开心聊斋》,足证吃素已经成为新一轮食潮。  相似文献   

2.
吃素好处多     
《中国保安》2005,(6):37
吃素所能达到的效果会令人大吃一惊:吃素使人性欲增强,提高受孕的机会,并缓解偏头痛。位于博登湖畔于伯林根著名的布欣格尔斋戒诊所负责人、营养专家弗朗索瓦丝·威廉明妮·德·托莱多在其新书《布欣格尔康复斋戒》中向人们披露了令人惊讶的发现——吃素是不动刀的手术:吃素可以降低胆固醇含量和降低血压,并稳定血糖。消化道和免疫系统可以得到比其他任何治疗方法更好的效果。吃素提高性欲:男性在斋戒过后性欲迅速提高,因为有更多的睾丸激素产生。而女性在吃素过程中性欲就会明显增加。吃素有助于缓解偏头痛:定期(至少每年一次)吃素的偏头痛…  相似文献   

3.
一些老人由于害怕血脂过高。对荤菜总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饮食越清淡越好,甚至认为吃素能长寿。一些专家认为。一味吃素对老年人的健康并非完全有利,吃得过分清淡反而会降低体质,使疾病更易乘“素”而入。  相似文献   

4.
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吃素就已经盛行。古时吃素,是因为当时出现了养、助、益、充的饮食观念,这在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有详细记载。但主要原因还是老庄清静无为哲学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吃肉使人气浊,吃素使人气清。和尚可不可以吃肉,不能一概而论。佛教引入  相似文献   

5.
《人大建设》2013,(12):56-56
平常饭菜:一荤一素一菇 首先,一定要有个荤菜。因为人是杂食动物,不能完全吃素。吃了荤菜以后,动物蛋白有了,高级营养蛋白也有了。第二,要有素菜。吃了素菜以后,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也有了。吃素菜很重要,能使大便通畅。第三,还得有菇。菇就是食用菌。研究发现,食用菌在膳食中所合营养特别全面,含有香菇多糖,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癌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赵辉 《台声》2014,(7):92-94
<正>骆以军,外省二代、吃素的胖子、大故事匮乏者、偷故事的人、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中的梦游者,这些元素皆构成了他身份的N分之一。梦里寻梦是骆以军的书写美学,那些犹如都市梦游者呓语般的文字,也使他成为台湾五年级(指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书写者中最有趣、最好玩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7.
杨利 《今日广西》2008,(7):55-55
别完全拒绝肉食 以为一丁点荤腥都不沾才能取得素食的效果,这其实是个误区。吃素,并不意味着要彻底断绝荤食——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彻底拒绝荤食对健康并无好处,肉类可以提供人体所需要的高热量,适当地补充高热量的食物是必需的,但要在数量上控制。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曾把他的健康之道概括为:“动为纲,抑喜怒,少量酒,多吃素。”他还把徐特立的养生之道概括为“基本吃素,坚持走路,心情舒畅,劳逸适度。”   朱德一生经历了众多艰难曲折,但一直身体健康,活到 90高龄。他的养生特点是:胸怀宽广,气量过人;坚持锻炼,风雨无阻;勤奋俭朴,喜欢劳动;爱好广泛,兴趣高雅。毛泽东曾称赞他:“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邓小平在 80岁那年,回答德国总理科尔提出的长寿秘诀是什么时说:“没有秘诀,我一向乐观。”他还对人说:“天塌下来我也不怕,因为有高个子首先顶着。”邓小平业余时…  相似文献   

9.
老虎吃素     
<正> 报载,合肥动物园尝试让老虎“吃素”获得成功。老虎本是食肉动物,为何要让其“吃素”呢?原来,动物园发现,如今的猪、牛、羊、鸡大都喂混合饲料,有催长催肥作用。老虎久吃此肉,逐渐肥胖,有的竟有了“啤酒肚”。结果是,体质变差,生殖能力明显下降。因此,动物园迫于无奈,只得对老虎实施“吃素减肥”。由老虎的遭遇想到自身。我们不是面对着和老虎同样的不幸么?我所  相似文献   

10.
日前台湾联合报举办“为台湾经济开路高峰会”,讨论与诊断台湾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寻找台湾经济发展的出路。就在此时,台湾经济学者马凯教授却发表奇谈怪论,认为台湾最大危机不是在韩国,而是太过依赖大陆。他表示,台湾这十多年来中上游原料生产在台湾,但下游组装在大陆,出口市场在欧美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大陆5年前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严重冲击台湾经济命脉。他进一步表示,“台湾的经济成长率里,高达75%来自大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清沿明制,要求汉族官员对父母尽“孝”,无论父死母亡,都必须辞官,回到原籍,吃素独居并不剃头去须二十五个月,谓之丁忧。湖南湘乡人曾国藩,于道光朝中进士,入翰林,后任礼部汉右侍郎,不料年过四十,母亲死了,依例辞官回乡守孝。  相似文献   

12.
有许多老人信奉饮食越清淡越好,甚至说吃素能长寿。但事实证明,人吃过分清淡食物会降低体质,疾病反而更容易侵袭人体。即使患有心脏病的老人,也不可强求饮食必定要清淡。在素食中,除了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外,其他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均很少,而且营养价值较低,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而诸如鸡、鸭,鱼、肉之类的荤食,  相似文献   

13.
闽南与台湾一水之隔。历史上,台湾隶属泉州府管辖。台湾人口中闽南籍的占到近80%,而在闽南籍的人群中,95%的人祖籍在泉州地区。在台湾,除了普通话,闽南话几乎是通用的语言。从台湾大选或其他集会上可以看到,演讲者在用普通话演讲过程中,经常夹杂闽南话,以此提高语气语调,可见闽南话在台湾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曹茂德 《台声》2002,(1):6-6
在二零零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全国台联成立二十周年庆祝会议期间,此间权威人士指出:“台湾的事情还要台湾人民自己来办”。“台湾的事情还要台湾人民自己来办”,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对台湾人民的爱护和尊重,完全符合台湾人民当家作主“出头天”的要求。这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要旨之一。“台湾的事情还要台湾人民自己来办”,表明统一之后的台湾,实行高度自治,台湾的事务尊重台湾人民自己做主。但是,这并不是允许台湾某些人所鼓吹的“公投”、“独立”。众所周知,台湾从来就是伟大祖国…  相似文献   

15.
李家泉 《台声》2001,(5):13-14
自李登辉以来,台湾社会有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这就是凡主张“台独”或倾向“台独”的人,都说他们是“爱台湾”的。最近一年来愈演愈烈。   李登辉是自称“爱台湾”的人,主张“台湾优先”、“台湾第一”、“台湾生命共同体”,并且自比摩西,希望率领台湾人“穿越红海”,去自建“台湾人的国家”。   吕秀莲是自称“爱台湾”的人,张口闭口“台湾人民的利益”、“台湾人民的意愿”、“台湾人民的幸福”,说什么“台湾是属于台湾人民的”,“台湾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金美龄是自称“爱台湾”的人,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在最近台…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是台湾的选举年,新一届台湾“立法委员”的选举,台湾地区新领导人的选举,相继出场。在“立法委员”的选举中,泛蓝阵营大胜,引来台湾股坛的连续大升幅,台湾“立法委员”选后,台湾股市开市大升224点,第二日再升142点,反映台湾民众对经济未来前景的信心大幅提升。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后,台湾经济能否重见春天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7.
胡适与台湾有着不了的情缘,他最快乐的童年生活是在台湾度过的,他人生的最后四年也是在台湾度过的,去世后,他又长眠于台湾。  相似文献   

18.
郭雪筠 《台声》2023,(5):83-84
<正>作为在大陆长大的台湾人,彭翊如对大陆的看法当然不同于台湾本地年轻人。但她对台湾也并非全然断了联系,从小到大她每年寒暑假都回台湾,甚至在到达台湾法定打工年龄(16岁)之后,寒暑假还会在台湾餐饮业兼职。对她而言,这些年来周围的大陆同学对台湾的态度、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态度、甚至是台湾上一代人,都因为客观环境变化,而改变了固有认知,或是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南台湾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在台湾政治光谱“北蓝南绿”的格局下,南台湾是所谓的“绿营大票仓”,是民进党执政县市最集中的地方。这一格局制约了南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发展,形成南台湾与大陆经贸关系不够密切,文化交流不够频繁,人员往来不够庞大的局面,进而阻碍了南台湾区域优势的发挥与经济的发展,以及南台湾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02,(4):34-34
台湾已故文学家张我军先生,是20世纪20年代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他同当年一些先进分子一道,在日本统治者对台湾实施严厉镇压和怀柔同化政策的恶劣环境下,把祖国大陆“五四运动”的新思想、新文化,介绍到日据下的台湾岛内,并猛烈抨击当时盘据台湾文坛的旧文学、旧思想,坚持“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支流,不能与中国文学分断”的主张。从而被台湾学者称为“摇篮期台湾新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或“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