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945年,斯大林通过雅尔塔会议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确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对华政策。他选择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结盟,以实现苏联在华的一系列现实利益。1949年初,以米高扬秘密访华为标志,斯大林将对华关系的主要对象由国民政府转向中共,开启了同中共结盟的进程。二战后初期,苏联与中共在中国东北层面的互动以及由此形成的战略性关系,是斯大林1949年初重新思考对华政策的基础与起点,使他更愿将中共视为苏联在华利益的新支点与合作伙伴,迅速完成了对华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5,(5)
苏联是否曾劝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划江而治问题是研究解放战争时期中苏关系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斯大林与毛泽东在1949年1月间关于国共调停的电报内容、米高扬秘密访华提出建立联合政府和苏联大使馆随国民党政权南迁广州等历史事件,进一步证实了斯大林曾有劝告中共与国民党"划江而治"的动机。二战后,苏联采取双重的对华政策,反映了苏联对待中国共产党的不信任和斯大林矛盾复杂的心理。  相似文献   

3.
战后初期的中国东北是国共斗争的焦点,也是苏美双方全球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地区。苏美中三国中的四方(即苏美国共)在这一地区进行了激烈地争夺。本文力图从三国四方交织的矛盾中揭示苏联与国共两党的关系,并由此阐述苏联对华政策以及国共两党对苏政策的目标及实质。  相似文献   

4.
抗战后期 ,美国对华政策是在既要维持和苏联的战时合作关系、不能刺激苏联 ,又要着力准备在战后与其争夺中国的特定背景下形成和确立的。因此 ,苏联在中国的动向和欲望、对国共两党的真实态度即成为美国制定对华政策的最重要依据。尤其是苏联对美国在华所作的努力所持的积极立场 ,更是美国对华政策得以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所在。一、苏联对中国局势的积极干预和对国共冲突所持的公开立场 ,促使美国开始介入两党争端。皖南事变后 ,国共关系就引起了美国的注意。但美国对此一直采取比较谨慎的作法。随着形势的变化 ,美国政府非常敏感地注意到 ,苏…  相似文献   

5.
陈媛 《党史纵横》2011,(12):12-14
中国共产党与莫斯科有过长达40年的密切关系,然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与毛泽东代表的中共在国共两党关系和中国革命问题上存在重大政策分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共与苏联、共产国际的关系,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和历史进程。毛泽东与莫斯科在抗战时期的政策分歧主要有两个,一是关于国共合作的问题,二是抗日战争胜...  相似文献   

6.
商人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为从事国民革命而开展的一种民众运动。中共开展商人运动有间接与直接两种方式,一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帮助国民党开展商人运动;二是中共独自主导了部分地区的商人运动。中共主导的商人运动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有的是为了反击国民党右派,以增加国民党左派力量;有的则主要是为了增强自身的力量,以配合日益高涨的工农运动等。国共两党推行商人运动的基本方略大体一致,但两者在商人运动的对象、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方面还有差异。开展中共与商人运动的研究,对于理解20世纪20年代中共的商人政策,理解此后中共对商人政策转向的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苏联出于在远东战略目标的考虑,在对华政策方面由与美国合作逐步转向倚重与支持中共,与中共积极开展经济关系.此种关系主要体现在苏联对中共在东北及部分华北地区政权的经济技术援助,以及双方在中长铁路产权和开发东北资源方面的矛盾上.双方虽然存在着利益的矛盾和摩擦,但总体上中共与苏联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和苏联对中共的援助是主导方面.它构成了中苏军事和政治同盟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内战的爆发与苏联对国共双方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苏联明里支持国民党,但暗中却不与国民党合作,致使国民党在美苏之间由表面上的中立最后完全倒向美国,毫无顾忌地发动旨在武力消灭中共的战争;另一方面,苏联为一己之利压制中共,但暗中也给予了中共有限的援助,这既使中共坚定了独立进行武装斗争的决心,也使中共增强了战胜国民党的信心。国共双方,一方敢于发动战争,另一方又无所畏惧地应对战争,战争于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国民党在中国国内战争中遭到失败和共产党政府干1949年10月接管政权以后,在美国围绕着“是谁失掉了中国?”这个问题展开了尖锐的内部政治斗争,即由于谁、因为什么,使得美国对华政策迟到了失败,这场失败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这个国家取得的仿佛固若磐石的统治地位毁于一旦。1949年美国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中国问题的白皮书”,内称苏联是导致国民党失败,从而也就是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罪魁祸首。1949年在联合国大会第四届会议上,国民党代表在美国的支持下对苏联提出指控,要求联合国审理,指控案的标题是“苏联违…  相似文献   

10.
1949年初,国民党由于政治军事形势的急骤恶化而求和呼声日益高涨,结果导致了蒋介石的下野与李宗仁的上台。随后,国共两党又一次走到谈判桌旁,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北平和谈。但是,由于中共力量对比已占绝对优势,中共在根本问题上“不许讨价还价”,结果,不肯“投降”的国民党最终被中共以武力“扫地出门”,从而宣告了其在大陆的政治出局。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宣传斗争。国共两党的宣传斗争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1937~1938年,国民党利用统战工作中的优势地位,对边区进行宣传进攻,而中共受"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影响,导致应对缺失;1939~1940年,国民党继续内外夹击,但中共随着六届六中全会后对统战政策的修正,着重从教育领域内进行反击;1941~1943年,由于双重政权的结束和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始,国民党在边区影响趋于弱化,中共对国民党的宣传开始全面清除;1944~1945年,在第三次反共高潮之后,为了缓解国际国内的压力,国民党再次放开了对边区的封锁,也试图在宣传上重新进入边区,对此中共则毫不妥协。  相似文献   

12.
张家康 《党史纵横》2012,(5):14-16,39
根据中共"三大"决议,一些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其中优秀者还在国民党内当了"官",以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一位,而若论他当时在国民党的职务,还要高于他后来的政治对手蒋介石。  相似文献   

13.
1945年至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战后革命战略形成的关键年代。在苏联对华政策摇摆不定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对于苏联对华政策的变动,做出了灵活及时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充分利用了苏联与美蒋之间的矛盾,及时夺取了军事上有利的战略地位置,而且顺应和把握了国际和国内局势的走向,在政治上逐渐取得了主动权。在与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中,高举起了革命战争的大旗,并最终把中国革命全面推向胜利。  相似文献   

14.
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遭受自建党以来最大的一次损失。而就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前夕,中共领袖陈独秀与国民党领袖汪精卫在上海联合发表了《汪陈宣言》,宣称国共两党的合作决无分裂的问题。陈独秀究竟为何签发《汪陈宣言》呢-  相似文献   

15.
1949年,国共两党的地位和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共成为全国的执政党,而国民党则退据台湾。从新中国成立到朝鲜战争爆发,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从紧张的临战状态转变为相对缓和的军事政治对峙状态,从国共两党的对抗演变为中美两国的对抗。形成这一局面,与当时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密切相关。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冷战策略发生重大改变,美国不仅不再只把欧洲看作冷战的重点,使亚洲成为美国冷战第一线,并且直接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这是形成台湾海峡两岸对峙局面的一个重要的直接因素。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朝…  相似文献   

16.
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遭受自建党以来最大的一次损失.而就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前夕,中共领袖陈独秀与国民党领袖汪精卫在上海联合发表了<汪陈宣言>,宣称国共两党的合作决无分裂的问题.陈独秀究竟为何签发<汪陈宣言>呢?  相似文献   

17.
自由批评是共产国际同意中共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的主要条件之一,也是中共在联合战线中保持独立的条件之一。中共公开批评国民党及其领袖关于国民革命的错误观念和言行,在引导和影响国民党政策、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同时,也引起国民党方面的严重不满乃至抗议,甚至采取"整理党务案"等办法来解决。中共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以及国民党的压力下,不断调整批评国民党的策略,在北伐战争开始后逐渐减少对国民党的批评。因此,中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的批评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明显呈现出由激烈到和缓,再由和缓到激烈,最终又回复到和缓的变化路径。这种结局是与联合战线由中共和国民党联合向中共和国民党左派联合的策略变化相联系的,也是国共两党争夺国民革命领导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8.
由唐纯良教授主编、十多位学者撰稿的(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关系史)(以下简称(关系史),1995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系统研究的一部专著。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是中国近代特殊历史条件下衍化出来的情况复杂、派系众多的军事政治集团.中共与这些派系的关系史是国共两党关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研究这些派系与中共的关系,可以使我们加深对中共领导的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理解;加深对中共制定的统一战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理解;加深对各地方实力派在我国近代历史进程中所起作用的正确理…  相似文献   

19.
战后初期苏联对华政策源于战前美苏英三国召开的雅尔塔会议。这一政策从内容上看 ,对中共是不利的。但是 ,由于战后美苏冷战对抗的逐步加剧 ,苏蒋之间矛盾的加深 ,苏联不断调整对华政策尤其是在东北的政策并对中共在东北的军事行动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援助 ,为中共夺取东北战略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共审时度势 ,利用美苏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制定了夺取东北、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并迅速展开 ,建立了稳固的东北根据地。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国民党“黄河战略”的建构,国共两党即围绕着堵口与复堤、围攻与突破,展开了激烈而又影响深远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以国民党“黄河战略”的崩溃为标志,国共两党完成了强与弱、攻与防、主动与被动的角色互换。本文拟就中共打破国民党“黄河战略”的政治军事斗争及决策艺术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