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姚同发 《黄埔》2009,(5):46-48
妈祖信仰从大陆崛起,到护佑移民入台垦殖、抚平平埔族伤痛,以至今天依然长盛不衰,足可以视为台湾民间信仰发展的一个最具典型意义的神祗。  相似文献   

2.
出国借贷是侨乡民间借贷的一种类型,是侨乡人为筹集出国资金而向亲友或熟人借贷的一种经济活动,它因侨乡的海外移民而兴,也助推侨乡海外移民的发展。侨乡海外移民的发展和高额的出国费用、民间借贷的优势以及来自海外的移民汇款是侨乡民间出国借贷兴起的原因。在侨乡民间的出国借贷过程中,它以乡土社会的熟人关系为运作基础,受乡土社会传统道德力量的制约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清领台湾的二百余年间,台湾的开发一直是由民间自行推动的.直至同治十三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清政府才转为采取积极经营的方针,解除旧禁,开山抚番,从大陆招募移民渡台垦殖,成为清朝治台期间第一次有组织的开发后山的活动,这在台湾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中国人移民海外后,往往通过书信与国内家庭保持联系,闽粤侨乡民间为此保存了大量的移民书信。移民书信的保存状况不一而足,反映的华侨家庭故事也千差万别。华侨出国除了带给侨乡家庭源源不断的汇款外,也因长期分离及观念冲突而造成家庭关系的紧张。由于条件所限,华侨家属选择再移民面临重重阻碍,早期的家庭团聚移民并不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5.
英属马来亚是近代中国人口移民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女性移民最多的地区之一。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和殖民地政府移民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女性人口大量移民马来亚。本文通过中国女性移民马来亚的个案分析,希望深入探讨经济危机和重大政策变化对男女移民的不同影响,以及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移民模式,以期丰富中国人口国际迁移研究。  相似文献   

6.
论清末川边垦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前程 《思想战线》2007,33(3):55-62
改变传统的“因俗而治”,实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是清末筹边奏疏的议题重心和政府治边“新政”的政策导向,大量档案文献证明,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首次将边疆的经济建设置于重要的位置。川边的移民垦殖,正是在此背景下,成为当局寻求川边治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四川作为移民大省,在历史上有过多次的大规模移民活动.而兴起于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移民事件,一方面是大规模的移民自主迁徙活动;另一方面又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移民活动.清政府在移民迁徙的过程中,根据自身政权建设和移民人口多少的实际,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采取了多种灵活多变的移民措施对移民进行有效的行政引导,充分发挥了政府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促进了四川经济的恢复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中国志愿服务的变迁,可以分为近现代和当代两个历史阶段,且能始终紧扣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在多重动力的综合作用下,沿着先"民间",后"官方",再"官方为主、民间为辅"的社会服务事业的变迁轨迹,呈现出断裂与延续并存的变迁景象。可以预测,随着中国社会逐渐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志愿服务将会成为由政府、民间协同推进的一项专业化、职业化和时代化的社会福利活动。  相似文献   

9.
娜仁 《前沿》2012,(15):159-161,179
1932年10月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出巡所属集宁、丰镇、兴和等县农村,发现当时绥远省农村经济的破产状况.导致破产的具体原因,以小台什乡、大台什乡的实地调查为例,有以下几种:农村土地占有不均;农民负担严重;土匪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自然灾害.可见,傅作义主政时期绥远省农业经济已陷入破产困境,也就很难谈上任何发展.进而推论,近代以来大兴移民垦殖的结果,除增加绥远省地区农业人口及无限开扩耕地面积外,未能带来绥远农村及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短波     
万县考察移民工程 万县市委统战部、万县市政府移民办公室最近共同组织万县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对三峡库区万县市所辖的3区5县进行了为期11天的考察。考察人员听取了所到县(区)政府关于移民工程的全面汇报,走访了淹没线以下的部分城镇、工矿企业和农村,实地考察了云阳新县城工地和巫山、忠县等新县城规划区。考察人员对库区人民顾全大局作  相似文献   

11.
刘文辉康区民族工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召全 《前沿》2011,(4):129-131
康区作国"藏区三部"之一,它介于西藏与内地,处藏汉过渡地带,是藏、汉、羌、回、彝等多民族杂居地带,刘文辉主政西康后,制定了民族工作三原则,民族"三化"政策,民族交融工作五方法,形成了近代康区治理特有的民族工作思想体系。对当今康区民族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翟伯成 《春秋》2014,(5):28-31
正中国近代史上,章丘孟氏家族是名扬海右、享誉齐鲁的豪门望族,也是富甲一方、货通中外的伟商巨贾,素有"八大祥"之美誉;而孟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就是孟洛川,当时报界皆称孟洛川为"金融巨头","山西康百万,山东袁紫兰,两个财神爷,抵不过一个孟洛川。"这一歌谣成为当时孟洛川及孟氏家族财力和势力影响的一种"民间话语"。  相似文献   

13.
创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广西农村建设试办区,在改造旧农村,建设新农村中,通过移民开荒垦殖,办公店建粮仓、改良种植兴水利、举办乡村教育等举措,使柳州沙塘一时成为国人关注的"模范农村",成为新桂系农村改革与农村建设的历史见证,其经验对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亦不乏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社会在变革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儒商伦理的民间企业精神,前期以张謇为代表,后期以黄炎培为代表。严格说来,黄炎培不是一位企业家,尽管他也参与了现代企业的组织活动,并有少量的投资。黄炎培主要是一位教育家,但他在办教育的过程中,同民营企业家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同时,张謇“言商仍向儒”的儒商精神,对他也有很大的影响。虽然,黄炎培自己并没有提出什么儒商精神一类的概念和口号,但他在民营企业家中,与张謇一样,提倡的正是传统(也就是儒家)的伦理思想。黄炎培作为近代上海,其实也是近代中国民间事业的核心人物,他所提倡的…  相似文献   

15.
民勤县地处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属西北干旱区大型内流盆地之一。远在公元前,民勤是水草丰美的滨湖绿洲,土沃泽饶,可牧可渔。自西汉始,揭开了垦殖农业的序幕,移民规模迅速扩大,人工农业生态逐步代替了原来的自然生态。加之石羊河上游的垦区拦蓄引水,  相似文献   

16.
湖南近代水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力求对近代湖南水灾的状况、特点与影响进行比较充分的讨论。认为近代水灾之所以泛滥加剧 ,与近代湖南人口对这一地区的无序垦殖 ,对生态环境的大范围、长时期的破坏有密切关系。因此 ,有效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使生态环境不致于在这种无序的、疯狂的掠夺中急剧恶化 ,是近代湖南水患留给后人的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17.
王川 《思想战线》2006,32(5):90-95
近代以来,回族、汉族、纳西族、维吾尔族等多民族移民先后迁居昌都地区,成为该地区的历史移民。昌都地区移民与当地土著间的族际婚姻较之西藏其他地区多,这些非藏族移民的迁入,将各民族文化植入昌都,使之成为藏彝走廊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众多民族活动的舞台以及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枢纽,文化面貌显现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民间赈灾活动中,虽然不乏女性的参与,但与男性相比不过凤毛麟角,寥若晨星。清末民初,女性在赈灾活动中的角色、规模、手段、观念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女界的赈灾实践为民初女性参政热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成为近代民间义赈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宁夏政报》2014,(3):16-20
<正>宁政发[2014]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2014年自治区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通知如下:一、10项民生计划(一)实施扶贫开发计划。实施生态移民、城乡饮水安全、整村推进等工程,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1.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完成在建项目区设施配套,搬迁定居移民7万人,确保移民生产发展、生活稳定;新建可安置7万人的移民住  相似文献   

20.
袁祖浩 《桂海论丛》2012,(5):125-128
面对广西石漠化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扶贫难度不断加大的严峻现实,民建广西区委探索了一条"生态教育移民"扶贫新路。这一扶贫新模式突破了传统扶贫理念的束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针对性,有利于根本解决石漠化区脱贫致富和生态保护的双重难题。开展好"生态教育移民"工作,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从领导规划、宣传发动、资金投入、配套政策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