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临着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革,印度的外交观念、外交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印度在制定对外政策时愈加重视软实力的作用,这在对非洲关系中得到了明确体现。印度通过实施经济援助、加强教育文化交流、促进与非洲国家的军事合作以及支持非洲在国际体系中的合法权益等方式极大促进了双边关系发展。非洲在中国对外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应积极借鉴印度对非洲软实力外交经验以促进中非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中伟 《西亚非洲》2015,(3):98-118
随着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美国学界和官方加大了对中非关系的关注力度,美非关系中的"中国因素"愈益凸显。从总体上看,一方面,"中国因素"促使美国政府加深了对非事务的危机感与紧迫感,加强了对中非关系的战略打压和舆论"抹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非洲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对非政策举措。另一方面,"中国因素"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中美在非洲必然是"零和"博弈关系,加强对非事务方面的合作符合双方及非洲的利益。中、美两国应加强高层在非洲问题上的沟通和交往,增进战略互信,通过在非洲和平与安全和经济等领域的互动与合作,促进中非关系和美非关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非洲外交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真实亲诚"与正确义利观为核心理念,把帮助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同促进中国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推动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相助"等方向发展,中非合作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事务上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对非洲外交的理念与实践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非洲政局稳,经济持续增长.随着中非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广大中国读者了解非洲的需求正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5.
张永蓬 《亚非纵横》2014,(6):103-113
中非关系的发展在政治、经济上提升了非洲的能力和地位,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和意义上刺激和带动了西方国家和其他地区国家重视和发展对非关系。从基本层面看,中非关系对非洲国际地位的提升有三个直接原因:一是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对非洲国家诉求和利益的一贯重视及双方间的互动;二是中国因素刺激大国在非洲竞争,在客观上提升了非洲地位;三是西方对中非关系的无端苛责客观上形成某种“炒作效应”,反而提升了中国与非洲的国际影响力。中非互为推动,从而实现了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减缓非洲债务是当前国际关系中的重要问题.在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减免非洲债务的举措.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对非洲减债问题上的根本差异所在.作为国际减债的新模式,中国对非洲国家实施的减债举措,有利于推动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改善其融资环境,深化中非经济合作,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减免非洲对华债务,符合中国和非洲人民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7.
软权力增强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对中国在非洲软权力的评估是美国关注中国软权力的重要方面。最近几年,美国评估了中国在非洲发展软权力的内容、原因及对美国在非洲利益的影响。美国认为,中国在非洲重要的软权力资源包括中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对非洲的经济参与力度,中国提出团结互助、中非双赢和尊重非洲国家主权等重要原则,中国还注重扩大与非洲的文化交流。美国还认为,中、美两国在非洲并没有发生战略冲突,双方可以在非洲开展更多的合作,特别是在能源、卫生、农业及维和等领域。分析美国对中国在非洲软权力的全面评估对于中国发展对非洲关系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后,非洲经济快速发展,伴随这一进程而不断深化的南南合作成为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重要力量之一。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对非政策,不断拓展在非洲的利益并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大国竞逐非洲更趋激烈。国际政治环境的新特点、中非发展状态的新变化以及大国对非战略的新调整给中非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蕴含着机遇。为此,中国应该妥善应对,谋划未来中国对非洲外交的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非洲八国进行的友谊合作之旅再谱中非共赢新章,进一步深化了中非关系“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文化共鉴”的内涵。其重大意义在于:传达和谐理念,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展示时代意义,促进大国对非洲政策调整。《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发表一年多来,中国对非洲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表明,中国已不再仅仅是中非双边关系中的“利益相关者”。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更在参与非洲冲突地区的维和行动及解决达尔富尔人道主义危机等问题上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中非双方高层会晤的频率之高,双方的重视程度之高,及参与人数之众均是史无前例的。由此可见,对非洲关系在中国的外交政策目标体系中处于更为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马佳盈 《西亚非洲》2015,(2):142-160
《青年非洲》杂志曾分别以2006和2012年中非论坛第三届和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为契机发表特刊报道中非关系。2006年特刊在内容上塑造了一个"不道德"的中国形象,从手法上渲染中国对非洲的"威胁"。2012年杂志则以更理性的基调肯定中非经贸关系对非洲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及中国企业的价值。对比两期特刊,四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促成了其报道特点的变化:《青年非洲》独特的双重立场是变化产生的基础;非洲在中非关系中的切实收益是改变的根源;国际局势和国际舆论导向是变化的重要因素;中国软实力的发展直接贡献于中国形象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