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聂早早 《学理论》2009,(25):209-210
国家司法考试制度是法学毕业生就业的一道难关。强化司法考试在高师法学本科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与指针作用是高师法学本科教育的必由之路。与司法考试紧密衔接的法学本科课程设置等教学模式的革新,能不断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与司法考试通过率,从而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提升教学质量,促进高师法学本科教育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廖建凯 《学理论》2012,(24):232-233
当前,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存在着培养目标和模式同质化、法学教师缺乏法律实务经验、专门性的法律职业教材缺乏和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等问题,难以培养出满足特定法律职业需要的法律人才.以法律职业为导向的应用法学基本理论为指导,我们可以从创新法学本科教学模式、培养具备法律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师资、构建涵盖各类法律职业知识的教材体系和建设职业化培养实践基地等方面入手,改进现有法学本科教育方式,提高法学本科生的法律职业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3.
郭义  姚秀盈 《学理论》2012,(15):215-216
法学实践教学是法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此意义上,法学实践教学的质量决定了法学本科教育的质量。而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具有实践品格的法律人才。针对我国法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法系的法学实践教学在法学教育目标、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比较介绍,并为完善我国的法学实践教学体制进行了初步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李会龙 《学理论》2013,(18):240-242
职业化教育应是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律师人才是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核心。律师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既包括专业素质也包括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为专业素质服务的。我国目前的法学本科教育不适应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应当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以及与司法考试接轨等多方面加以改革。同时,为保证上述改革的顺利实现,必须要有强大的师资队伍作为后盾和一系列宏观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日益下降的严峻形势下,高校法学专业的双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此,应该做到把高校法学教育整体性改革和法学双语教学改革结合起来;把学生对法学双语教学的学习兴趣和就业需求结合起来,塑造学生激励机制;把教师的双语教学效果和个人进步结合起来,塑造教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薛妮 《学理论》2014,(8):282-284
从事法律职业必须接受系统的法学教育,当前,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的问题引起教育界的高度关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往往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学生毕业了走上工作岗位,面对工作无从下手,形成了学生走出校园却不受社会单位欢迎,学生因此就业率不高的怪现象。从教学方法、职业教育等方面,探讨了法学教育中开展法学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刘亚锋 《学理论》2011,(35):223
当前高职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充分认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毕业时不仅取得学历证书,同时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促使高校应积极推进职业资格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8.
法学本科毕业生在现阶段已陷入结构性就业困难,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象,这实际上是主管部门宏观调控缺位、法学院系教育教学改革滞后和毕业生择业预期不切实际等多种因素所致,突破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关键在于加强法学本科教育的宏观调控和动态监测,其次还需要法学院系和毕业生对就业市场新趋势予以主动回应。  相似文献   

9.
林春升 《学理论》2010,(23):280-281
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法律职业资格开始走上统一、规范和专业化的道路,它的确立,架起了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的桥梁,改变了长期以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的现象,建立了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促进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设。在此形势下,原有的法学本科教学模式必须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以实现法学本科教学与国家司法考试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35)
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低,高职英语教师坚持以教学实践探索,全力创新教学路径,激发学习情感,挖掘趣味资源。将"影视口语"教学模式引入高职英语教学体系,从其优势功能、特色手段、学习要点等方面综合阐述。指出"影视口语"对高职英语听说技能实践的推动作用,是对创新完善发展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何霖 《学理论》2012,(25):154-155
我国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教学资源不足,办学定位、服务面向不明确,教学模式滞后等问题,改革迫在眉睫。地方院校应从合理定位、资源优化、教学模式更新等方面改革法学本科教育,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12.
蔡建满 《学理论》2013,(17):380-381
现今的高职学生幸福感淡化,缺乏幸福感,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高职学院"两课"教师应当结合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实际的状况,将"幸福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职学生的幸福感,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3.
唐贵平 《学理论》2010,(19):214-215
近年来,高职法学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对中国就业领域的影响开始凸现,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国当前的高职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本科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科学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既要达到本科教育应有的理论水平,又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因此,应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方案基础上,充分体现新建地方本科教育的职业性原则、学科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着力构建由一个实践教学大纲、两个实践教学支撑条件、三个实践教学重点内容共同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陈柏林 《学理论》2011,(35):233-234
一堂好的法学课评价标准在教育界争论不休,未有定论,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不对法学课进行重新认识,势必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通过对国内外法学课的研讨及教学实践,认为一堂好的法学课必须符合教育的本质和教育发展的规律,符合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6.
付其运 《学理论》2013,(24):289-290
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方法以教师的课堂教授为主,教学内容主要为法学理论、法学概念等法学基础理论知识。为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本科刑法实务教学需要引入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引入具有丰富经验的律师和法官进行实务讲座等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对这些刑法实践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朱鹤 《学理论》2012,(32):239-240
案例教学虽然在中国的起步较晚,但我国学者认识到案例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法学领域。我国高职院校法学案例教学改进的对策:一是正确认识、科学定位;二是提高案例本身的趣味性;三是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四是完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5)
高等法学教育是我们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阵地。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法学教育中往往忽视一种至关重要的教育——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这就导致我们的法学教育失去了"一条腿",因为法律人不仅要有知识,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法科学生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品质是现代法学教育不可推卸的任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5)
法学专业的应用型教育转型是高等教育应用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应紧紧结合法学教育的本质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法学应用型教育转型的目标、构建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建立有效的实习模式、加强法律实务型师资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林芸 《学理论》2013,(15):305-306
成人"专升本"教育是我国高等学历教育中针对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大专或高职类学历的在职人员开设的本科学历教育层次。"专升本"教育作为本科教育的一种类型,是专科与本科衔接的"切入点",是专科教育的发展和延续,是国家和企业提升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以艺术类专业为例分析总结了目前成人"专升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