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海东地区现有总人口154万,其中农村人口132万,占全区总人口的85%;全区共有农村劳动力67.7万,占农村总人口的51.2%。面对农业人口比重大的实际,近年来,海东地区从促进农民增收的角度出发,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力度,劳务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市  相似文献   

2.
湟中县总面积Z7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1万亩。粮油总产量占全省的14.7%,辖10镇5乡393个行政村,总人口48.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9%。其中农业人口44.4万人、占总人口的91.9%,是全省农业人口大县。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48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2:54:24。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组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广泛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农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有力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林区属工矿区,全区5万余人。农业仅仅是以工矿区居民蔬菜为主体。有三个村,农业人口258户,1122人,分别占全区总户数和总人口的1.44%和2.则叽。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特别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的经济结构,蔬菜生产能力及农民的生产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lop年全区农业共实现产值1539万元,其中三个农村产值380万元,分别占区直社会总产值的18%和4.5%。农业人口人均收入达1950元。一、农业发展的实践历程1.靠体制上的变革来解放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西林区分三个阶段开始了以家…  相似文献   

4.
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在农村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全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湟中县总面积27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1万亩.辖10镇5乡393个行政村,总人口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1.9%,是全省农业人口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广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使农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51元。  相似文献   

5.
季建林 《唯实》2001,(4):29-33
我国现有12.9亿人口中,农业人口占比超过70%,约有8.7亿。我国是世界上农业人口平均占有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仅为1.5亩左右。这一数量不及美国农村居民人均占有耕地45亩的1/27,也不及印度农业人口人均耕地 3. 85亩的 1/2。[1]虽然我们创造了以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的奇迹,但是,生产率、商品率低,使我国农业仍然处于落后状态。尤其是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力的存在,不仅严重地阻碍着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而且从整体上阻挠着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因此,农业人口和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6.
一、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主要在于农村的现代化目前,我国农村大约有4.5亿劳动力,分布于农村第一产业的有3.27亿人,占73.2%,第二产业的5906万人,占13.2%,第三产业的6058万人,占13.6%,就业结构仍很落后,离10%以下农业劳动力比重的现代水平相距甚远。改革开放以来,有大约8000万人外出寻找出路,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8%,主要是由中西部以农业为主经济较不发达非农就业机会较少的地区流向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以从事建筑、制造和饮食服务业为主。但是,根据测算,我国目前仍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2—1.5亿人,占…  相似文献   

7.
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上党战役”冯国发长治市地处太行山中段,半个世纪前著名的“上党战役”就发生在这里。目前,全市农业人口250多万,占人口总数的85%;农民党员9.1万名,占党员总数的5l%。近几年来,我们围绕“奔小康、建强市、振兴上党老区”这一总...  相似文献   

8.
湟中县是全省的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总人口4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万人,占总人口的91.12%。自2003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以来,湟中县各级党政组织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出发,以宣传动员为重点,以提高参合率为目标,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全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实施。2003年,全县参合农民366534人,参合率达84.86%。  相似文献   

9.
乌海市是自治区西部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全市耕地面积10.5万亩,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从2004年的5.2万人减少到2.8万人。占总人口的5.6%。2009年,农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1亿元,同比增长10%。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这段论述对农村人口达36万,占全县人口65.6%的尤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人口4900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60%;农村党员230万,占全省党员总数的52%。两组数据,折射出四川农业大省的基本省情。“三农”问题突出,统筹城乡使命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四川省委、省政府目标清晰: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刻也松不得,必须坚持不懈抓落实、抓巩固、抓深化,  相似文献   

12.
闫院平 《共产党人》2008,(16):35-37
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全县总人口47.9万,其中农业人口44.2万,占总人口的92%。回族人口26.3万,占总人口的54.8%。“西海固”地区曾被联合国定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然而,居于“西海固”之首的西吉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吉县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  相似文献   

13.
会宁县是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联系县,也是福建省南安市东西共建友好县。全县总面积643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284个行政村,总人口58.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16万人,有20.22万贫困人口,占农业人口的38%。“双联”行动开展以来,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农业大省,全省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共有4015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约140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4%。而1997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173万余人,仅占当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12%左右。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五原县地处河套平原的腹部,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有20个乡镇120个村,农业人口21-1万,占全县总人口的75-3%。1995年底,全县(121个)农村党支部评议结果是:一类支部58个,占47-9%,二类支部55个,占45-5%,三类支部8个,占6-6...  相似文献   

16.
遵义县农村社会总产值(农业产值与非农业产值之和)达到或超过亿元的乡镇,由1995年的13个增加到1996年的20个,增长53.85%。20个亿元乡镇的共同特点是:产业结构有较大的调整,农村经济是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据调查,1996年底20个亿元乡镇拥有农村劳动力47.85万人,实有耕地面积5.17万公顷,分别占全县农村劳动力和耕地面积的69.5%和62%,但其所创造的农村社会总产值占全县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7.06%,达43.06亿元,比1995年增加11.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实际增长32.32%。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第一、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17.
重视农村工作□马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特别是使8000万尚处在贫困状态的农村人口尽快摆脱贫困,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在下个世纪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农民占中国人口的80%...  相似文献   

18.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3.4%,农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2%,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其中稻谷产量20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直接和间接来自农业的税收占整个税收的70%。但由于农村产业领域的拓展速度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形成反差,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每年以50万人的速度增长,而在产业开发上增加的劳动力容量每年不过10万余人,即每年要新增40万左右的剩余劳动力。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预计到2000年以  相似文献   

19.
纪伟明 《奋斗》2008,(7):38-39
沈家镇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东偏北,距呼兰老城区15公里,距哈尔滨市区4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06平方公里,有耕地12.1万亩,辖12个行政村共23个自然屯,人口2.7万,其中农业人口2.57万人,是呼兰区典型的农业大镇。2007年实现地区总产值8.3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507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8%和15.6%.高出全区平均水平0.9和1.2个百分点。自2006年年初被哈尔滨市委、  相似文献   

20.
魏县人口80.4万,其中,农业人口73.5万,占91.4%,贫困人口14.75万人,是典型农业大县。2002年被国家确定为扶贫工作重点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县委、县政府认真审视县情,深刻地认识到破解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执政理念,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行农业产业化,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