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风 《廉政瞭望》2008,(3):8-12
百年前,政治向女性打开了大门。从那一刻起,女性禁闭千年的政治光华开始一点点进发,直到照亮了整个政治的天空。 女性改变了政治,从专制到开放,从僵硬到柔和,从单调灰暗变得多姿多彩; 政治也改变了女性,从依附到独立,从柔弱到坚强,从只知油盐柴米酱醋茶到心怀天下苍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政治民主化道路,是具有民主共性又有鲜明特性的新型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从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革命战争年代,到建立国家政权和推进民主改革的和平年代,再到促进改革成果共享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政治民主化道路上逐渐总结发展出自己的实践哲学,走出了一条从解放政治到民主政治,再到民生政治的中国特色的政治民主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论人类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类活动从以面向自然为主经过以面向社会为主转移到以面向信息为主,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从语言文字经过传统大众传媒发展到互联网络,并呈现出种类从单一到多样、传播结构从单向到交互、传播状态从静态到动态、传播方式从间接到直接、从点对面到点对点的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协同共进律、科技催生律、功能整合律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国家政权建设的推进使得社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目前,社区建设是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定位,也让其挑战与机遇并存,这些都呼唤着社区建设视阙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具体来说,要做到从一元到多元: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转型、从单向到多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转型、从浮于表面到多措共行: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建国到改革开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领导了建国后前三十年政治发展的最初探索和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在不同时期,两位领导人分别实行了不同的政治发展策略。通过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其策略演化的轨迹,即从全能主义政治到一元主导政治、从激进主义到渐进演化、从个人权威主义到权威指导下的群众试验。  相似文献   

6.
《天津支部生活》2021,(3):10-11
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我们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相似文献   

7.
周晓中 《求实》2001,(2):42-43
静态政治决策作为动态政治决策的最终产物 ,从形态到内容 ,从体系到规律 ,都发生了变化。它是政治主体的公务要求、社会政治规则和社会公共规范。其决策体系的基本构成是指示、政策、法律。它受到自身固有规律的支配。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发生重大转型。以"教育"为取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经历了一个从注重外在灌输和规范到注重引导和疏导的转型过程;以"管理"为取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经历了一个从注重外在控制,到注重内部关系的协调,再到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转型过程;以"服务"为取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经历了一个从注重为阶级斗争服务、为现实政治服务,到为经济、社会、文化和人自身建设服务的转型,即从以"社会"为本位到以"人"为本位的转型进程。继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社会化建设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现代转型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非信息化到信息化、从传统社会到法治社会的时空背景变化.伴随时代的变迁,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必然发生重大变化.对这一变化的认识是否充分、正确.决定着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是否科学、改革方向是否正确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78年以来党在反腐方面日益呈现出“深度化”发展的轨迹特征,这种特征明显体现在所构建的党的权力运行政治体系内在各层级上,如在政党文化层面,从坚持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到科学性与人本性的统一;政治社会化层面,从坚持廉政文化建设的工具性到合工具性与目标性的统一;政治制度层面,从坚持制度的保障功能到保障与预防功能的统一;政治关系层面,从坚持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民主法治化到民主法治化与科学化的统一;政治行为层面,从坚持惩处腐败到惩处和预防腐败的统一、群众参与反腐制度建设方面的渠道拓宽到渠道拓宽和权利保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建国初期的社会变革伴随着一系列的政治变化.建国战略上从过渡到转变的实现,制度架构上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交替,阶级关系上对资产阶级从限制、利用到改造、消灭的政策变动,国家政权意识上从领导党到执政党的确立,显示了政治变化的历史线索.研究这些政治变化,可以为我们提供考察和分析建国初期历史性转变和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2.
从墨学的"尚同"到毛泽东思想的民主集中制政治组织原则,从墨学团体重信仰到毛泽东思想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从墨学"兼爱"、"尚贤"到毛泽东思想的平等观念,从墨学的"兼士"人格到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可以看出其中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的社会变革伴随着一系列的政治变化。建国战略上从过渡到转变的实现,制度架构上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交替,阶级关系上对资产阶级从限制、利用到改造、消灭的政策变动,国家政权意识上从领导党到执政党的确立,显示了政治变化的历史线索。研究这些政治变化,可以为我们提供考察和分析建国初期历史性转变和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4.
佘双好 《探索》2015,(2):160-163
价值观具有层次性特点,价值观的层次性为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观层次性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高等级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部也具有层次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次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实现发展,学会处理价值问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单一向多样、从单向向双向、从显性到隐性、从理论到实践、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出击、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科技的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向多元,并已衍生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和面临的新挑战,提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从单一到多元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政治发展作为整个人类社会政治进步的一种状态,是表示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的政治体系朝着合理化方向变迁的趋势、程度和性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的是一条从经济增长到综合发展、从可持续发展再到人本发展的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杨彦斌  王春刚 《探索》2014,(1):136-139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意义的深度哲学反思和冷峻的理论构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安身立命之本。它的实现问题,更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和终极问题。为深入探究这一问题,须以从普遍到特殊的逻辑思维范式为基点,勾勒从价值到教育价值再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图式,规制思想政治教育的自制机理,最终开显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践理性进路,即从拒斥传统的形而上的"理论说教"转向关照现实的形而下的"感性世界"。  相似文献   

18.
双传学  范美香 《探索》2015,(2):130-135
权威研究介入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应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的困境,以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权威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主客体间的支配与服从认同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权威具有社会历史性、政治性、层次性、多维性。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权威因外部环境的改变面临诸多现实挑战:执政党权威流失消解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合法性基础;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阻滞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纽带建构;社会现代性解构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稳定性;大数据时代多元选择干扰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塑造。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现代转型,是从一元到多元的权威结构转型、从宏观到微观的权威运行方式转型、从先在赋予到现场后致的权威生成机制转型以及从规训性到解放性的权威特性转型。  相似文献   

19.
从政治体制改革到政治文明建设 ,标志着政治思维和政治实践的重大创新 ,真正实现了从“政治革命”到政治建设的根本性转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必须着眼于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和与其他民族政治文明的交往 ,以借鉴其有益成果并使自己的发展合于世界政治文明发展潮流 ;同时亦必立足于中华民族政治文明发展的优秀传统 ,以使这种文明真正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20.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坚力量,对于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在新的国际环境、社会环境和媒体环境中,高校青年教师经历了主体价值观念嬗变、评价标准嬗变和话语体系嬗变,导致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观念性、制度性、方法性等困境。针对新问题提出建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重视特色文化涵育,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全媒体育人路径等破题策略,实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从入脑到入心,从显性到隐性,从外化到内化,从专人到人人,从背离到融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