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毛泽东和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物质刺益原则都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物质利益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为衡 《学习导报》2013,(15):14-16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十分关心和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他曾谆谆告诫全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为群众服务,这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功利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理论勇气,凝结了历史、现实的经验教训和邓小平的理性思索,是指导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一、物质利益原则:邓小平社会主义功利思想的核心道德和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探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人们从事经济活动,首先就打一个如何从道德角度看待物质利益的问题。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都曾深刻论述过物质利益的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向我们指明:“人们奋斗所争…  相似文献   

4.
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经济利益是目的,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毛泽东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第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指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客观规律,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理论内核,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邓小平的群众物质利益观都包含着很多丰富而深邃的思想,他们都把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但是,他们在实现群众物质利益的具体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分析存在的差异及原因,我们能更公正地评价毛泽东,更深入地了解邓小平。  相似文献   

7.
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和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邓小平同志发展了历史唯物论的群众观点,在实践中使之更为具体化了。一、以人民群众为本毛泽东曾经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认为应该高度重视物质利益问题。人民至上是邓小平物质利益思想的显著特点。兼顾与服从的统一是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的原则。邓小平指出 ,大力发展生产力 ,搞好经济建设是人民群众摆脱贫穷 ,获取物质利益的根本手段。“先富———后富———共富”是人民群众获取物质利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刘仓 《党的文献》2013,(1):62-68
在陈云看来,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旗帜,是党、军队和人民的领袖,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选择的结果.因此,“文革”结束以后,陈云强调对毛泽东的评价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他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和通过提出了关键建议,为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重大贡献.陈云之所以能够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于他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形成的重大成果。群众路线的提出、形成和发展、丰富,与党在不同时期所处的具体历史阶段、肩负的历史任务密切相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毛泽东同志从领导方法角度强调群众路线,初步形成了包括重视群众革命主体地位、代表人民利益以赢得群众支持、严格要求党员以赢得群众信任在内的群众路线观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从执政党工作作风的角度,强调以保持艰苦朴素、厉行节约、注重调查研究来反对官僚主义,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来凝聚社会主义建设力量,并提出了以制度建设预防脱离群众倾向的构想,进一步从理论上丰富、完善了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适应中国国情的特点和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它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内容。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认真研究总结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贡献,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群众本体论的群众路线。从其内涵上看,群众路线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即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群众路线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即“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论即“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13.
刘悦 《求实》2001,(9):8-11
在物质利益观上毛泽东、邓小平有许多丰富深刻的思想 ,他们都把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毛泽东在实践上没有能够把他的思想坚持贯彻下去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物质利益问题提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和价值层面。邓小平在精神驱动力和物质驱动力、限制消费与鼓励消费、公平与效率、计划实现与市场实现的关系上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4.
对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理论历史地位的一点认识徐谷裕半个多世纪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策略原则,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提出和制定了统一战线思想理论,用以指导革命和建设,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功,成为革命...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最根本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毛泽东群众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化的优秀成果。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群众史观,对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凝聚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和智慧。革命理论是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工人运动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反映了人民的意愿,集中了人民的智慧,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依靠毛泽东思想,夺取了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八十年的光辉历程。党的八十年的经验集中于一点,就是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历史。八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即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的毛泽东思想及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理理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它直接…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须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坚持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和精神辩证统一关系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它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大众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为群众理解并被自觉运用到实践中的过程,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制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终极追求是不谋而和的.因此阐述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创新精神的倡导者和实践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一生是不断创新的一生.他的创新思想和实践孕育了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的历史大变动时代.他不仅从多方面阐明创新思想的重要性,大力提倡创新精神,而且身体力行付诸实践,主要表现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思考中国革命的问题;探索中国革命自己的道路,勇于开拓新局面;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革命理论,坚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