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各国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入,在投资政策中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已是国际趋势。本文在分析中国与新加坡相互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现阶段中国与新加坡相互投资促进机制,分析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到相互投资促进机制的必要性,并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国与新加坡相互投资促进机制提供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越南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对出口、国内外投资、货币兑换率及国际结算等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保持越南较好的投资环境,越南政府两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增强越南的投资竞争力。 越南采取的新政策、新办法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1、保证投资政策的一贯性和稳定性。如新的法律规定与原获批投资项目合同规定相冲突,且新法规对外国投资企业利益构成损害的,则仍以原法律规定为准。这些新规定颁布后将对外资企业更有利,外资企业获得投资许可证后,可以视情况调整企业的营运工作,以便充分享受更为优惠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与南美国家的经贸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中国与南美国家经济发展互补性较强,中国与南美国家在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发展未来的双边经贸关系,双方仍面临着调整贸易结构、深化互利共赢投资模式、促进金融合作等新挑战和新任务。文章最后提出了若干有益的政策建议。考虑到中国与南美国家经贸关系的紧密性、重要性以及未来中国与南共市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这一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与南美国家经贸关系的实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作为曾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强劲动力的国际对外直接投资急剧下降。新兴经济体印度的外向直接投资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危机对印度外向直接投资主要形式的褐地投资在投资量、投资行业和投资区位等方面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导致印度对外直接投资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连锁反应,而投资的恢复则依赖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及市场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拉丁美洲研究》2021,43(2):108-130
巴西对非洲投资起步较早,2003年以来该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非洲投资的支持力度。巴西对非洲投资主要青睐非洲的土地、劳动力、市场距离优势,期待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并拉动对非洲出口。巴西还希望以投资形式开辟非洲新产地,间接促进对欧美地区的出口。更重要的是,巴西将投资非洲作为提振国家形象、支援非洲发展的手段,希望以此打造巴西作为南半球发展中国家代言人的地位。巴西政府为促进对非洲投资,在外交部下设立了非洲司、巴西合作局、贸易投资促进局三部门,以执行投资便利化、信息便利化政策,并提供对非洲投资的个性化服务。巴西对非洲投资规模不大,投资主体也多限于国有大型企业,投资地区集中于以非洲葡语国家、南非为代表的南部非洲。投资实现了巴西与非洲的双赢,不仅为巴西打造了稳定的能源供应市场,促进了巴西产品对非洲出口,而且为非洲引入了新技术、创造了新岗位。但与此同时,巴西对非洲投资也受到投资项目效率低、环境与社会风险挑战的不利影响。巴西对非洲投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投资活动与人文交流有机结合,投资前准备工作与投资过程动态管理兼顾,投资与促进非洲本土发展相适应,相关经验教训都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以后的韩国对华直接投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国金融危机后 ,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投资的项目数和金额均大幅度减少 ,在华韩资企业也开始进行重大的结构调整 ,针对中国国内市场的投资逐渐增多。伴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事业的推进 ,在中国内陆地区投资的韩国企业逐渐增多。可以预料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结构国际化的进展 ,今后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不仅会有量的快速发展 ,而且在质的方面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投资地区和投资行业将进一步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探索对外投资机制开拓西亚非洲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广东对西亚、非洲地区的投资额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相对于广东的外贸总量而言,投资额仍然偏小,无法满足西亚、非洲地区所需的大量外来投资。随着这些地区国家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广东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对西亚、非洲地区投资,不仅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和提升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的需要,还是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东盟扩大对新成员国吸收区域内直接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在不同场合都将东盟区域内直接投资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现象①,东盟投资区理事会也在其每年一次的会议声明中对东盟区域内直接投资变化趋势进行专门论述。1995~2004年东盟各国接受的区域内直接投资总流量为303.1亿美元,占东盟吸收外资总额的12.5%。金融危机前,东盟区域内的直接投资的规模都在40亿美元以上,相当活跃;金融危机后,东盟区域内直接投资恢复增长很快,2002年曾达到36.3亿美元,占东盟吸收外资总额的26.3%②。东盟区域内直接投资的发展不仅是东盟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东盟扩大和区域经济合作加…  相似文献   

9.
中俄相互投资现状及其促进政策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相互投资是历次中俄总理会晤提出的重要合作方向。2004年中俄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期间,首次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对俄投资达到120亿美元的明确目标,与此相联系,怎样落实和实现这一目标成为近期以来学术界和实业界议论的热门话题。本文将着重分析国际资本对俄投资现状和特点,为我国对俄投资提供国际背景,指出中俄相互投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中国对俄投资政策的建议。一、国际资本对俄投资现状和特点———中国对俄投资的国际背景据俄罗斯国家统计署的资料,到2005年3月底,俄罗斯累计吸引外资已达851亿美元。由于伴随着资本外逃,俄罗斯…  相似文献   

10.
文洋 《东北亚论坛》2023,(2):21-35+127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政治经济与生产格局深度调整,触发国际投资规则的变化与重构。国际投资规则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五大领域:大型区域协定规则制定、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外资安全审查、数字领域投资治理以及可持续发展。国际投资规则的变化有着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动因,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重组、国际投资格局变化、西方技术民族主义盛行、数字经济治理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都影响着国际投资规则的发展变革。参与国际投资规则构建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中国需要加强国内规制建设、扩大内外投资市场空间、构筑投资协定伙伴网络、提高议题设置能力以争取规则制定话语权,在争端解决机制改革、外资安全审查协调、数字经济领域投资治理、可持续发展导向方面积极作为,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全球投资治理提出具有“全球价值”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与分析泰国外资投资在进入21世纪后(2001-2004年期间)的增长变化趋势、投资来源结构与投资产业分布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其经济背景,并概述在这段期间泰国外资投资政策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远东地区由于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临近亚太地区,对国外的资金注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经济转轨以来,远东地区把发展外贸、吸引外资,作为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改革地区经济构成,促进工业现代化、丰富市场及加快向市场经济靠拢的重要措施。远东地区外资的分布不尽合理,各国投资的额度差距也很大。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引进外资的区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利用外资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区位优势是东道国能直接影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唯一因素。吸引外资首先应明确了解本地区的区位优势与劣势,才能扬长避短,实现目标。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人力资源质量高,市场增长潜力大,优惠政策吸引强。这些区位优势对吸引外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东北地区的市场经营环境差,民营经济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对引进外资产生了不利影响。政府职能不明确,服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缺少透明度等问题急待解决。另外,为避免东北地区内部引资竞争,应加强区域合作,深化产业分工,以实现产业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因此拥有吸引外资的资源优势,但由于存在不利于外商投资的诸多因素.吸引外资工作遇到困难。对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投资的主要是东北亚各国。从投资规模、投资项目来看,日本在远东地区的投资堪称第一。韩国同俄罗斯的经贸合作M1991年起一直呈上升态势,两国计划在纳霍德卡自由经济区建L业园区。中国在远东地区有很多中资企业。但规模都比较小,且大多从事贸易。对世纪由于远东地区的自然资源具有独特的价值。东北亚各国将会以更高的热情开发它。  相似文献   

15.
签署双边投资协定是国家间相互保护投资的主要法律途径。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济一体化协定尤其是自由贸易协定在对贸易自由化问题进行规范的同时,也对投资等问题加以规定,形成了自由贸易协定投资规则与双边投资协定并存的局面。为了加速中日韩经济一体化进程,三国决定先行签署《中日韩投资协定》,作为未来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组成部分。在这种背景下,对《中日韩投资协定》构建的基本原则、具体条款的设计、与双边投资协定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可以对正在进行的中日韩三边投资协定谈判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华韩资企业的投资经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韩国对华投资在中韩两国经济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韩资企业的特点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集中于制造业的小规模投资。目前 ,韩资企业还存在着对中国的社会文化理解不足、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和本土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今后 ,如果韩资企业选择适当的行业和地区进行投资 ,引进高技术 ,扩大本土化经营战略 ,将会进一步改善和提高韩资企业在中国的收益  相似文献   

17.
The international regime for the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consists of a multitude of close to 3,000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ies (BITs) and relate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greements (IIAs). Yet, despite a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on IIAs, scholars in political economy have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legal language in the treaties themselves. In this research note, we draw on the conceptual apparatus of the legalization literature and focus on legal precision in BITs. We use a new data set created through quantitative text analysis to develop an index measuring legal precision. We then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the pronounced increase in precision in BITs and the considerable variation across treaties. We argue that capital-exporting countries are the primary drivers of change, and that they are motivated because they learn the implications of existing legal language from two sources: First, from the growing number of arbitration proceedings, and second, when they themselves are targeted by such claims. We provide statistical tests of our hypotheses and find ample support.  相似文献   

18.
Ka Zeng  Yue Lu 《国际相互影响》2016,42(5):820-848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differentisal effects of specific provisions included in China’s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ies (BITs) in induc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Empirical analysis yields some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while the signing of a BIT does not necessarily boost FDI, the entry into force of a BIT does exert a strong effect on investment flows. More importantly, we find substantial evidence that BITs with stronger investment protection provisions such as absolute and relative standards of treatment and dispute settlement procedures are more likely to induce greater FDI flow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variation in the institutional design of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ies strongly influences FDI flows by shaping foreign investors’ expectations of their asset security and 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the host country investment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投资环境与对俄投资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俄罗斯投资环境有所好转 ,但仍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俄罗斯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 ,潜力很大。我国企业应抓住商机 ,实施“走出去”战略 ,积极开拓前景广阔的俄罗斯市场。现阶段对俄罗斯投资合作的主攻方向应是境外加工贸易、自然资源开发和设立境外研发中心。为此要强化政府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职能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拓宽融资渠道 ,解决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的资金困难 ;积极推进外经贸企业制度改革 ,加快培育外经贸骨干企业作为对俄投资主体  相似文献   

20.
日本跨国公司对俄罗斯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至关重要。俄罗斯的区位优势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北部 ,以能源为中心的石油、天然气开发方面。日本对俄直接投资可分为三种类型。对俄直接投资企业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也积累了经验。在俄投资应选好区位、制定计划、从小规模投资开始 ,循序渐进 ,注意分散因俄投资环境不稳定所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