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2 毫秒
1.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能否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尽可能地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成为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农村问题矛盾突出、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成为我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认真分析和妥善解决农村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今年,成都市在积极应对“5.12”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就业压力的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优先战略为总揽,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工作重点,不断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确保了全市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但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实现充分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还需要在构建成都市充分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方面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陈蓉 《实事求是》2004,(6):12-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这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 ,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妥善协调各方面关系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健全工作机制 ,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4.
秦玉德 《奋斗》2005,(5):18-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推进劳动保障制度改革和事业发展的根本选择。劳动保障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线、最底线,也是社会稳定的保障线、标志线。只有充分做好劳动保障工作,解决人民群众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保障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补、弱有所助,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抓住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集中精力帮助群众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保障基本生活,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实现充分就业。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应当摆到和谐社会建设的突出位置。济南市城镇经济活动人口199万,农村还有50万相对富裕的劳动力需要转移,而目前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191万个,供需之间存在大约50万就业岗位的…  相似文献   

6.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下,迫切要求我们党努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在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不断创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7.
不断提高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人民内部矛盾是现阶段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应该看到,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与之相伴的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和问题也可能更多、更复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高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但是,在对抗性矛盾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社会里,这种理想只是一种幻想、一种愿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认真领会决议精神,结合我国改革发展的实际,科学认识和深入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社会自我改革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不断得到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基本适应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就是不断调整完善社会基本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9.
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社会的基本问题,也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胡锦涛指出:“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①无疑这是非常正确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  相似文献   

10.
在民族落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仍在扩大、社会分配不公之矛盾比较突出、医疗卫生事业薄弱、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日渐突出、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等方面问题仍在相当程度上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鉴此,现阶段也就有必要加快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夯实化解社会不和谐现象的物质基础;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构建起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社会安全网;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广泛开展平安建设,以便形成化解不和谐现象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一定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一、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现实中,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出现一些值得重视的新问题当前我国各种关系基本协调,政局基本稳定,社会基本和谐。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基本协调、稳定、和谐的前提下,人民内部各类关系和矛盾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新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在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不同程度地普遍得到实惠的情况下,人民内部一些关系与矛盾趋于复杂与…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其实践目的,就是正确判断、分析和解决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大力促进社会和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既协调稳定、又充满活力和动力的社会关系条件,为我们党长期执政奠定稳固、持久的社会基础,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体而言,就是统筹兼顾,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避免大的冲突,使全体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  相似文献   

13.
完善和谐社会的体制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创新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应通过制度创新,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形成合理、公正、有效的解决社会矛盾的新机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当前,应深化行政性垄断部门的改革,建立规范的利益表达、对话和协商机制,推进以规范政府行为为重点的政府职能转变。在改革中应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改革为经济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群众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要深刻认识做好群众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群众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社会发展问题上的具体应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这样的社会,最重…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日益突出的社会各阶层利益矛盾已影响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正确调适各阶层间的利益矛盾,为经济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党必须本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原则,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畅通信访渠道、培育合理的利益协调与表达机制;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构建维护社会稳定的"四位一体"工作责任机制,从而从全局的高度化解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良性运行、社会有序发展、人们和谐相处和安居乐业的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一科学论断,清楚表明了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深刻揭示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导核心、发展道路、实践主体和根本目的,为推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理想目标,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奋斗过程。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不是一个没有矛盾差别和利益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能够自我调节、化解矛盾并能够用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政治局25日召开会议,讨论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了会议。会议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和谐是一种关系。社会和谐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的发展是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及其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种深化的结果是人的需求得到不断地满足,利益得到不断地实现,能力得到不断地开发,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地得到改善,最终在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不断地化解和消融各种矛盾和冲突,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贯穿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0.
程伟礼撰文认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我国战略机遇期执政党建设的主旋律。和谐发展是预防经济增长黄金期衍变成为社会矛盾突发期和高发期的重要的执政纲领。然而,在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策略和实现途径上,却存在着不同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