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20世纪60年代,玛德琳·莫里·奥海尔在美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被称作当今世界上最知名的无神论者。1964年,美国《生活》杂志称她为“美国最令人讨厌的女人”。2017年,奈飞根据她的故事拍摄的传记电影《美国最可恨的女人》上映。美剧《法律与秩序:犯罪意图》一集取材于奥海尔谋杀案。至今,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每个月仍然收到几十封与奥海尔有关的信件。  相似文献   

2.
《法律与生活》2011,(16):38-38
一个生活在美国的朋友最近在MSN上给我留言:“听说8月4日《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就要在国内上映了,去看看吧,这可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了。”我的这个朋友年岁跟我相当,在国内工作了几年后下定决心去美国镀金,这一走便是多年。如今,她在美国一家军事基地做中文教师。  相似文献   

3.
柠檬婚姻     
话说台湾女剧作家陈玉慧小姐,因为想结婚了,便在报纸上登载了一个征婚小广告。她先后与42个男人相亲,竟然没有找到一个适合结婚的对象。这场声势浩大的征婚运动结下的惟一硕果就是帮助她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征婚启事——我与42个男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美国耶鲁法学院教授蔡美儿(Amy Chua)在其最近出版的著作中断言:中国崛起成为超级大国基本已成定局。这位华裔美女学者的断言绝非感情用事,太多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数据正在力挺她的观点——2006年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越英国,2008年将超越德国。其实,面对"中国崛起"的速度,国人们从一开始的血脉贲张已  相似文献   

5.
在第100个国际妇女节那天,美国女子毕格罗执导的《拆弹部队》摘下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6项奥斯卡大奖。全球媒体在为这位女中豪杰喝彩的同时,也把话题聚焦在了她和《阿凡达》导演卡梅隆曾经的夫妻关系上。这让我有机会看到了这样一张照片:在毕格罗拿下“小金人”后,她的前夫卡梅隆夸张地要“掐”她的脖子,而毕格罗面对前老公这副架势,笑得那叫一个开心。  相似文献   

6.
“虎妈狼爸”横空出世!“虎妈”,美籍华裔女教授蔡美儿,以自传体式回忆录讲述其如何严格教导两个女儿,并称以强迫压力为特点的中国传统管教方式远胜西方的散放式教育,还出版了一本名为《虎妈战歌》的书来宣扬其“打骂无罪”理念。  相似文献   

7.
五月鲜花灿烂,五月绿叶轻舞,五月千山泛青,五月万物生长。五月,在充溢希望和洒满阳光的背景下,第五次全国律师代表大会召开了,新一届全国律协领导班子产生了,新时期律师工作的任务下达了,新世纪律师业改革与发展的蓝图绘出了……然而,在习惯了讴歌和憧憬的季节,我读到了一本叫做《河南人惹谁了》的小册子。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真实而被丑化了的河南人,也读到了少数丑陋多数淳厚善良乃至英雄的河南人。据说,还有一本叫做《解读中原》的书,也是为恢复河南人的名誉而提笔写就的。坦率地说,作为一个曾在河南工作过一年的非河南人…  相似文献   

8.
不肖     
管军 《公民与法治》2013,(20):51-51
20年前,我的班主任老师去了一趟美国,在那里住了一年,侍候孙子。她回国后,我恰好在老家,去拜访她,问她为什么回来,她说在美国住不习惯。她说她曾去过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有很多柜子样的小亭子,她以为是电话亭,结果一推门才知道是厕所。老太太在我们县里的大会上每年也是要坐几回主席台的,虽然她把这个笑话讲得很轻松,但是我觉得她也很不好意思。  相似文献   

9.
《法人》2008,(1):5-5
美国耶鲁法学院教授蔡美儿(Amy Chua)在其最近出版的著作中断言:中国崛起成为超级大国基本已成定局。这位华裔美女学者的断言绝非感情用事,太多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数据正在力挺她的观点——2006年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越英国,2008年将超越德国。其实,面对“中国崛起”的速度,国人们从一开始的血脉贲张已经慢慢感觉到稀松平常。中国的崛起那是当然的事情,谁也遏制不了。刺激国人神经的倒是海外舆论针对“中国制造”一波又一波的质疑和攻击,在刚刚过去的2007,这种情绪形成了一个阶段性的高潮。可以预见,这场围绕着“中国制造”的信誉危机还将持续。  相似文献   

10.
吴栖 《江淮法治》2014,(12):46-48
正伟大的爱情,改变了安娜的一生。她并不是背叛了哪个国家,她只是在为正义工作,因为邪恶曾毁灭了她美丽的初恋2013年5月,古巴名作家克伦比尔·让·凯亚罗的回忆录《爱在明天》在哥伦比亚首都圣波哥大出版,引起全美国震动。书中爆出他与"美国历史上最危险的女间谍"安娜·蒙特斯的惊世恋情。几天后,现年已56岁,在得克萨斯州一所最高安全级别的监狱里已经坐牢12年的安娜向媒体表示:"如果我坐满25年牢后能够重获自由,我的余生将用来写一本回忆录,现在,克伦比尔替我完成了这项工作。我只想说,我只忠于自己  相似文献   

11.
宗和 《政府法制》2013,(9):40-40
不久前.率先披露希拉里可能罹患脑癌的美国《国民问询报》1月15日惊曝秘闻,在先后遭遇胃病、晕倒、脑震荡、脑血栓等一连串健康问题后,内幕人士披露,现年65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头部的血栓可能会对她的视神经造成“灾难性的损害”,从而导致她彻底失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监狱学刊》2010,(1):111-111
梁衡在2009年4月20日的《北京日报》上著文《好文章的标准》说,《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在下评语前,不妨先探究一下好文章的标准。概括地说可以叫做“一文、二为、三境、五诀”。  相似文献   

13.
认识《中国律师》,源于我的职业,走近《中国律师》,则是被她那充满着活力,洋溢着激情的朝气所吸引。每当打开带着浓浓墨香的扉页,总会被她的标题所震撼:“律师,一个遗憾的职业”,似乎道出了我的心声;“轻轻地,我走近你”,短短的话语,亦是我发自内心的同感;“因为我们正年轻”,则使我深深感受到了年轻的《中国律师》,正用年轻的心和年轻的力,意气风发地走向新时代。……借着柔柔的灯光,静静地走进《中国律师》为我展开的世界,那一份愉悦,只有细细地品味;那一份满足,只能慢慢地享受。我喜欢改版后的第一版块,“主题与中…  相似文献   

14.
试论《独立宣言》的思想渊源及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 ,在人类政治思想史上 ,1 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几乎和 1 789年法国《人权宣言》一样 ,具有划时代的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说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是因为她宣示着一个崭新的人类历史时代 ,即独立、民主和人本、民权的时代到来 ;说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是因为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 ,她都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一种永恒不变的基本精神 ,即自然正义和平等自由的精神。美国后来的国运 ,美国今天的国力在《独立宣言》宣示之时就已经注定和断定。作为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社会价值定位与取向 ,作为那个时代的思想产品 ,《独立宣言》独树一帜 ,震撼世界。但作为整个人类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为人类社会政治思想史发展的一个结果 ,美国的《独立宣言》并不独立偶然 ,并不是美国人自己冥想沉思的产物 ,她实际上是人类思想的体现。看看美国短短的二百多年的历史就会发现 ,美国所以能有今天的国家实力和世界地位 ,这与她没有任何历史包袱和思想忌讳 ,善于学习和敢于创新有密切关联。如果说学习先进文化 ,美国人是做得最好最成功的。当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已经是一方霸主和强盛帝国时 ,当他们为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现实辉煌骄傲陶醉时 ,美国及其思想与文化还不存在 ;美国人从建国之初一无所有 ,到现在应有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盛顿邮报》和日本《朝日新闻》曾同时向大众提了个问题:这个世界是谁的?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有一种叫做“金融寡买’的生物:他们依靠垄断发迹并保持长盛不衰,他们用诡异的手法操纵全球的资本,他们为财富和国家的关系重新定义,他们将政治与货币玩转于股掌之间,他们主导着世界经济乃至格局的改变,他们让不见硝烟的金融战场血肉模糊……  相似文献   

16.
美国同行     
沈翼敏 《检察风云》2002,(18):58-60
作为中国检察官身份的国际访问学者,了解美国同行当然是重中之重。 但是真正要写美国同行我觉得比较难,因此我在去年,为《检察风云》写了《美国联邦监狱见闻》、《美国纽约警察局的操守测验》和上一次的《走近美国法官》,直到今天我  相似文献   

17.
作为纪检监察战线的一名老兵,自从加入这个阵营的第一天起,就与《中国监察》结下了不解之缘。13年来,我一直坚持订阅《中国监察》。当我草拟文件和审核材料需要依据时,是她给我提供;当我分析案件遇到难题时,是她给我答案;当我起草讲话、经验交流材料需要权威数据和资料时,她总是给我满足。有一件事至今使我难以忘怀。1992年夏日的一天,我看到《中国监察》征稿的启事,我心一动,何不试试?我写了一篇自己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体会文章投给杂志社。突然有一天,同事们拿着《中国监察》向我道喜,原来我的稿子被采用了,这可是我第一次在国家级的刊物…  相似文献   

18.
大概是把《中国律师》杂志从第一期到一百期完整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读者之一。1988年,在我调到省律师协会的第二年,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主办的《中国律师》杂志创刊了。这个中央级律师刊物,是在我国律师制度恢复建立第十个年头,我国律师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她创刊伊始,就受到了广大律师的欢迎。由于当时我是律师队伍中的一个新兵,所做的《吉林律师》编辑及宣传工作又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所以对《中国律师》“情有独钟”,从她创刊时起就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期刊物到手,我都是很认真地看,先是浏览,…  相似文献   

19.
锲而不舍     
朱峰 《法治纵横》2011,(24):40-40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17日消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名老太太误将自己的一枚钻戒丢在垃圾桶中,近乎绝望的她最终竟从垃圾场的10吨垃圾中翻出了心爱的钻戒。  相似文献   

20.
珍贵的小红花 从女儿圆圆4岁起,我给她弄了一个小本,专门记她做的好事。小本不大,每页只记一件事。所记事情都很简单,基本只有几个字,例如“收好玩具”、“扔垃圾”、“自己编故事”、“晚上独自去厨房开灯拿牙签”、“学会认钟表”等。每页都用红笔画一朵小红花——这就是给她的奖励。我们把小本叫做“记功簿”。我发现每次给圆圆“记功”时,她都非常高兴。隔一段时间就会去数数自己得了多少朵小红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