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进康合作”成效显著 地处甘孜州东部的康定县,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包括汉、回、彝、羌等多民族杂居的县。全县有中学4所,小学129所,在校学生11948人,教职工884人,其中代课教师 118人。由于该县经济发展滞后,对教育的投入远远达不到普及初等教育的需要,尤其是折多山以西地区的民族教育更显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进康合作”的实施,为改变教育落后的面貌,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进康合作”是民进四川省委与康定县于1995年开始在教育领域进行的全方位合作。其间,我省其他6个民主党派先后涉足此项合…  相似文献   

2.
刘文辉康区民族工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召全 《前沿》2011,(4):129-131
康区作国"藏区三部"之一,它介于西藏与内地,处藏汉过渡地带,是藏、汉、羌、回、彝等多民族杂居地带,刘文辉主政西康后,制定了民族工作三原则,民族"三化"政策,民族交融工作五方法,形成了近代康区治理特有的民族工作思想体系。对当今康区民族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考史为据,民国时期的重庆市参议会历经时间应为民国二十七(1938)年九月二十六日起至1949年12月3日止。鉴于历史原因,民国时期的重庆市参议会(含临时参议会)的资料比较分散,主要藏于重庆市图书馆、重庆市档案馆、北碚档案馆等。  相似文献   

4.
马国君 《思想战线》2011,37(2):123-128
康区位于今川、滇、藏及甘、青交界地带。元代始于其地设土官。明朝为隔绝蒙番,屏蔽川、滇,继续在这里设置土司。明末清初,漠西蒙古和硕特部乘西藏动乱之机举兵入藏,并控制康区,对川、滇、青边境构成巨大威胁。清廷惮于国内不稳,边疆多事,乃对漠西蒙古和硕特部实行"绥抚"。康熙末年,漠西蒙古准噶尔部袭占拉萨,形成挺进川、滇、青态势,西南边疆遂成为清朝内陆边防的"软肋"。康熙帝乃实施"驱准保藏"之战,以加强对康区的控制。雍乾时期为防范漠西蒙古再次入藏,清廷在康区实施"改土归流",从而使西南与西北连为一体,为击败准噶尔蒙古,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康区藏族的传统文化 ,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研究专题 ,但至今还没有从宗法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问世。本文运用历史文献和调查资料 ,从部落聚居、政教联盟、继承制度及人生礼仪等四个方面论述和分析了康区藏族宗法文化的表现形态 ,有益于康藏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央王朝势力向西藏地区的延伸,藏事日繁,川藏线成为沟通内地与西藏联系的重要通道。为保证官员、军队出入和物资运输、信息流通等的顺畅,清政府在康区入藏沿线安设了不少来自四川绿营的塘汛驻军。  相似文献   

7.
<正>南京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民国时期留下了众多风格多样、用途广泛、种类齐全的建筑。这些民国建筑,承载着南京城市的历史与记忆,不仅具有建筑美学价值,更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是南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鼓楼区曾是民国行政机构、外国使领馆、政要名流寓所和公共建筑的集中之地,被誉为"民国官府区""外国使馆区"和"近现代建筑样板区"。近期,南京市鼓楼区政协对区内民国建筑进行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8.
北京内城宣武门以南一带,向为文化人聚居地。这里会馆遍地,戏园、书坊林立,更有著名的以旧书古董吸引文人墨客的厂甸庙会,于是“宜南”就成了这一文化区的专用称谓,而且这称谓本身也沾有了文化的气息和底蕴。余绍宋(1883~1949,著名书画家,方志学家)寓居北京时曾组织了一个画社,以他的寓所“余庐”为活动基地,因余庐位于“宣南”的骡马市大街西砖胡同五号,画社便命名为“宣南画社”。画社成立于民国四年(1915年),那时余绍宋供职  相似文献   

9.
在考察华人世界共同体想象区域的不同层面时,广东是一个典型样本.《申报》关于南洋粤侨的历史记录,成功地讲述了民国时期南洋粤侨的历史认知,通过"诉苦"与"树标"的书写逻辑,建构了民国时期南洋粤侨的历史形象,塑造了民国时期南洋粤侨的价值观念,讲好了民国版本的"南洋粤侨故事".  相似文献   

10.
据中央情报局日前解密的一份内部报告证实,从60年代开始,在印度的“西藏流亡政府”每年从美国中情局获得170万美元的资助。另外,该局还支付达赖每年18万美元的经费。中情局把资助“西藏独立运动”视为“打击全球共产党政权特别是针对中国和苏联的整体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上述经费中包括资助在尼泊尔境内的“西藏游击队”和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藏人军事训练基地的费用。另外在纽约和日内瓦的“西藏中心”、康乃尔大学的“藏人教育经费”,以及“藏人侦察队”的物资供应也都由这笔经初支出。达赖和“西藏流亡政府”多年来一直声称受…  相似文献   

11.
康南石板墓族属初探——兼论纳西族的族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系藏语地名的音译,一译作“喀木”,指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这一大片范围。居住于此的藏族又称“康巴”,即康人。解放前后在康区建立过西康省,该省撤销后,将其辖地以金沙江为界,分别划归川、藏两省区。虽然从行政区划上来讲,西康已不复存在,但作为传统的地理名称,康仍泛指上述地区而沿用至今。本文所述的康南即康区南部。解放后,在这一带发现过一些石板墓,一九七八年以来,我们曾组织力量对此进行过一些调查与清理,得以了解到此种墓葬的文化内涵,从而对于该地民族历史研究,提供了可贵的新资料。现就笔者认识所及,对此种  相似文献   

12.
《新东方》2016,(5)
在民国时期的各类文献中,有对黎族各族群的众多称谓。这些称谓既有对古代汉文史籍中已有称谓的沿袭,也有民国时期新出现的称谓。本文分两大部分对这些称谓简单加以考证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
《康藏前锋》教育研究文献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一批关注康区教育的学者针对当时康区教育情况在《康藏前锋》上集中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性文章,这些珍贵的教育文献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康区教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通过对《康藏前锋》教育文献的评介以冀为研究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康区乃至民国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政府移民康区垦殖的倡议、计划和实践,既是中国传统移民实边政策的延续,也是近代民族国家建设的一项举措,还是土地使用方式转变的一次探索。与此同时,迫于生计或响应政府的号召,民间也有个体和团体加入到康区移民垦殖的活动中。政府和民间的垦殖活动,一同为近代康区社会带来了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剑 《世纪行》2009,(3):40-40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藏族聚居区按方言分为卫藏、康区、安多三区。它们的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直到现在三地民众还相互昕不太懂对方说的话。还有不少藏族人说。从古至今有一种说法最能说明这三地的不同:“虔诚信佛的卫藏人、强悍勇敢的康巴人、勤奋精进的安多人”。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游走在“农民”和“市民”之间,建设了城市,却很少分享成果;生活在城市,户1:2本上却写着“农业”二字。 “农民工”这一在中国早已约定俗成的称谓,要不要取消?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侨联副主席王鹏杰认为,现在市场发生了变化,经济发生了变化,社会也发生了变化,“农民工”作为一个历史称谓也必然会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7.
晓山 《党建研究》2020,(2):53-55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党史、新中国史生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历史使命。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弄清我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相似文献   

18.
杨斌 《现代领导》2003,(7):47-47
党内互称同志,反映了党的性质,反映了我们党健康的政治生活和亲密的人际关系。“同志”称谓是神圣和纯洁的,这个称谓和党的光荣历史联系在一起。战争年代,有多少人为了同志而牺牲在战场或刑场上;和平岁月,同志情谊激励了多少人的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19.
李宗蔚 《重庆行政》2015,(4):104-106
在我国云南省有一所军校,在创办之初它就与天津讲武堂和奉天讲武堂并称为“清末三大讲武堂”。在民国时期它又与保定军校、东北讲武学校和黄埔军校并誉为“民国四大军校”,它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中央和地方实力派的关系一直存在不稳定性,这在行政、军事、经济、财政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而“权力”和“利益”则处于中央和地方实力关系博弈的核心.以柏文蔚的导淮计划及其夭折为例,可以审视民国中央和省府的“权”“利”博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