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文明阶段;从社会分工、阶级分化、中心城市、强制性权力等方面,丰富了对人类文明起源的认知;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5月28日,"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了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 《台声》2022,(15):9-12
<正>2022年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全文如下。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内容是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3.
<正>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内容是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反复强调,要尊崇历史、研究历史,确立历史思维,  相似文献   

4.
数读天下     
《小康》2018,(18)
正5800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布研究成果,通过对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等众多遗址开展大规模考古发掘,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就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1000万据《世界移民报告2018》统计,中国国际移民人数位居世界第四,有接近1000万中国移民在中国以外地区生  相似文献   

5.
叶舒宪 《探索与争鸣》2023,(10):14-17+177
<正>“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1)本文拟从文化文本论视角出发,通过解析中华文明上五千年的“攻玉”经验,诠释下五千年“君子温润如玉”人格理想的由来,探寻儒家温柔敦厚教育理念的史前基础和中国式人文化成理想的原型,从大历史观的深度诠释中华“和平”基因的发生奥秘。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三峡文物遗址、遗存无疑是璀璨、辉煌的一页。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浩大工程,抢救三峡文物——这笔丰厚、珍贵的中华文明遗产,同样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7.
《湖北宣传》2006,(10):8-9
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珠穆朗玛峰。长征精神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凝聚与折射出了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美玉 《黄埔》2013,(1):92-94
泱泱中国,浩浩悠远。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明培育了炎黄子孙。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诞生的那一部部底蕴深厚的经典著作,犹如夏夜里的繁星,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古代先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对社会的探索,对自然的研究,今天仍不失其现实意义。从本期起,我们将带您重温经典、品味经典、传承经典。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的连续性文明,五千年的连续发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历史学家认为,中华文明具有如此长久的连续性,证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必有一伟大的力量寓于其中。这个力量就是我们的中华优秀文化和它所滋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全国政协礼堂银厅,鸿宾云集,群贤毕至。深受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与我们齐聚一堂,围绕"和文化与中国梦"这个重大主题深入交流、激荡思想,谓之高峰论坛,名至实归。"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重大主题、宏大叙事,"和合思想"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灵魂与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5,(12)
中国传统"和"文化不仅内容丰富,且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对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应该了解"和"文化内涵的形成、演进、地位、价值和功能,从其重要特点"和而不同"出发,细化为天和、交和、政和、人和、业和、邻和、家和、族和、己和,重新解读"和"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车文明 《前进》2023,(12):11-12
<正>文化关乎国本,文明关乎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首次归纳提出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不仅是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特征与本质进行的高度概括,做出的重大论断,更是从理论上展示了中华文明的魅力与实力。五大特性排在首位的是突出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3.
<正>文化关乎国本,文明关乎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首次归纳提出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1]。这不仅是对五千年中华文明本真与独特所作出的重大结论,而且科学概括了中华文明的魅力与伟大。立足百年变局、放眼战略全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对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自觉赓续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在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孝文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与传承纽带,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百年圆梦,盛世华章!8月8日晚,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开幕式上气势恢宏的表演,浓缩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髓,给全世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美轮美奂的开幕式,也让更多的人相信这是为一届成功的奥运会开了一个好头。当然,奥运给我们带来的享受,不仅是开幕式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着灿烂辉煌的五千年文明史。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底蕴,使得中华文明有别于其他文明古国而绵延不断,世代相传,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领导人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  相似文献   

17.
“这一天是公元1991年5月25日,是我成功到达黄河源头的日子,追随着这奈黄色的巨龙,我历时两个多月,行程五千公里。在这条河边,中华文明从五千年前开始发轫;在这条河边,中华帝国创造了空前的辉煌。在这条河边,中国人形成了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的心理和情感。”  相似文献   

18.
大家知道,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西亚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等等。由于地震、洪水、瘟疫、灾荒,由于异族入侵和内部动乱,这些古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它文明。而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了下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19.
晓沙 《台声》2008,(11):76-79
记忆是一条深远而蜿蜒的隧道,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其文明记忆尤其悠长而深邃。当我们游走于首都博物馆的“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现场,古老的中华文明,从遥远的时空中走来,向您展示中华文明昨夜灿烂星辰中最为耀眼的明星,向您展示最能唤醒那尘封已久的美好记忆的文物瑰宝。特展盛宴已经落下帷幕,但记忆的脚步却沿着时间的长廊,从史前到明清,纵横九州寻找历史遗迹,阅读朝代兴亡更替,感受五千年文明辉煌。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2)
<正>传承中华文明加强两岸联结两岸文化交流潮流势不可挡2016年,是两岸关系的"变"之年,岛内政局风云变化,民进党全面执政,开始推行了一系列"去中国化"政策,妄图切断两岸的历史与文化联结,从根本上切断中华文化与台湾的联结。而这,仅仅就是为了实现一小部分人的"台独梦"。"去中国化"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文化台独"没有任何生长的基础。泱泱大国,传承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早已随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根植进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如今,传统佳节、孔孟之道、书法绘画、民族习俗……这些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