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龙珲 《理论月刊》2008,(2):127-129
如何有效地把20世纪在古代音乐思想研究上的研究成果渗透到当今中国音乐美学史的教学与研究中,无疑对今后中国音乐美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和中国音乐美学的学科建立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孟子和庄子在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中都处于"亚圣"地位,两者在音乐审美思想上的认识论分别是对孔子和老子的继承与创新,深刻地影响着千百年来中国音乐的审美认知。从孟子和庄子对音乐审美的思维特点与认知目的出发进行比较,可以从认识的过程到认识的结果来概括和对比两者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学能以其一系列独特的教育手段触及人的情感深处,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现代教育中,美育已经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具有其独特功能和魅力。把音乐引进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对于将学生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因素有机结合、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学任务的综合化、加深学科间的横向渗透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辩证统一,也不  相似文献   

4.
让音乐艺术走进语文课堂教学、使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和谐地融为一体,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热情,情境引入法,启迪思维法,情感延伸法,情感交融法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音乐的旋律,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音乐进行教学,对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改变学生心目中政治课刻板、严肃、枯燥的印象,形成活泼、生动的教学气氛,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用于导入,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使用音乐导入新课,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初一讲授“维护祖国荣誉和民族尊严”时,先播放录音《我的…  相似文献   

6.
素有"海上花园"之称的厦门鼓浪屿,不仅风光绮丽,而且素负"音乐之岛"、"钢琴之乡"的盛名.这个仅有两万余人口的小岛,竟拥有三百多架钢琴,如果加上小提琴、手风琴等,平均每三户约有一件较大型的乐器.多年来,鼓浪屿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曾被意大利著名交响乐指挥家梅百器称赞是"中国第一个声乐女指挥"的周淑安,著名声乐科学家、上海音乐研究所所长林俊卿,久负盛名的中国钢琴家殷承宗等,都是鼓浪屿人.这个地区音乐人才辈出,除家庭影响之外,各中小学重视音乐教学是一大原因.各学校积极开展校友活动,定期出版音乐专利,举办音乐讲座,普及乐器、名曲知识,激发学生学好音乐的兴趣.最近几年,鼓浪屿区文化馆和各小学、幼儿园更注重培植音乐幼  相似文献   

7.
一、设置情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感觉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内在动力。情景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幼儿全面发展。因此,面对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到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景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幼儿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讲故事、观看绘画和  相似文献   

8.
尚道 《台声》2006,(7):74-76
《台声》:第三届北京现代音乐节刚刚落幕,请您谈谈现代音乐节对推动现代音乐在大众中的认知具有的意义是什么?叶小纲:所谓大众的概念或范围我不太知道,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意义是,首先让一些普通的音乐爱好者让他们知道,现代音乐不是像他们印象中的那种完全关在房间里冥思苦想想出来的东西。我们所说的现代音乐其范围是非常宽泛的,我认为现代音乐就是存在于社会的每一种状态的音乐。我们把这些存在于我们社会中的音乐放到音乐节这样一个平台上来,让我们的音乐爱好者能够了解和欣赏到这些可能并不为我们所知的音乐。现代音乐一方面可以是学术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多数研究侧重于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探讨加强师范性问题。在国家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背景下,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树立音乐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发展融合的办学理念,是地方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的关键。与此相应,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培养音乐人才的路径,更新学生的就业观念,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相似文献   

10.
黔南布依族、苗族、水族、汉族大学生音乐素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研究黔南州布依族、苗族、水族、汉族大学生音乐素质状况,发现其规律性和差异性,据此探索出对少数民族学生音乐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从中寻找出适合本民族本地区的音乐教育模式,使民族师范学院的音乐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们爱谈音乐,特别爱谈外国的“经典”音乐,爱以音乐作为一种是否高雅的表证,这自然和音乐的普及有关。但有些人谈音乐,不是力求把音乐谈得通俗化、下里巴人化,而往往是阳春白雪化、个人感觉化、莫测高深化,于是让人听了就如坠五里雾中。培养中国听众的音乐细胞,他们上来便讲和声、讲复调、讲曲式……要不就是风格、意识、距离和深刻等等。他们强调懂音乐的耳朵,而忽视开启通往普通人的心灵之门,这种舍本逐末的努力不管多卖劲,到头来也只能是一厢情愿。试想,让对“1、2、3”尚且懵懵懂懂的人欣赏马勒和肖斯塔科维奇,说他们的交响曲承…  相似文献   

12.
桑建良 《前沿》2006,(11):106-108
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风以化人”、“寓美于乐”、“寓教于乐”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它教育手段不能替代的。在音乐教育和教学中体现审美教育,则既要抓住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特质和音乐教育教学的规律,更要结合审美教育的特点,把音乐教育和审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审美教育自觉地融入音乐教育中。  相似文献   

13.
张静薇 《前沿》2008,(2):188-189
音乐是融入了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格的乐音组合,是传达感情的艺术。人们可从音乐中获得巨大的愉悦感,从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现代医学表明,人类的身心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精神因素,精神因素固然与身体素质、物质条件、社会环境,乃至宗教信仰密切相关,但艺术的感染力也不可忽视,其中音乐愉悦感的心理调节作用尤为显著。现代医学还把音乐与身心健康的治疗密切联系起来,创立了音乐治疗学科,音乐有益于身心健康,对某些有心理疾患的人来说,音乐已是良方妙药。  相似文献   

14.
张铭 《观察与思考》2006,(11):22-23
<正>近些年来,随着物质基础的不断改善,音乐文化生活作为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从公交车到民航班机.从商场、酒店到宾馆大堂,从手机彩铃到超女大赛,从胎教、安眠到音乐治疗,从开心到痛苦的精神慰藉,从KTV到音乐厅等,音乐已可谓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国人的音乐素  相似文献   

15.
音乐犹如动人的故事,如同迷人的散文,仿佛流动的诗篇,恰似美丽的图画。音乐特有的旋律、音韵、节奏常会把人带进特有的意境中。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  相似文献   

16.
练远媚  卢秋云 《前沿》2012,(7):146-148
本文基于音乐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的必要性分析了高等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定位,探讨了音乐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的总体规划方案,包括音乐人才培养目标、音乐课程的优化设置、音乐教学改革、音乐国际人才培养途径、音乐人才培养制度等五个方面,为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国际化新型教学体系提出思考策略。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从政治科本身的特点(理论性较强)还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抽象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不足)来看,无论是从学习的目的(理论指导实践)还是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来看,思想政治课教学都最忌照本宣科,填鸭式地把知识喂给学生。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多运用一些事例,把书本上的知识点与社会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或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消化理解学习内容,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轻松易学的气氛下愿学爱学善学,也才能培养学生关心时局、学以致用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充分说明了…  相似文献   

18.
基于音乐人类学的学理方法,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拟从"仪式还原"的学理观对苗族仪式形态进行学术论证,从音乐本体出发,对仪式中的"形式"与"内容"进行研究,以阐释苗族社会功能性礼俗活动中所存在的音声,使之与"音乐"的概念加以区分、比较,阐释音乐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与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临界的音乐     
苏勤 《福建乡土》2013,(6):27-27
A.夜听阿炳 二泉之上夤夜的月华,闪耀着浩大的福光。今宵,双手焙烘你的音乐之火,把情感的银币压在韵脚上,心核经历一次次的震颤。你和二胡,从童稚起,就烙刻在我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20.
王玫  ;王炎琪 《求索》2008,(9):86-87
庄子——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音乐卷学家。他的音乐崇尚自然,主张“天地人合一”。本文从庄子的音乐审美超实用观、艺术非功利观、人潜在的创造力、人和自然的和谐观等内容充分阐述了庄子的自然“真”关的音乐美学思想,是真、善、美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是倡导人格完美、人性自由发展的音乐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