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而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的民事制度。随着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原来规定的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实践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有时甚至成为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阻碍。本文从案例的角度出发对我国未成年监护制度进行反思,并在完善监护制度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监护制度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的监护制度却存在着诸如监护的性质不明确、未区分监护与亲权等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代表性国家监护制度立法案例的分析,归结出监护理念的演进规律。据此作为参照物对比我国的监护理念以及相配套的监护立法,从而得出我国监护制度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并提出更新监护理念重构我国监护分类、扩展监护对象以及建立监护监督人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世界范围看,成年监护制度目前清晰地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从医疗监护模式转向人权监护模式,从全面监护转向部分监护,制度利用者扩大化,保护与支援措施多元化,意定监护为主法定监护为辅。我国成年监护制度立法尚滞后于现代世界主流成年监护制度发展趋势,作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宣言》的签署国,我国应结合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实际,顺应当前国际趋势,确立人权监护模式的成年监护制度,以尊重自我决定、最小限制和能力推定为原则,并扩张制度的利用者范围,以意定监护契约为监护主要设定方式。在法定监护中确立有限监护的中心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新设监护、保佐与辅助三种措施。同时完善《老年法》第26条,建立起以吸收《精神卫生法》和相关行政规范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监护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5.
监护制度中的核心内容是监护人的确定。双方通过意定产生监护人,充分彰示出未来的被监护成年人的自由主动之意愿,宜称之为"成年人自主监护"。成年人自主监护制度远承罗马法"法是为人而设"之理念,近展我国本土"关注未来的被监护成年人意愿"之理念。从罗马法的成年人非自主"监护和保佐"模式到20世纪以来成年人自主监护的多种模式,揭示了立法对被监护成年人意愿的日渐尊重。我国民法典有关成年人自主监护的规则亟需体系化,成年人自主监护的缔约双方资格、监护人的条件、监护人主观同意与客观可能、双方合意的形式等规则应当细化。监护约定内容的限制规则、成年人自主监护登记备案规则、监护监督人规则、监护人报告规则、有偿监护规则等成年人自主监护规则的完善,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对象而且是立法完善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新建 《河北法学》2005,23(7):106-108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是监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目前,我国监护制度中还存在着监护机构设置不合理、监护人的选任缺乏一定的标准、监护人的职责及权利不明、监护的种类不全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针对上述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监护制度统一采取“监护”的方式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权益进行监督、保护,以弥补法律主体的行为能力。随着我国步入人口老龄社会,老年人的财产管理、人身照顾等成为综合性社会问题。然而,现有的监护制度难以覆盖对老年人的监督保护,因此,本文在论述现有监护制度对老年人保护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老年人监护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的监护体系是以法定监护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由内而外、循序渐进的有机整体。同时,依据《民通意见》的规定,我国又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引入了约定监护与委托监护,从而在法律制度层面上形成了富有层次的监护体系。其中,委托监护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了未来我国委托监护的民事立法的建立,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委托监护的法律性质与规制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面对社会转型,我国以家庭监护与亲缘监护为主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现实的需求。离异家庭、隔代家庭等各种非常态家庭的数量的逐渐增多,社会需要国家作为社会管理组织进一步介入未成年人监护事宜。本文通过完善明确监护制度的具体运作模式与监护人的具体监护模式,构建国家监护制度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完善我国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做出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监护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由于受到我国民法立法思想、经济体制变革、公民权利意识提高、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立法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监护对象范围狭窄、制度层次单一、期限不明确、监护和亲权未以区分、监护人权利少与义务多的矛盾等缺陷一直是在我国监护制度中长期存在,而这使得我国现有监护制度不能再与新形势需要相适应,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任江 《研究生法学》2007,22(4):3-26
一、"监护"的法学性质分析(一)"监护"的语义分析(二)"监护"属性的社会学分析(三)"监护"性质的法学分析二、我国监护制度立法现状(一)监护对象的确立(二)监护人的设立(三)监护人职责(义务)的规定(四)监护人违反监护职责的责任(五)监护的变更和终止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快的时代背景下,老年人监护制度的确立是私法领域内老年人权益保障及意思尊重最为有效的应对措施。目前我国监护制度存在严重问题,无法应对老年人的监护需求。借鉴发达国家老年人监护制度实践的有益经验,我国应该从老年人监护理念、监护制度、监护方式、监护人选任、监护权责和监护监督等方面进行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3.
在《民法典》建立的监护人设立规范体系中,协议监护与指定监护是两种颇具特色的监护人设立方式。《民法典》之所以承续原《民法通则》及其司法解释之衣钵,沿用这两种监护人设立方式,是为了克服法定监护的规范局限性。法定监护作为一种重要的监护人设立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在各个顺位法定监护人之间引发争夺或推诿监护的监护人争议问题。为尊重《民法典》对法定监护予以首要规定的立法选择,应当立足于法定监护制度,体系性地理解指定监护与协议监护;不能撇开法定监护制度,以维护未成年人最佳利益和尊重监护人的自主选择为由,宽泛地理解《民法典》关于指定监护和协议监护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孟思 《法制与社会》2013,(35):49-50
监护制度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体现着国家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领域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巨大的变化使得监护制度滞后于当今社会的发展,显现出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从监护制度缺失入手,分析目前我国在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方面的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宋立娥 《山东审判》2008,24(1):76-79
监护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还没有系统完备的老年人监护制度.本文从立法和司法实践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老年监护人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老年监护人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成年意定监护制度是两大法系成年监护制度中的一种新类型,是以尊重自我决定权为理念、为化解人类老化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私法制度。它是指成年人意思能力健全时可以预先选定监护人并与之缔结委托监护合同,由当事人自我决定合同的内容,并且由公力机关予以监督的制度。在适用上,意定监护的效力优于法定监护。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只有法定监护而没有意定监护制度。但我国人口老化的现实决定了老年人对意定监护制度有强烈的需求。我国相关制度都替代不了意定监护制度的功能,引入意定监护制度,不会造成法秩序的混乱,反而有助于弥补现有法律体系的缺失。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权益保障问题已日益突出,因此我国亟需建立老年监护制度以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秩序。本文指出,构建我国老年监护制度应在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德国、日本老年人监护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体现出尊重老年人意愿、区分被监护人不同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人性化的保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即将步入老龄社会,但并未建立老年人监护制度。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已在立法上逐步承认并完善老年人监护制度。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我国应当建立老年人监护制度。从立法方面看,应当在被监护人范畴、监护人范畴、监护职责、监护监督及保障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特性进行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9.
2022年以来,未成年人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范围不断拓展。未成年人监护权益保护作为未成年人综合保护的重要内容,使得未成年人监护监督行政公益诉讼存在适用空间。其适用不仅能够加强未成年人监护检察监督工作的刚性,还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监护监督规定笼统化的问题。要明确未成年人监护监督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合理适用磋商制度,拓宽线索来源以发现较为隐蔽的监护侵害行为,同时注重监督与配合并重,实现与行政机关的双赢多赢共赢。  相似文献   

20.
刘茜 《法制与社会》2010,(15):48-49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我国现行法律中的监护制度并没有将老年人和成年残疾人纳入进来,而德国和日本已经在新修改的监护法律制度中,将这些人纳入到监护制度的保护范围中。本文通过学习和借鉴德国和日本的先进制度,结合我国的国情,分析了如何完善我国的成年人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