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户籍管理与限制人口迁移政策相联系,与粮油制度相挂钩,与福利制度相结合构成了我国独特的二元户籍制度.其主要弊端表现为现行户籍制度体现出世袭身份等级的特征;造成城乡居民选举权的不平等;城乡居民就业权的不平等;限制人口合理流动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其改革原则应以推动人口合理流动和以人为本为改革原则.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乡不平等的制度根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钦太 《理论前沿》2003,(22):39-40
二元户籍制度、二元就业制度、二元收入分配制度、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二元公共品提供制度、财权与事权不对称的财政体制是我国城乡不平等的制度根源。要从树立平等理念、改革户籍制度、减轻农民负担、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着眼,切实解决城乡不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理论启发我们:通过外力作用来提升农民工社会资本,可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效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从根本上说,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是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及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些地方进行了户籍制度改革试验。但是由于制度上的障碍、利益集团的博弈,资源上的匮乏、政策上的阻碍等,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着难点。我国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实现公民身份的真正平等,注意改革的力度和顺序,对人事、教育、医疗等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剥离现行户籍制度的社会福利和其它社会功能,促进户籍管理的法制化,建立城乡统筹、行政控制和市场推进相结合的体现平等和实现迁徙自由的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5.
转型时期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存在问题、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转型时期现代化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口变动矢量就是农民进城变成工人,农民进城从事非农工作却未改变农民的身份,未被城市所认同接纳,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它已成为考验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严峻课题。二元户籍制度、歧视性就业制度、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公众利益诉求机制不完善等造成的不平等国民待遇是农民工权益缺失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6.
刚性与嵌入性是制度的基本特性之一,对制度刚性与嵌入性的研究揭示了现阶段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户籍制度改革就是要改变户籍制度自身的刚性,加强户籍制度的人口管理、统计等职能。另一方面就是要剥离粘附在户籍制度上的不平等的二元制度安排,还民以权益。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要在整个社会政策框架下打破制度刚性,增强户籍制度应有功能;剥离户籍制度背后不合理的嵌入性;加快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克服改革的物质条件约束。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属于社会经济权利的范畴。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也是二元的,农民的社会保障权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农民社会保障权的法律价值主要体现为:社会公平、自由和生存。我国应当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壁垒,消除身份差异,消除障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民社会保障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虽然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规模结构性流动是由国家工业化、科技进步和市场化结构转型触发,但在总体上却没有产生农村进城务工者在城市中的大规模结构性沉淀。这种现象在世界已有的工业化历史中是少见的;而发生这一特殊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和与户籍制度相联系的社会身份管理制度等多种因素使然;其中,最根本的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问题,而农村土地制度相联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手段)和由户籍制度决定的社会身份管理制度;而社会身份管理制度又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设置。  相似文献   

9.
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已经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地认可.在当今城镇化迅速发展过程中,二元对立的户籍制度把城乡人口分成利益上不平等的社会阶层,客观上造成了城乡居民身份上的等级差别.随着法治国家的不断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已势不可挡,借鉴国外保障迁徙自由权和改革户籍制度的经验,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实路径,需要宪法和法律层面规定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废除二元制户籍制度格局,对农民工子女实行同样的教育政策.这不仅是迁徙自由的应有之义,也是宪政平等理念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户籍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籍制度是指按户逐人记载公民基本身份信息、自然变动、迁移变动、身份变动等内容的一系列法律规范。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焦点是不平等的二元户口结构 ;严格的“农转非”户口迁移政策 ;走样了的户口功能。政府对户籍的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 ,但仍要在加强引导、解决焦点问题、总结推广成功经验、解决深层问题等方面作出努力。改革中注意不能全盘否定户籍制度的作用 ,要有法律意识 ,要朝缩小城乡差距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1.
城乡分隔的二元制度设置成为导致城乡关系失调的主要根源。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财政制度等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制度障碍。因此。从根本上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改革这套不合理的二元制度设置,形成新的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村法治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多年来农村与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差别决定和影响着中国法制建设的二元状态。鉴于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农村人口众多和农村社会主体法治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村法治在社会整体转型的特殊时期面临着法治困境,需要我们从整体性和差异性着眼探寻现代农村法制建设方略,以期加快我国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险法并没有解决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深层次矛盾和社保方面的种种乱象,社保待遇被分为四等: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民。我们需要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无差别的"顶层设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面、不同环节的政策相互衔接与兼容,以构建责任明确,监管严密,法律救济及时有效的社会保障法制化格局。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宅基地产权流转应和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相结合。农村宅基地产权流转合理配置问题是产权制度问题。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用益物权属性的实质是农村住宅社会保障价值形态的转化。农村宅基地产权可流转制度的构建是农村社会经济现实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缺失有诸多原因,为他们构筑社会保障体系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应为农民工建立起包括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在内的一套系统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而现阶段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却存在着供给观念滞后、供给主体单一、城乡之间供给的不公平性以及监督管理体制的缺失等突出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应从转变观念、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创新农村行政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以此推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现象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农民工在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农民工作为处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和生命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本文力求从建筑业农民工的存在现状进行剖析,阐述了做好建筑行业农民工管理和维权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做好建筑行业农民工管理和维权工作。  相似文献   

18.
城乡两极分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解决两极分化,必须找出形成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源。社会资源的占有不均是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城乡两极分化的消除,必须从政府的资源分配政策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过分依赖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已无法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符合现代文明,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此,应摈弃“经济发展决定论”片面化的思想误区,着重建立健全三项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拓宽农村社保资金来源渠道,提升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是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再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使亿万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政治体制的改革,再造基层社会的民主权威,使亿万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新体制,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下一步的重点和难点是做好“多予少取放活”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