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相较于旧《破产法》,我国新《破产法》明确规定破产和解程序、重整程序及清算程序互为独立。从破产法的研究现状来看,多数学者着眼于单个程序的研究,很少有学者用全局的眼光来研究破产程序,探寻三大破产程序之间的关系及其转换机制。破产法三大程序是统一的整体,有效的程序转换机制能够大大降低破产当事人在程序选择上面临的风险,更好地发挥破产法的功能,更有力地维护破产债权人及债务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破产重整制度代表了现代各国破产法发展的主要潮流,作为再建型程序,它使陷入困境的企业可通过重整制度有效地避免破产,维护企业的"营运价值",实现了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秩序、效率与公平。我国新的《破产法》虽然规定了重整制度,但条文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破产法实施细则应在借鉴国外重整制度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破产重整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竞争和风险的双重作用下,总会有一些商业银行因为经营不善而通过破产的形式被迫退出市场。商业银行破产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构建专门的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初步构想:1、划分破产界线。2、明确破产申请人。3、完善债权人会议制度。4、确定破产清算人和清偿顺序。5、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吕玫萱  李婧 《长白学刊》2013,(4):102-105
破产制度以事后视角为前提,通过创设一种在清算程序和重整程序中进行选择的运行机制,旨在实现事前激励持续经营和事后最大化资产价值的效率均衡,其终极效率目标在于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和社会福利增进最大。但是因为存在界定企业是否有经济效率这一难题,破产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无经济效率的企业被重整和有经济效率的企业被清算两类错误,为了解决这两类错误,法定重整制度作为一种政府规制手段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公司制度的日益完善,传统的公司非破产清算中注重对债权人利益保护,兼顾对股东权益进行保护的理念受到挑战。这种"重债权人,轻股东"的观念,既不利于各方利益的平衡制约,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因此,如何完善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适当弱化对债权人利益的关注,强化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权益的关怀,是我们目前更应当去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非破产清算法律制度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解释论层面对股东权利进行了完善和明确,并从立法论层面试图赋予股东在清算阶段的某些权利,以期能更好地保护股东的权利,实现非破产清算过程中各方利益主体的平衡保护。  相似文献   

6.
高泓 《人民论坛》2023,(23):94-97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打造良好的司法环境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根本保证。破产重整制度可以平衡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帮助困境企业重获新生,稳定市场制度,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对于营商环境的优化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目前破产重整制度面临着法律和实际适用上的困境,具体表现在重整制度社会文化认同度不高,重整制度整体设计有待完善,破产重整计划批准过程和破产重整计划执行制度需进一步健全,管理人在重整过程中得不到足够保护等。因此,需要通过打造社会接受度高的重整文化、引入预重整制度、完善破产管理人制度等途径完善破产重整机制,进一步助力营商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7.
破产欺诈犯罪,是破产犯罪中最为严重、最为典型的犯罪。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很多国家都做了规定。在我国大陆,破产欺诈犯罪可以适用的罪名是刑法第162条妨害清算罪,和《刑法修正案(六)》第六条的虚假破产罪。本文通过考察国外立法,以期对我国立法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王艳华 《求索》2005,(6):71-73
破产法的适用范围,与人们对于破产的理念、破产的态度密切相关。破产法的适用范围呈现出一个逐渐扩大的趋势,由自然人破产发展到法人破产,由商人破产发展到一般人破产。我国的破产法适用范围的变化方向,正好和国外破产发展的方向相反,表现为:从法人到自然人,再从商人破产发展到一般人破产主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有破产管理人制度具有框架性,管理人选任制度的一些问题还需要明确化。破产清算事务所担任管理人时,其在管理人名册编制程序中存在资料提交义务虚置的问题,破产清算事务所与其他社会中介机构的义务不平等,需要尽快建立其行业自律和行政管理体制;人民法院指定个人担任管理人时,在程序上应当与《律师法》相衔接;清算组制度的历史走向应进一步予以明确,首先要有效地防其弊、兴其利,其次可以参考国外立法例,逐步把清算组制度改革为公共管理人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个人破产失权制度是个人破产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避免个人破产滥用的同时发挥着适度惩戒的积极价值。个人破产失权制度的本土化构建应优先从法理依据、制度支撑和实践需要等角度解决合理性和必要性担忧,同时参考国际已有的个人破产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立法目的明确我国个人破产失权应采用裁判形成模式。在阐明构建前提和模式选择问题后,从失权持续期限、失权权利类型化和保障制度入手等方面具体设计,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破产失权制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破产清偿顺序安排中的权利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产清偿是破产法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法理和相关立法,对劳动债权、担保债权和税收债权三种传统优先受偿权的顺序加以梳理,分析了三者存在的权利冲突问题,就此指出我国新破产法规定的不足,并提出了合理安排破产清偿顺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琰 《甘肃理论学刊》2001,(3):75-77,39
本文从我国破产法律制度的特点及缺陷入手 ,从适用范围的扩大、破产原因的统一、破产和解与破产整顿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完善我国现行破产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个人破产制度在保护债权人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它是维护交易安全,贯彻法的公平价值的保障。在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几年中,受金融危机和我国国内劳动力成本、税收成本以及人民币升值成本提高的影响,我国一些经营困难的公司(包括内资公司与外资公司)非正常解散的现象日趋增多。这些公司不经清算、破产和注销程序而擅自关闭,股东和经营管理者一走了之,造成员工工资、供货商货款等债权无法实现,危害了交易安全,损害了劳动者、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增加了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被执行人进入破产程序后正在审理的执行异议之诉应该如何处理的问题,因受相关立法对执行异议之诉与破产程序衔接缺乏具体规定、法院裁判理念及管辖存在争议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不同法院的裁判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破产程序的启动并不必然导致执行程序的终结;另一方面,执行异议之诉的裁判对界定债务人财产范围具有证明效力,执行异议之诉的审理并不因破产程序启动而必然终止。在加强与破产案件审判协调的基础上,应根据破产程序所处不同阶段、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及执行异议之诉起诉主体等因素,对执行异议之诉予以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16.
预重整制度有利于企业债务重组与破产重整程序的高效衔接,我国近年相关政策性文件亦强调要积极探索建立预重整制度。从目前各地法院的司法实践来看,因缺少预重整的基本理论共识,各地法院在适用预重整程序方面做法各异,有必要总结我国各地法院的预重整经验,构建起统一且适合我国的预重整程序规范。预重整程序的构建需以预重整的内涵、性质及形式等理论问题为其逻辑前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预重整的形式应采取庭内预重整,明确预重整的强制性效力,同时构建起以法院为主导的预重整程序,包括预重整的启动、临时管理人的产生、预重整方案的制定和法院的审查受理等。预重整制度在我国确立与发展,不仅需要借鉴域外预重整的制度规范和先进理念,更需要根据我国的现实环境进行培育,需要我国立法、司法与理论界的积极推动以及政府、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17.
IT was in 1914 that the thriving hubbub of West Street in Pingyao rapidly disappeared, as shops along it, most notably the distinguished Rishengchang, were one by one locked and shuttered. The owner of the draft bank had been arrested and taken into custody in Beijing soon after declaring bankrupt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