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26)
由于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倾向和就业特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是就业偏好的相对集中,一方面是就业现状严峻,就业岗位紧缺。要想解决好目前法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就业问题,就需要国家调整有些政策,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需要得到创新,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应加强在校期间的就业指导,改变当下大学生狭隘和固化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2.
曹婷 《学理论》2012,(17):259-260
“2005方案”实施后,高校对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普遍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但是“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受到内容庞杂课时少等现实因素的制约,在教学目标上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加强“法律基础”教学的具体措施有二:一是改革教材内容;二是双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罗毅 《各界》2007,(4):22-23
案例教学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既是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更是一种带有全新理念的教学思想.法律基础是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学习法学知识的课程,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高校教育中的体现,在我国高校基础理论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非法学专业学生与法学专业学生在兴趣、阅历方面都存在差异性.这就需要法律基础教师采取更加灵活、生动、激发兴趣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学习法律知识并进行良好的道德培养.案例的生动、灵活恰恰能实现法律基础教育与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知识欠缺之间的平衡,达到法律基础教学的目的并配合"两课"教学的展开.  相似文献   

4.
论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职业决定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高校作为培养未来法律职业者的基地,应当积极适应法律职业的要求,对法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便于法律职业者职业道德素质的尽早养成.然而,目前高校法学教育普遍存在重学生法律专业知识教育轻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问题,这显然不利于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有效衔接,为此,有必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法学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本质要求。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为了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作出科学评价,我们于1999年9月至2000年3月,对部分二年级本科生(非法律专业)的法律素质状况开展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645份,回收率为81%,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美赞 《学理论》2012,(25):109-110
随着大学扩招,在校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伤害事故也越来越多,这有社会环境安全因素、家庭因素,也有心理因素。高等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得是否得当不仅是法律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从明确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概念入手,定位高校法律地位,在分析高校与大学生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探讨高校在校大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7.
吕国铭 《学理论》2010,(27):299-3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整合为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后,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与提高面临着更为突出的课时少与内容多之间的尖锐矛盾。因此,必须转变过去偏重于具体法律知识的教学与考核方式,代之以强调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律思维方式培养的教学与考核方式,以期在有限的学时内通过关键法律知识点的讲授达到真正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哈书菊  曹熹 《学理论》2013,(33):222-223,233
从法学专业特点来看,实践能力是法学应用型人才素质的核心。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是解决法律应用型人才短缺问题的根本措施,有助于学生对法学理论的学习和掌握。高等法学教育应当加强与法律实务部门的交流,并注重提高法学专业的实践效果,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健全法学实践教学的相关制度,探讨提高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路径与对策,以使法学教育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校大学生兼职、实习这种工作形式已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一种重要补充。然而我国法学界对其与用人单位之间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性质认定存在极大争议,大学生从事兼职工作没有法律保障。就此问题,结合劳动法的基本理念和对现有法律的解读,总结出法律层面上解决大学生维权困境的几点建议,力求填补法律的缺失,令大学生劳动力就业市场机制向着合理合法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其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状况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政治生命力的活力。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大学生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状况表现出令人担忧的现状——政治参与度锐减。通过对乐山在校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现状的实地调查,分析在校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现状,提出在校大学生参政意识培养建议,以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曹建荣  高岩  张宪涛 《学理论》2009,(4):173-174
1980年以后的在校大学生是目前高校的主力军。针对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特点,通过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先进的校园文化体系过程,从而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36)
法律职业能力培养是大学法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标。法学专业学生法律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受到法学教学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传统的影响,法律职业能力培养花费的成本巨大,教师本身法律职业能力比较欠缺,对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考核比较困难。提高学生法律职业能力,需要学校转变教学观念,突出教师自身法律职业能力的提高,课程设计和资源配置向学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倾斜,科学运用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教学、法律诊所教学等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及其他非法学专业普遍开设经济法课程,该课程的内容包括法学专业的民法、商法、经济法(有些教材还包括社会法)的内容.法学专业经济法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并存的现象,给非法学专业的法学教育带来困惑和不利效果.追溯非法学经济法课程来源及成因,提出应尽快为其正名.建议近期将非法学专业开设的经济法更名为“民商经济法基础”,远期将大学一年级的法律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非法学专业法学教育系统化,又能解决非法学专业经济法名不副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针对领导干部在法治思维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对策:一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二是将"法制状况"引入领导干部考核和选拔中;三是加强法制文化建设;四是加强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发展和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社会中的法律事务越来越多,需要法律人才的场合也越来越多.高校作为法律人才培养的摇篮,社会对法学专业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法学专业教师从事的是实践性科学,陈旧的法学高等教育侧重于培养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法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成为必然趋势,对其培养途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7)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执政队伍的重要来源。探讨大学生党员法律素养问题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其实是指大学生内心对法律选择的积极心理状态和外在对法律的行为服从。法律是人民的集中意志,法律作用的发挥也依赖人民的遵循,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的法律信仰直接关系到法治大厦的建成。当前,造成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认真研究并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犯罪案件频发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法律观念薄弱。我国只有在大学开设法律基础课程,这之前没有系统的法律知识普及,并且我国现今大学法制教育也没有发挥真正作用,法律基础知识作为大学的公共课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观念必须:切实有效地加强法制宣传学习;变革高校法律教育,培育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切实提高"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将法制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中,提高大学生法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刘虹 《学理论》2012,(17):257-258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与法学专业的课程相比,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该课程既要体现理论性,又要突出实践性,行政法任课教师要通过与时俱进地思维方式,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加大创新教学方法的使用力度.在教学辅导方面应做到以下四点: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科学安排学生进行专题实践.  相似文献   

20.
自清末法制改革至今的一百余年来,法律移植从未间断,法律移植所带来的西方式法制与中国传统观念的冲突一直困扰着国人,冲突产生的根源在于法律移植中程序倒置带来的脱序。为了摆脱这种困扰,法律教育改革成为当务之急:首先,应该改变普法教育的重心,由守法义务教育向权利教育转移,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其次,法律教育应该把培养公民的法律情感作为教育目标之一,避免法律意识形态漂浮现象。第三,要改革法律职业教育,加强法律思维训练,培养与西式法制相适应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