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少文 《南风窗》2012,(20):66-68
近10年来,保增长与调结构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题,保增长与调结构在理论上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但在现实中,政府对于保增长的过于强调,从局部利益出发追求高增长,往往在现实中就演变成一味为了增长而忽略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
杨军 《南风窗》2010,(1):34-36
中国已经走过了数量扩张的阶段。新的30年增长必需实现动力转化。2009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确定,宏观经济政策从"保增长"转为"调结构",这是正确的决策,但如果依然要同时保经济的高速增长,那调结构将是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从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会议公报来看,在目前阶段的中国,保增长与调结构在相当程度上会发生冲突。可以肯定的是,调结构目前已经全面为保增长让位,并将日益“虚化“。在“保增长“变成“保增长压倒一切“时,  相似文献   

4.
从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会议公报来看,在目前阶段的中国,保增长与调结构在相当程度上会发生冲突。可以肯定的是,调结构目前已经全面为保增长让位,并将日益“虚化“。在“保增长“变成“保增长压倒一切“时,  相似文献   

5.
王小广 《南风窗》2010,(8):96-96
<正>2010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为调结构创造了很大的空间。首先,2010年的全球经济复苏及过去一年来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在2010年将继续显现,"保八"不在话下,就是说政府在刺激短期经济增长上不用再多使力,从而可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更多的财力抓结构调整、促方式转变。其次,后危机时代的国际形势有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6.
覃爱玲 《南风窗》2013,(17):47+50-51
只有促改革才能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提供根本性动力。不能为稳增长而忽视了调结构和促改革。过度的稳增长会减轻调结构的压力,延缓改革的时机。李佐军如今已不愿多谈两年前那次内部报告中提及的经济危机预测。在那个内部报告中,他预测,根据政府所采取应对措施的不同,危机或在2013年7、8月份出现,或将在2015、2016年爆发。今年6月,这一内部报告被业内人  相似文献   

7.
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09年政府工作重在四点:第一扩内需,第二调结构,第三重改革,第四促民生。可以说,一段时间内摇摆的"市场中国"有了更明晰的方向,已经超越了狭隘的"保增长"。社会各界也应该从最初应对危机的紧张、慌乱中走出来,一起夯实下一个30年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邢少文 《南风窗》2011,(10):72-73
中央政策虽急急如令,在社会层面,反而激起强硬的行政调控是否会造成市场过度扭曲的争议。在地方政府层面,也遭受"软性抵抗"。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房地产市场上行政与市场,甚至于行政力量之间,彼此的博弈一直在延续。  相似文献   

9.
陈和午 《南风窗》2012,(9):32-34
中国经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主要集中于两个领域:一个是地方融资平台,另一个是房地产市场。而这两个领域基本上又都捆绑在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上,这意味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将深度博弈。稳增长无虞  相似文献   

10.
王小广 《南风窗》2012,(2):72-73
影响经济增长和房地产走势的主要因素不是政策的松紧,而是内生性的市场因素的作用,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在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有力支撑的同时,市场环境却在趋于紧缩。市场向下调整的力量明显强于政策上拉的力量,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继续减速。  相似文献   

11.
缥缈 《南风窗》2008,(21):37-40
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直接打压市场,对市场管理者的政治要求非常低,而这正是中国式股市现状的背景条件。在并非"别无他法"的情况下,政府的价格管制以及非市场化的"全干预"政策,更是中国整体政治生态在资本市场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邢少文 《南风窗》2011,(2):78-81
在"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政策如何告别单纯靠政府补贴来推动行业发展的情况,是一个问题。不可否认,大量的政策扶持与财政补贴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市场化应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与其它产业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政府干预模式一样,在新能源产业中,政府扶持特别是财政补贴所导致的一些负面因素亦已开始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3.
石勇 《南风窗》2014,(16):2-2
<正>在房价"下行"(其实就是少涨点或不再涨了)的形势中,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明里暗里松绑原先的限购政策,进行"救市"。放开限购看上去可以免于指责。毕竟,限购本身就是政府对市场的不正当干预,对人们的"市场权利"的限制。但问题不在这里,而是政府的"救市"情结。为什么总是想着要"救市"?不是说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吗?  相似文献   

14.
时艰与时间     
最近,北京市总工会发了一个通知,号召各级工会组织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通知要求,广泛开展"同  相似文献   

15.
财政援助与税收优惠是世界各国政府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的普遍做法。政府的政策虽然不能代替市场自身的资源配置,但有效的引导加上有限的扶持,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商业性资金的介入,能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 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援助 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资金匮乏的难题,发达国家的政府根据使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及社会某些方面充分发挥作用的既定目标,制定了各种扶持政策与资金援助计划,且列入政府的年度财政支出预算中,鲜明地体现出政府的  相似文献   

16.
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建立强大的俄罗斯国家,是普京治国方略的基本目标.普京第二个任期治国方略的新特点是:加快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建立强大的政权体系,发挥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作用;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大反腐败力度;外交上继续推行多边务实政策.目前俄罗斯的"可控民主"是一种过渡形式,它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它既不同于苏联时期的苏维埃制度,也不同于西方式民主.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国家的干预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害无利,而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国家主义观点则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将国家和市场看作相互对立的因素:所谓"发展型国家"的概念必然是与政府积极的产业政策以及对经济的干预相联系的,而一国经济对世界市场的全面开放通常也被当作国家在全球化的市场力量面前丧失自主性的证据。本文则通过对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提出另一种可能性,即国家有可能以经济全面市场化及开放化为路径,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本文对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研究显示,早期以行政分权为基础的外贸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家内部制度结构,削弱了中央政府的自主性及政策贯彻能力;而国家将经济全面推向市场化并对世界市场开放,恰恰是为了重新获得并加强国家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8.
徐瑗 《南风窗》2011,(10):52-55
中国改革面临的基本问题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说到目前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特别是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我认为核心就是一条:加速市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政府和市场之间应该怎样分工,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是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徐向艺教授的新著<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秩序>(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一书,通过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的关联分析,在政府干预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基础上,探讨政府干预模式的转换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的方式与途径.本书按照政府干预理论假定分析--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分析--经济秩序与经济主体行为分析--政府干预与企业行为分析--政府干预与个人经济行为分析--市场经济秩序的确立--政府干预机制的优化基本研究思路逐步展开的.  相似文献   

20.
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国际贸易与投资增长表现不佳,与此同时,主要经济体就业市场稳中向好、物价水平总体稳中有降,国际货币体系日益多元。特朗普政府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达经济体货币与财政政策效果减弱,全球总需求不足,发达经济体陷入持续低迷等因素制约全球经济增长。展望未来,负利率的出现与扩散、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与投资信心缺失、部分国家深陷社会动荡等因素将对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将在未来全球经济增长中继续扮演主引擎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