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萨满仪式音乐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在少数民族历史发展中承担了重要的宗教功能和社会功能,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了解萨满仪式音乐对于了解少数民族宗教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极其重要,应对其加强保护和传承。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萨满仪式音乐正在消亡,发展受到了阻碍。因此,有必要对目前少数民族萨满仪式音乐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潘怿晗 《前沿》2009,(9):100-103
本文运用象征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相关理论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盘村在社会变迁大背景下的村落祭社仪式及其象征意义的变迁进行探讨,并从祭社仪式与村落社会结构之间关系的视角对其进行阐释。认为祭社仪式是村落社会结构性变迁的一种文化影像,其内涵与实质是村落社会的变迁,在此过程中,祭社仪式本身也在实践中得以重构。  相似文献   

3.
杨皓晖  ;曾遂今 《求索》2007,(7):188-189
探讨传播与文化的互动形态,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是传播生态学的主要任务。本文以传播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来研究当代电视音乐文化传播现象和传播问题,系统分析了电视传播对于社会音乐文化生态的影响;提出当代音乐文化传播生态的失衡与重建的问题;并进而探寻保持当代电视音乐文化传播生态平衡的对策,进行有效的尝试、应用。  相似文献   

4.
仪式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而仪式象征意义的阐释与民族社会文化过程是分不开的。通过对鸡足山白族平安头祭祀仪式的研究,可以对我们深入探讨仪式过程与其象征意义的建构,民族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更为生动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芦笙文化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苗族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文化认同、增强不同父系家族间社区组织的凝聚力、传承乡土知识等社会功能.但由于苗族分布面广、方言土语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在不同地域里以芦笙文化为主题的节日活动仪式中呈现出"区域性板块"结构的特征.本文通过对贵州省从江县岜沙社区苗族芦笙节活动仪式的符号系统及其文化象征意义的研究和分析,从人类文化的视野中初步地揭示了苗族芦笙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文化重构作为文化再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文化发展的其中一种内在机制。我国是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这些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出现了交流和融合的文化重构现象。在文化重构的过程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获得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了活态传承与发展。本文解释了文化重构的内涵,并以我国土族音乐文化以及壮族刘三姐歌谣为例,阐述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重构的现象,并进一步阐释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重构的必然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位于黔东南山地地区的苗族聚落因其特殊的地貌形态和文化渊源,形成了各类与平原聚落不同的、极具特色的公共空间。论文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走访调查,总结黔东南苗族聚落中的公共空间类型与特色,并探究其由内在的文化联系而形成的序列结构。黔东南苗族聚落的公共空间可分为生产空间、交通空间和仪式空间三类,其中仪式空间最具特色。黔东南苗族聚落的公共空间布局灵活自由,形态因地制宜;各类公共空间为鼓藏节、招龙节等重要仪式活动提供场所,作为历史的象征连通古今;模拟历史演变的仪式活动串联起各类公共空间,形成连通村落内外、村落之间的公共空间序列,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构建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丽江洞经音乐的身份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地被建构、表述,其背后是国家、文化精英、族群民众、西方等不同社会力量的权力实践的结果,隐喻着在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作用下社会关系不断地刷新、书写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梳理、反思,有利于"还原"族群艺术被不同权力话语所遮蔽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这也是深入理解、阐释族群艺术的文化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9.
王小琴 《前沿》2012,(3):8-11
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和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自律侧重于音乐的艺术性,他律侧重于音乐的社会性。音乐的德性,是指音乐作品和音乐实践活动中所蕴含的体现音乐人的本质力量和内在需求的属性和品质,主要体现为音乐人的行为价值取向及其所体现的崇高境界。从音乐人的本质特征、音乐人的行为评价、音乐的实践论角度解析,音乐具有鲜明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10.
于戈文  陈明阳 《人民论坛》2012,(14):186-187
冀东地方音乐戏曲的产生和发展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冀东地方的文化基因、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稳定是其音乐戏曲在城市社区文化中繁荣的主要原因。冀东音乐戏曲在社区文化中应用的创新之处在于,它能够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并能在"以人为本"建设社区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源起于西方人类学学理的音乐民族志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民族音乐的理论武器和方法,随着我国1980年代后的学科发展,民族音乐研究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从传统乐书描述到音乐集成(方志性专志)编纂,再到音乐民族志的书写,进行着音乐民族志化的方法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鄂温克族是包括索伦鄂温克部落、通古斯鄂温克部落、雅库特鄂温克部落在内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依次代表着鄂温克族狩猎音乐、牧区音乐以及祭祀音乐的历史脉络,作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狩猎经济、草原生活、仪式文化的先行者,其生存空间嬗变对少数民族音乐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研习价值,对此本文摒弃了学术领域的音乐调适与重构方向,聚焦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毁灭与新生中的争议性命题,提供了看待音乐生存嬗变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3.
宗晓莲  戴光全 《思想战线》2005,31(2):134-140
节日庆典能高度浓缩多种地方文化内容,以旅游、经济为指向的节事活动必然对当地文化、社会和经济产生影响.'99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在仪式表演上再现了东巴文化的舞台化真实,从文化工业的角度来看,这些仪式表演是一个"新现实"的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反排木鼓舞的动作语汇置于仪式场景,对反排木鼓舞的四次展演情景进行了具体的阐释与分析,指出反排木鼓舞的仪式展演可视为一个结构与反结构相互转化的过程,只有结合具体的场景与象征意义,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舞蹈与仪式在社会整合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以过程视角来看,仪式指导着人们的行动,并体现着社会的整合与延续,通过仪式展演与舞台表演,反排木鼓舞不仅强化着当地的祖先崇拜、历史记忆与集体认同,同时也是当地日常生活、社会秩序、人际关系与个体情感的一种交融体验与象征表达。  相似文献   

15.
孟子和庄子在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中都处于"亚圣"地位,两者在音乐审美思想上的认识论分别是对孔子和老子的继承与创新,深刻地影响着千百年来中国音乐的审美认知。从孟子和庄子对音乐审美的思维特点与认知目的出发进行比较,可以从认识的过程到认识的结果来概括和对比两者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李艳昆 《人民论坛》2011,(10):222-223
国外音乐文化项目建设发展的动力和保障,主要来自于其对音乐文化理论建设、音乐文化发展独立性、从业者素质提升及音乐文化氛围培养等方面的注重。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国外音乐文化项目建设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其主要特点及诸多成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经验,以期为我国的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国外音乐文化项目建设发展的动力和保障,主要来自于其对音乐文化理论建设、音乐文化发展独立性、从业者素质提升及音乐文化氛围培养等方面的注重。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国外音乐文化项目建设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其主要特点及诸多成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经验,以期为我国的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民族特色仪式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仪式与政治稳定的关系、问题和困境并挖掘其功能,探究民族特色仪式对促进地区社会稳定的对策,在特色仪式的运用时必须要注意与地区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与国家规范相契合,试图从"扬"与"弃"相结合、积极引导、适时调控等方面提出一些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稳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仪式之樂,不仅在形态表征上具有综合及动态的特征,亦在人文蕴含中富有多重维度。因此,基于独立艺术门类标准的、以曲目音调文本为主体的音乐分析手段则不足以面对之。面对思想层面的认知模式以及行为层面互动关系构成的仪式音乐生态,应以仪式音乐自身来做研究的范畴。如果说仪式之樂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原在方式,它亦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源流方式。此樂,正是我们以本土话语折返音乐学本位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浅谈音乐文化在建构和谐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音乐文化是与人类生存发展相伴随的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文化建构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文化是提升社会成员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独特载体,发挥其在校园音乐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完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