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南昌起义的领导机关在1927年8月1日起义胜利后,提出了实行土地革命的相关政策,以及"没收二百亩以上大地主的土地"具体标准。这一土地政策在后来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而被批评。实际上,这一土地政策是延续了中共五大提出的"没收大地主土地,保护小地主土地"的土地政策精神,其目的在于争取国民党左派的支持。之所以将大地主的界限定为"占地二百亩",主要是因为起义领导者缺乏开展土地革命的经验,没有进行深入调查;再加上共产国际的指导精神,所以在制定具体政策时出现了偏差。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起义领导者通过调查,并根据中央的相关精神,发现这个土地政策脱离了实际,及时做出了一系列修正。  相似文献   

2.
南昌起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中共中央对南昌起义的早期评价却认为其犯有机会主义错误。这一评价的主要理由有二:一是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抛弃土地革命之旗帜";二是在政权建设问题上"继承国民党的正统"而缺乏"创造真正工农民众政权的决心"。事实上,土地革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教训,并形成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才能广泛深入地开展;而当时的客观条件以及中共中央本身对土地革命的模糊认识,决定了南昌起义部队不可能广泛深入地开展土地革命。"继承国民党的正统"与恢复左派国民党运动有关,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则一度是不被共产国际允许的;南昌起义部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在后期提出了建立工农政权的主张,起义部队余部在海陆丰和湘南分别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可以认为,南昌起义犯有机会主义错误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3.
万建强 《世纪桥》2008,(17):10-13
中共六大对土地和农民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原则规定,使党在探索土地革命政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使土地革命运动在中央苏区更健康、广泛地开展起来。六大制定的土地革命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中央苏区得到了贯彻执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开展土地革命过程中,既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六大决议,自觉纠正过去在土地革命中的缺点错误,又依据新的实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上的创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了六大制定的土地革命政策。  相似文献   

4.
关于国民党政权战后在大陆的迅速败亡,蒋介石曾感慨万分地悲叹:“我们的失败,就是失败于接收”.蒋氏的自省,为我们研究探讨国民党政权战后迅速败亡的自身原因,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事实也正是如此.大“劫收”不仅急剧激化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尤其是给国民党政权自身造成了致命的恶果,使它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道德风尚和吏治等各个方面,基本毁掉或严重动摇了自己的统治基础,以至导致了它在大陆的迅速覆亡.  相似文献   

5.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的核心是土地的所有权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局部政权后,如果能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其正确的土地革命纲领应该是废除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把土地所有权交给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这才是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但是,当时的中共领导者们却盲目地服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把苏联实行土地国有的政策搬到中国.中国共产党从建立根据地、有了局部政权到1930年冬,都是实行土地公有,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这种政策很难真正调动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铃还须系铃人,1930年7月以后,共产国际开始纠正错误,中共中央也就改正了这一错误.这三年的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6.
秋收起义贯彻了八七会议关于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对于土地革命战争历史新时期具有更全面的开创意义。这突出体现为它高高举起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四面旗帜:一是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将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方向明确化了;二是打出土地革命的旗帜,制定《土地纲领》,确定土地革命的原则、方针及土地分配的具体办法及善后事项,开辟了土地革命的实践道路;三是鲜明打出工农兵苏维埃的旗帜,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即开始进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实践;四是最早举起工农武装起义,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起义部队"上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之路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掌握全国政权的国民党,实行既联共又反共,既抗战又妥协的两面性政策。本文主要从分析国民党两面性政策入手,探讨国民党实行两面性政策的原因、产生的影响,以及我们党又联合又斗争策略及其历史经验。一、国民党的两面性政策其积极的一方面表现在:(一)实行联共政策,顺应民族斗争的需要。(二)实行抗日政策,基本上坚持了八年抗战。(三)开始实行一些政治民主改革,调整和缓和国内阶级关系。(四)实行抗日的外交政  相似文献   

8.
秋收起义     
《湘潮》2020,(2)
正图片说明: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立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的总方针,并派毛泽东、彭公达回长沙改组湖南省委,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制定秋收起义计划。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9.
1928年3月8日,在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和中共平和临时县委的领导下,平和县农民武装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八七会议所制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在永定和广东饶平、大埔等地农民武装的配合下,高举武装暴动的大旗,一举攻占县城九峰镇,演出了"福建农民自动夺取政权的第一幕",点燃了"土地革命在福建开始的信号".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后期在农民运动高涨的两湖,为什么未能开展土地革命?传统的看法囿于『内因是主要的,外因是次要的』,把它归结为中共自身的错误。顾群在『求索』1988年第3期撰文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共产国际。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对中共中央的指示虽然指出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土地革命的途径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主要表现在:1、一直过高地估计国民党的革命性,始终依靠国民党及其政府实行土地革命,而国民政府及其军队的实权  相似文献   

11.
共产国际依据列宁有关殖民地问题理论指导中国革命,从一开始便以农民运动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并试图制定中国革命的土地纲领。虽然1923年5月制定了在中国实行土地革命的基本策略,但共产国际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最基本的主张是没收大土地占有者即地主的土地,而中共将大土地占有者翻译为大地主。由此不仅导致双方所称"地主"名同实异,在土地革命基本要求上更存在分持没收大地主土地、没收地主土地主张的矛盾。中共中央也因此长期在理论分析上混杂以"地主"、"大地主"作为与农民敌对的阶层,在策略制定上却仅针对大地主。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二八年,正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党提出的深入土地革命,开展工农武装斗争的号召下,闽西永定县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武装暴动。这次暴动是永定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第一次奋起反抗国民党反动政权和封建土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四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全国土地革命渐趋低潮,然而,闽东地区土地革命却在党的领导下不断高涨,福安、连江、罗源、宁德、周宁、霞浦、寿宁、柘荣、福鼎、古田、屏南等县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苏维埃区域,在苏区内,各级苏维埃政权星罗棋布,工农武装遍及各地,苏区百万人口中,五、六十万翻身农民得了土地。国民党反动派哀叹“闽东匪祸之深,实不下闽  相似文献   

14.
一、有力地推动漳浦土地革命斗争的开展中央红军进漳前夕,漳浦小山城、龙岭一带贫苦农民在邓子恢同志领导下,并在闽南红军游击队的支持下,开展了反抗“航空捐”和废除苛捐杂税、减租退租、禁粮出口和办平粜等斗争。然而,由于武装力量有限,这一切活动均由秘密农会会员提议,据理力争,迫使封建家长不得不附和,并出面向国民党县政府敷衍推诿,此时,还未公开亮出实行土地革命斗争的旗号。因为红军游击队兵力仅四十余人,处在敌人重重包围之中搞土地革命,易受敌人摧残,土地革命  相似文献   

15.
中间势力与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是国共关系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共两党关于中间势力政策的比较,探讨这三种政治势力的相互关系,揭示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一、国共两党对中间党派的政策在1935年华北事变前,国民党对中间党派主要是打击的政策。国民党实行“党外无党,党内无派”,不承认中间党派的独立地位和真实存在,对中间党派的活动进行限制、迫害,要  相似文献   

16.
共产国际为解决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由于对中国社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不了解到比较了解的过程,因此共产国际所制定的中国土地政策出现了曲折和反复,即从脱离中国社会实际到比较符合实际,后来又严重脱离中国实际而机械套用俄国土地政策模式,致使大革命后期土地革命无法开展。  相似文献   

17.
冯进 《党史文苑》2004,1(8):41-44
共产国际为解决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由于对中国社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不了解到比较了解的过程,因此共产国际所制定的中国土地政策出现了曲折和反复,即从脱离中国社会实际到比较符合实际,后来又严重脱离中国实际而机械套用俄国土地政策模式,致使大革命后期土地革命无法开展.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不少同志一直认为土地革命的口号,是南昌起义开始提出;接着,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总方针,从而揭开了我国土地革命的序幕。最近,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认真研究,认为:土地革命的口号始起南昌起义之说不符合事实。因为在南昌起义前三个月召开的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已明确地提出了土地革命问题,并把它作为革命的主要任务,写进了大会的决议案。我提  相似文献   

19.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除中央苏区之外的第二大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依托大别山区,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武装割据斗争,开展了土地革命,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取得了辉煌胜利。  相似文献   

20.
十二月十四日,福建省连江县中共党史研究学会正式成立。连江县是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之一,那时连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土地革命,有六个区一百七十多个乡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在国民党统治中心的福州邻近地区创造了苏维埃区域,给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以直接的打击。创立了可歌可泣的业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等都在这里活动过,还涌现出杨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