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晖 《法商研究》2015,(1):44-53
从法社会学的立场出发,权利体现了人们交往行为中的利益结构关系。新型权利是在国家实在法上没有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因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而经司法裁判认可或者尽管未经其认可却被社会普遍默认和接受的权利。从祭奠权诉讼和网名权诉讼中可以看出,新型权利生成的直接社会根据是习惯以及从习惯中提取出来的习惯权利。在新型权利生成过程中习惯所具有的不同作用,既可以从传统习惯角度观察,也可以从新习惯角度观察。新型权利生成的救济方式是基于习惯的权利推定。无论是社会的权利推定,还是国家的权利推定,都建立在有关权利的习惯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论食物权的宪法保障——以宪法文本为分析对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物权是人人享有的获得适足食物的人权,该项权利已经得到国际人权宪章的承认。食物权之所以受到宪法保障是由宪法的地位和使命,以及食物权对有尊严的生活以及民主所具有的价值所决定的。从宪法条文来看,各国宪法对食物权保障可以分为政策目标型、权利宣示型以及权利推定型三种类型,它们对食物权保障具有不同的结果。就中国而言,食物权并非宪法明确宣示的权利,不过从相关宪法条款中可以推定出食物权的存在。中国要加强食物权保障,最好在宪法第45条中规定包括食物权在内的适当生活水准权。  相似文献   

3.
奥尔森认为专制统治者出于长久利益的考虑会保护人民权利,从而实现专制社会长久发展。他还认为专制社会的税收大于民主社会,指出只有民主制度才能保护人民权利,消除剥削,进而保障社会的长久繁荣。然而,专制者必须维持一定的权利差距才有可能获得任意伤害权和经济上的任意索取权,这是专制地位的根本保证。权利差距所决定的迫害和剥削的可能性大小才是衡量制度索取能力的根本标准。民主社会没有消除权利差距,所以其对社会繁荣的保障依然有其极限。  相似文献   

4.
刘军 《法制与经济》2008,(24):136-137,F0003
奥尔森认为专制统治者出于长久利益的考虑会保护人民权利,从而实现专制社会长久发展。他还认为专制社会的税收大于民主社会,指出只有民主制度才能保护人民权利,消除剥削,进而保障社会的长久繁荣。然而,专制者必须维持一定的权利差距才有可能获得任意伤害权和经济上的任意索取权,这是专制地位的根本保证。权利差距所决定的迫害和剥削的可能性大小才是衡量制度索取能力的根本标准。民主社会没有消除权利差距,所以其对社会繁荣的保障依然有其极限。  相似文献   

5.
胡敏洁 《河北法学》2007,25(10):55-59
尽管,福利权为美国学者所采取的主要用语,但在其他不采用该用语的国家,福利权的类似争论也在进行.其中,主要涉及到福利权是消极权利还是积极权利、福利权是道德权利抑或法律权利以及其是否需要宪法规定.而事实上,福利权可能更是一种带有混合性质的权利,在不同的面向上需要不同的保障方式.  相似文献   

6.
杜文聪 《河北法学》2011,29(12):115-119
商品化权是内涵独特的知识产权,权利的行使应平衡商品化权所有人和相关利害关系人利益,还应兼顾商品化权所有人对商品化权载体所享有的其他权利。同时,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商品化权的行使还应当进行合理的限制。在我国未来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中,应当建立完善的商品化权行使及其限制法律制度,以促进我国商品化权的保护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公民养老权的权利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法学对养老问题的关注是从权利的角度出发,考察养老权的生成与制度化,探讨养老权的权利属性。养老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它与公民的生存权密切相关。养老权属于宪法性权利,是公民享有的社会权利之一。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宪法的人权序言中包含了所有现代人权宣言所应具有的要素,并将自由权、社会权均一同视为基于"人之尊严"的、具有自然权性质的权利而加以保障.其宪法第13条后半段所规定的"国民对于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之权利"即为"幸福追求权".它是日本宪法"概括性人权"的总称,是推导宪法未列举权利的根据.在宪法学理上,它可容纳所有对人格的生存不可欠缺的概括的权利;而在宪法实践中,法院则借助个案通过宪法解释从而实现对于"幸福追求权"所包含的具体新权利的确认与保障.  相似文献   

9.
被监禁罪犯的权利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示一个社会的刑罚进化程度。但被监禁犯人的权利和优惠待遇是有区别的。在美国,宪法、制定法、判例、法规和国际法构成了犯人权利的法律基础。美国犯人的法律权利是通过大量诉讼和犯人权利运动获得的。美国犯人享有宗教自由权、言论自由权、获得法律帮助权、医疗权、受保护权、矫正机构惩罚和纪律方面的权利、平等保护权等7大类权利和大量的具体权利。这些权利具有实然性、多样性和具体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韩荣和 《海峡法学》2011,(3):104-112
社会救助权是否成立是社会救助权理论的基础性和前提性问题,从理论上看,社会救助权的成立需要从理论背景、产生动因和方法论等角度进行深究。权利社会学的发展是社会救助权成立的理论导向,生存权保障是社会救助权成立的基本动因,权利本位范式为社会救助权的成立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