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致江 《法制与社会》2010,(11):217-218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施行以来,广大衣村地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男孩的出生比严重的大于女孩,这就在一方面导致了现阶段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光棍群体,一些地区的农村甚至出现了“光棍村”。出现光棍的另一个方面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地区观念的改变,大量的女青年也加入了农民工的行列纷纷涌向了城市。本文指出“光棍村”的出现以及光棍群体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存在着制约作用,因此对于分析光棍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实践意义的对策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国的普及,电子商务已经打破了传统商务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成为人们购物的主流模式之一。然而,由于我国的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不健全,出现大量的“刷信誉”现象,侵害了众多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文章在分析“刷信誉”乱象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应当在取缔刷信誉平台、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完善电子商务立法、建立中立第三人制度、加强政府监管、加强行业自律、营造社会诚信大环境等方面完善信誉评价和监管体系的相关措施,以期从根本上消除“刷信誉”现象,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有人把国家财政资金比喻成人的血液,又把国家预算内资金比成体内循环的血液,而把预算外资金比成体外循环的血液。预算外资金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事业收费和各种基金,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今天条件下,这两种循环须臾不可或缺,它给国家的肌体补充血液,推动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但是,近年这种体外循环出现了“病灶”:主要是预算外资金在收支管理中出现了非规范化、非法制化,无序流动和失控现象,从而造成大量资金转移和流失。面对国家肌体“血液”的流失,河北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纪委的部署,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手术”—…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审判中,经常遇到对法人资格的认定问题。民法通则第36条、第37条对法人应具备的条件和特征做了明确规定。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过程中,法人大量出现,但这其中不乏实质上不具备法人条件的单位。诸如在经济审判中经常遇到的“皮包公司”、“假法人”、“名义法人”以及所谓的“二级法人”等等,本文把这类法人称之为‘法人现象”。由于这类“法人现象”的大量涌出,严重扰乱了正  相似文献   

5.
2009年8月,全国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应用经验交流暨农村技防工作河南现场会在郑州召开,拉开了我国农村技防建设的序幕。@@ 近年,随着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农村出现“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现象,给农村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压力。农村本来就是治安薄弱点,随着近年城市大量安装报警监控系统,一些狡猾的犯罪分子开始避开城市转移到农村作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省农作物秸秆焚烧现象比较普遍,每到焚烧秸秆的时候,造成“烟尘天”,不仅污染环境,还严重威胁交通运输安全。尽管2008年我省已开始全面禁烧秸秆,合肥市还出台了秸秆离田和打捆收购补贴政策,但效果不太理想,秸秆焚烧现象依然严重。为何焚烧秸秆现象屡禁不止呢?我利用工作之便,下乡走访了大量的农村居民,了解到问题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李倩  赵慧斌 《法制与社会》2010,(10):260-261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环境决策方面的失误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资金损失,而《刑法》中又尚无对“重大环境决策失误罪”的具体规定。理论界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决策者行政责任的承担方面,而对其刑事责任则较少涉及。本文通过对“重。大环境决策失误罪”进行法理分析,提出立法构想,强化环境的刑法保护力度,以减少我国的环境决策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目前进入了城市化飞速发展的阶段,原本固定在家乡土地上劳作生存的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成为新城市人。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征地,使许多可供耕种的土地成了工商业或城市公用地,失去土地使用权的许许多多农村人,文化层次不高,往往未掌握一技之长,极可能成为社会弱势群体。这些人与大量涌现的大学毕业生一道竞争工作岗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现代版的包身工”,出现了组织进城乞讨的现象,出现了讨工钱无着反被打绝望中杀死多人的王斌余案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群体性事件、“天价医疗费”事件,也出现了居高不下的房价,以及高价房背后分化加剧的贫富阶层。这些现象与社会和谐背道而驰,影响了  相似文献   

9.
建国四十余年来,我国的机构改革大小已有16次。每一次机构改革之后,便出现了被撤并的机构又迅速还原的“复旧现象”、机构数量越减越多越分越细的“细化现象”、机构规格越来越高的“增生现象”,以及周而复始的“循环现象”,人们把这一系列的现象总结为“怪圈”。正...  相似文献   

10.
时下,“代表热线”变“冷”了。这是笔者从选民中得知的信息。一选民说,他跟“代表热线”打了几个电话,反映城市拆迁中有违规行为,谁知无人接听。后来得知,这位代表外出办企业去了。“代表热线”无人接听的现象,不仅在其他地方不同程度的存在,而且还存在偶尔有代表接听,但社情民意不能及时上达的现象,也有的把电话号码换了。由此,出现了“代表热线”变“冷”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郭丰 《法制与社会》2010,(2):193-193
我们国家目前处于一个特殊的社会阶段,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与新思潮的出现等因素都为“包二奶”这一社会现象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根基。本文主要论述了“重婚的认定,对‘包二奶’这一社会现象的解释以及解决方式”三个方面,对重婚行为的认定以及严惩的目的在于保护一夫一妻制度,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构建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提供法律的依据与保障。  相似文献   

12.
精神障碍的“差异性鉴定”是我国当代刑事司法中发生的一种现象。在理论上分析,这种现象是由精神障碍鉴定证据的诸多内在限制所决定,而从现实来看,这种现象的大量出现则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关刑事法律规范调整的结果。这种调整使“分散型”鉴定机构体制得以形成,进而使鉴定专家的职业素质难以达到“同质化”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刘秀丽 《法制与社会》2013,(33):155-156
201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了“司法强拆”,实现了由“行政强拆”到“司法强拆”的转变,是法治的进步。但是,两年多来,仍出现暴力对抗、自焚或其它人身伤亡等现象。本文从强拆模式的立法变迁、司法定位的偏差、“司法强拆”的处境、完善“司法强拆”机制等方面,明晰存在问题,探索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合法盗窃     
齐冉荐 《政府法制》2010,(14):40-40
在美国,贷款消费已成消费主流,小到电视机、冰箱,大到汽车、游艇、房屋等,人们大多采用分期付款或抵押贷款的方式购买。这样一来,到时付不了款或还不了贷款的现象大量出现。商家、银行为挽回损失,往往会想办法把那些已卖出的商品或者贷款抵押物弄回来,因此,催生了一种以“偷回”为特征的新行业。该行业的正式名称是“收回执行”,从业人员被称为“回收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回暖,作为经济复苏重要晴雨表的房地产交易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活跃的态势,“楼市”开始走出低迷逐渐复苏升温。当前,由于我国房地产法制的El臻完善和购房者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开发商在建设预售商品房本身的过程中出现明显违约的“硬伤”逐渐减少,然而,在预售楼盘的相关物业环境方面开始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业主人住时才发现与预售楼盘时广告宣传的物业环境标准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6.
昆明“血荒”,青岛“血荒”,南京“血荒”……北京前不久也出现了用血紧张的状况。全国大面积用血告急,让“血荒”这个长久存在、近期凸显的现象,再次引发公众天注。  相似文献   

17.
姜伟 《法学研究》1986,(1):22-28
古人云: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但在我国当前的经济条件下,却出现一种反常的社会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犯罪并不是日趋减少,某些财产性案件倒有增多的势头,甚至连反革命特务犯罪也明显地散发着“臭铜味”。大量的调查结论表明,犯罪已由“饥寒起盗心”的贫困型转化为“吃喝玩闹”的享乐型。  相似文献   

18.
关于股权性质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强调要“支持和引导”城乡大量出现的股份制经济,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近一段时间来,关于股份制的文章大量出现,但探讨股权性质的文章并不多见。前几年法学界对股权问题有过探讨,但以...  相似文献   

19.
一、法律选择释义80年代后新技术革命,产生了大量的交叉边缘学科,出现了许多人类文明史上新的社会现象。计算机软件(以下简称“软件)就是其中之一。“社会在变化,其典型特点是比法律的变化快。”[1]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一特点日益突出。这些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的新社会现象往往不能在其自身所属的技术领域内得以很好的解决,而最终被推向法律。新的社会现象的出现导致的法律规范的空白是否可被认定为法律漏洞,认识不一。有的学者认为因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产生的新事物、新问题,立法当时未能预见因而未被规范的,…  相似文献   

20.
耶林曾言:“为权利而斗争是一种权利人对自己的义务。”但现今中国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为权利而自杀”的现象。转型时期的中国,各种;中突大量出现,矛盾错综复杂,在征地纠纷、拆迁冲突、移民安置补偿、物业纠纷、劳动争议、医疗纠纷等冲突中,当事人相对普遍地选择诉诸暴力来维权有人为讨个说法而放火,有人为寻求公道而绑架,有人为权利而自杀,有人为权利而杀人。这些人以生命呼唤正义,但他们为什么不选择法定的救济途径来雏权,而是采取“暴力维权”这种最极端的私力救济方式呢?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想从法社会学的角度切入,进行一些思者,例如关注引发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能回到法律的框架下解决冲突,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