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中国党政关系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联平 《前沿》2005,26(5):41-44
中国党政关系问题, 是个老问题, 也是个新问题, 更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造成我国党政关系问题的原因很多, 这方面的分析也较多, 诸如历史的、传统文化的、政治体制的等多种原因。正确认识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历史现实, 分析比较中西政治制度包括政党制度的异同,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问题。中国新型的党政关系应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 完善根本制度建设, 既坚持党的领导, 又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党。  相似文献   

2.
刘玉靖 《前沿》2012,(3):41-44
党政关系是指政党与国家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党政关系是现代政党政治的核心问题。推进党政关系科学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和趋势。根据我国现行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制度化保障党政关系科学化,关键要建立健全能够规范党与人大关系、党与政府关系以及党与司法机关关系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党政关系问题是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难点问题.针对党政长期不分的现象,张闻天对党政关系发展的准则、方式和价值取向等,都进行了理性反思和积极构建,暗含了将党政关系由不分引向规范化之意,具有鲜明的人民主体性、批判性、辩证性.重视他这一具有前瞻性的思想资源,对当今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极强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丁建军 《人大研究》2005,1(2):27-30
在以政党为核心的现代民主政治中,党政关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问题。其本质是执政党如何领导并掌握国家政权,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和治理。共产党是基于其先进性及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中所取得伟大成就而众望所归的党,其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具有足够的合法性基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前提,是国家政权的核心,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党政关系的本质是以党的领导和依法执政为前提展开的,因此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任何设计和探索,都必须正视、尊重共产党领导国家和长期执政这一基本现实,这是构建新型的党政…  相似文献   

5.
由于经典作家没有对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以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何处理党政关系进行过具体论述,而我国党政关系体制又是在党领导的暴力革命中、在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面对新的执政环境,如何对我国党政关系体制进行改革,就成为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笔者认为,在这项改革中,应该不断巩固党的领导地位,革新党的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6.
闫东 《人大研究》2005,(7):13-16
(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是指在党政关系的政治架构下,党运作国家政权的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和途径的总和。其中内含了党的执政方式要解决的两大问题,一是党政关系的政治架构问题,即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问题,是党政合一、以党代政还是党政分工的政治架构,或者是党政职能分开的政治架构。二是党的执政机制问题,党应该以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手段、方法、途径来运作国家政权。这两大问题紧密相联,合理、科学的党政政治架构决定党的执政机制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的实现程度。党的执政机制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会使党政关系的政治架构…  相似文献   

7.
丁建军 《人大研究》2003,1(9):15-18
执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问题 ,始终是我国政治生活的核心问题 ,也是党执政需要认真面对和正确处理的根本问题。进入新世纪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和执政环境的重大变化 ,党要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巩固、维护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就必须认真总结吸取执政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 ,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从实践中努力探索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进一步深化对我国党政关系的认识 ,不断改革和调整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有效领导和国家政权的有效运作 ,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发展。一、我国党政关系的发展历程我国党…  相似文献   

8.
完善和优化地方党政关系,加强地方党政关系规范化建设,是党在新时期建设和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规范地方党政关系的方向和重点是:实行“一个核心,三个党组”的工作格局;明确人大、政府、政协各自的职责范围和工作权限;根据不同情况,在不同层次规范党政机构的设置,减少职能交叉;从动态上协调党政职能,规范党政工作机制;理顺地方条块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条块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现代法治主义背景下,政党执政已经呈现出些许共同的特征,也具备了诸多普适性的价值追求。党法关系、党政关系、党群关系三个基本方面体现着法治背景下政党政治的规律性要素,据此来考察西方执政模式中的实际经验可以为我国政党依法执政模式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突破口:党政关系法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与国家公共权力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贯通全局的问题。它一方面针对着党自身,另一方面连着政治体制改革;一方面旨在增强党的活力,另一方面又要落脚到依法治国的最终实现;一方面作为共产党执政的鲜明特色,另一方面反映出和世界政治文明的联系和接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路径选择,其突破口在当下应当是构建法治化的党政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党政体制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理富 《理论月刊》2004,1(12):43-45
我国党政体制是党政关系的制度体现。我国党政关系的发展,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建国后的曲折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三个典型时期。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党政体制已逐步走向法律化和制度化,已经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相对稳定的政党与政府关系。党政体制发展的趋势,是在党政职能分开的前提下,“党政之间在制度、功能和政治过程上的协调与耦合”的基础上的党政分工。  相似文献   

12.
何芹 《前沿》2007,2(12):134-136
党的执政制度建设还存在制度意识非常态、党政关系欠规范、执政机制不完善等深层次问题。必须从根源上深刻认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的放矢地逐步解决,即在增强全党制度意识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党与人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关系,不断推进执政制度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13.
党政合作机制与党政职能分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宇 《理论月刊》2006,(12):78-80
在中国的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中,有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特征即党政合作机制与党政职能分开。党政合作机制是党委领导制的一种基本存在形式,执政党通过这种形式实现了对国家机构的领导,同时,这一机制也涵盖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党政职能分开则明确了党政领导的权限和党政权力的互相监督与制约,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要求。认识和处理好党政关系的两个基本特征及辩证关系,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促进党政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对我国党政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他总结历史经验,顺应时代发展,明确指出了改革前党政关系中存在的弊端,深刻分析了产生弊端的原因,创造性地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命题。其党政关系改革思想的核心主要包括: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和关键所在,指出了调整党和国家领导关系的长期性;强调了发扬民主和坚持党的领导是党政关系改革的基础;阐明了党政分开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提出了改革不合理的干部人事制度等内容。邓小平党政关系改革思想不但具有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相结合、探索性与渐进性并存、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把改革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等特色,而且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对当前和今后我国党政关系的改革仍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政关系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政关系问题一直是我国政治实践中的难题。关于党政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党政关系问题的历史定位、正确处理党政关系问题的原则、实现和谐党政关系的路径,也是我国研究者一直关注和探讨的焦点。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民主政治的向前发展,必然促使我们党政关系朝着制度化、法律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占会 《岭南学刊》2005,2(1):29-32
党政关系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种基本政治关系,也是一种基本的伦理关系。执政伦理作为规范执政主体的执政行为的伦理规范体系,执政制度伦理在规范执政行为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执政伦理的制度化,有助于造就和提升执政伦理理念,有助于提升执政主体的道德品质,是执政伦理理念与执政主体的道德品质协调互动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建党85年来对于党政关系问题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文章围绕着党政关系问题从建党以来党政关系变迁的理论与实践、对党政关系问题的理论思考等几个部分展开论述。指出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前提是既要坚持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党的权威,又要克服高度集权与个人专权的倾向;需要对执政党的权力进行制衡,建立规范科学的领导体制和执政体制等,才能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起源于土地革命时期的"党政合一"在建国后继续存留,从建国初的"党政不分"到八十年代的"党政分开"再到新世纪的"党政关系法制化",我国的党政关系在改革中趋于规范。对党政关系进行优化,将党政关系纳入法治的范围是必由之路。从依法执政的角度看,是党通过宪法和法律加强对政府的领导,并对其所执掌的政治权力的使用进行规范;通过优化党政关系,巩固党对国家的领导地位是根本前提,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是关键所在,确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逻辑起点,建立建全相关法律体系是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商爱玲 《前沿》2008,(7):13-15
邓小平是一个具有独特思维方式的战略家,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认识和分析既高瞻远瞩,又立足现实。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邓小平指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动力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党政关系,策略选择是“摸着石头过河”与借鉴国外经验相结合。较为全面和深入地理解邓小平的战略性政治思维,能够为处于改革关键期的中国政治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列宁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党政关系,曾作过多方面的大量的论述,至今仍成为我们认识当代中国党政关系绕不过的话题。列宁在构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实践中,发现存在着复杂的党政关系问题。从实事求是的立场出发,列宁并不讳言党政关系的矛盾情况。相反,他从矛盾的对立统一学说出发,深刻地揭示了政治领域存在的党政关系"二律背反"规律。对此,我们必须予以认真研究思考,在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经验的基础上给出科学的解释,以推动党政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