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政治课教学,教者以理性的“问题意识”作指导,以问题为纽带组织设计教学程序,并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思好问”的学习品质,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机,培养想问、好问、敢问、善问的学风,这无疑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知道,创新能力源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政治课而言,思维能力培养是政治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笔者现就政治课教学如何运用“问题连动导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训练问题,抒之己见。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  相似文献   

2.
一、把启发的重点放在求异上我们注重启发式教学,但应把重点放在求异思维_匕。学习需要创造性,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求异就是寻找一题多解,强调思维活动的灵活性和知识的迁移。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观察与理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二、把阅读的重点放在质疑上阅读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要比光听教师讲述在记忆上的效果高得多,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必须善于质疑。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3.
熊桂华 《理论月刊》2003,(7):75-75,122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个目标精心设问,善于发问,帮助学生展现思维过程,训练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教学法的提出初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增强,不仅注意书本知识的吸收掌握,而且特别关注社会问题,善于探讨现实问题,他们已不再是“你讲我听”“、你说我通”的一代。为此,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必须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其具体  相似文献   

5.
陈晓丹 《前沿》2013,(9):67-68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21世纪,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思辨性人才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独立的研究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我国智育教育方针的有效途径。本文引入问题式学习法(PBL)构建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促进二语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英语课程模型,旨在为在外语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流程,同时构建促进学生智力和德育协调发展的有利平台。  相似文献   

6.
赖敏 《传承》2007,(7):109-111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创新的前提。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重要课题。教师障碍、环境障碍、心理障碍、思维障碍是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障碍。厚实的知识功底、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的创造个性巧妙的情境设置、科学而艺术的评价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 ,它对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1.新世纪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多年来 ,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偏重对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却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①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普遍较弱。他们的思维通常呈线形发展模式 ,即“非对即错 ;非此即彼 ;一个问题 ,一种解决方法 ;一个结果 ,一个原因” …  相似文献   

8.
任鸣莉 《前沿》2006,(1):68-69
学校教育应从教育创新入手,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综合实力。而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始于学生对知识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9.
问题教学法是以解决问题为重点,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在历史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在实施问题教学法中应遵循的原则、技巧和具体的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意识的含义及分类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不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谈创新精神及创新教育,是空洞抽象的,毫无实际意义。思想政治课问题意识的分类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按问题所反映的能力层…  相似文献   

11.
在哲学常识教学中,处处都有令人深省的问题。如什么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如何解开认识之谜,等等。如果教师富有探索精神,并善于将丰富的观点和材料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呈现给学生,无疑能极大地激发问题的生成,并在问题意识的培养中解决问题。1.教师不以真理的拥有者自居,就能避免造成学生过于依赖权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志;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不轻易否定,这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思维的能力。我常常发现,在刚上哲学课时,问到一些活泼的问题,如“人活着是为什么呢”?竟有很多学生急忙翻书找答案,一旦我表明非常欣赏独创性的回答…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会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这种意识又驱使人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心理品质,称之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它在人的一般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不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不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思维只能跟着老师转,没有自主思考的余地,处于客体…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问题意识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但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成果是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展开的。实际上,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互相合作的一项活动,仅仅有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只有教师问题设  相似文献   

14.
中学时期是学生思维活跃时期。在这个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前在一些学校出现的“背政治,为考试”的现象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且向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提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有如下两点:一是教授学生从广泛的实践活动中,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去分析、概括事物的一般规律;二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不仅学到一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多年的思想政治课…  相似文献   

15.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牛顿正是提出了“苹果为什么往下落”的问题,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问题就是疑点,没有疑点的产生,就谈不上创新。因此,课堂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政治课教学应力求让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处于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并不断提出问题,并想尽办法解决问题,这就是人们经常所谈的“问题意识”。“问题教学法”就是在这种问题意识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调节和控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思…  相似文献   

16.
一、提示法。针对学生容易忽略而又需要掌握的内容设计提示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该内容的注意。二、启发法。指在阐明事理事例的基础上提出可以引起学生联想而有所须悟的问题。三、探究法。指老师提出探索、追究事物、事理原因方面的问题。它可以引导学生沿着认知材料提供的思路进行扩展,培养对造性思维能力。四、疏导法。指在学生思路阻塞不畅时运用此法。它是指疏通同学思路而设计的带有搭台阶性质的问题,使学生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间。五、激趣法。指生激发学生学习或思考兴趣,强化学习动机的问题。六、质疑法。指教材中可…  相似文献   

17.
培养公安院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需要的必然要求。培养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提高学识水平、思维能力及问题意识等方面。做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造条件,使学生早介入科研活动;支持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更新知识提高授课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两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今的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和德育课的实践教育教学十分重要。这对于开阔视野,启发学生思维;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求实精神,锤炼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铸造学生的协作精神、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果善于选择和使用材料,教学定能如虎添翼,教学效果定能更显著,不仅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个难题,问题本身何尝不是?问题的哲学意蕴蕴藏于对问题的基本界定和问题的源始、延续根据、结构及运行机制中。问题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思维形式,更是一种奇异而深刻的思维方式;是人类的一种潜在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具全人类之普遍性和进步性的生存方式。它蕴涵并体现着人类的意识、思维能力,展现着人类理性或非理性的光芒,彰显着人类认识的本性和精神,体现着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深刻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