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网络反腐是一种新型的舆论监督方式,实质是民众利用互联网络平台传递相关腐败案件信息,形成网络舆论引起民众对腐败案件的关注,其重要意义在于客观上可以有效督促相关国家权力机关对曝光腐败案件进行查处。网络反腐在中国的发展的十余年间其势头强劲,人民群众参与网络反腐的积极性较高,并且成果显著,有效遏制并打击了腐败。归结其原因主要有:互联网自身的优势对网络反腐的推动;现实利益诉求机制不健全;党和政府对网络反腐的认可和重视;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权力制约监督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相似文献   

2.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的反腐利器,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旨在分析当前的反腐现象,揭示出当前的腐败处于一种不可治理状态,深挖人性腐败的根源——恐惧与贪婪,恐惧的是信息的公开透明化,互联网正是可以从根源上彻底剥离权力对信息的垄断,网络反腐应运而生。信息公开之下的网络反腐何以可能,具体分三步走,第一走出不可治理状态。用秩序思维完善底层制度建设;第二,解决如何治理。新媒体下,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和反腐主体的良性互动搭建同一平台;第三,形成信用思维。新秩序下信用评价体制强化道德约束,进而形成信用思维,养成良好的信用习惯。最后,反映当下中国网络反腐的一些迷茫,未来的路是光明的,但路还长。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所有政府的通病,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造成巨大的破坏。在反腐实践中,传统反腐手段由于种种原因作用不明显、不充分,公众转而寻求网络进行反腐。网络反腐作为多元主体围绕反对腐败的共同行为,有其显著的特点和优势,但也存在着职能定位不清、运作机制不健全、主体意识和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困境。加强和推进网络反腐应进一步建立完善的法律机制、构建网络反腐的制度支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构网络反腐伦理。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强调,我国将从运动式反腐、治表式反腐逐步向法治反腐、制度反腐推进。随着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法治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反腐败,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反腐败的根本路径在于社会公众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时,"腐败赦免论"与"高薪养廉"为公权力的腐败提供了两个解决策略,这两种策略也将成为反腐败根本路径实现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网络反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反腐方式与方法,自2002年以来,学术界对网络反腐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国内对网络反腐的研究聚焦在网络反腐的内涵、网络反腐兴起背景与发展历程、网络反腐利弊、网络反腐运行机理及网络反腐规范发展对策等方面,并就网络反腐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建议。国内对网络反腐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需进一步深化。主要表现在:网络反腐成为研究热点,但仍需加强对网络反腐学理的探索;网络反腐研究视角比较狭隘、方法单一,须引入多视角、多方法展开深入研究;网络反腐的相关制度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
网络反腐是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方式,是反腐败事业的新方式。或者说,网络反腐,是社会政治主体为了追求现代社会的核心政治价值,通过网络来揭露、曝光和追查各类腐败行为的活动。与传统反腐方式相比,它具有公开、快捷、透明、高效等多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时代公众参与反腐,揭露与监督的局面日益形成并成效初显。本文将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从网民自身、网络发展及政府层面等方面分析自媒体时代公众反腐在操作层面和制度设计上存在的问题。随着公众参与反腐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着力从不断提升网民的综合素质、加强网络媒体自身的建设、形成良好的法律制度规范、完善政府的应对处置机制等方面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与具体措施,更好地发挥好网络反腐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从人类社会有了剩余产品,腐败就同人类如影形随。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腐败现象花样百出,反腐方式也各具特点。概而言之,中国古代反腐有四种:"权谋"反腐、清官反腐、重典反腐、"台谏"反腐。综合这些反腐模式,可以得出两点启示:即从技术层面吸纳古代一些反腐之"术",从"道"的层面建立现代民主的"权为民授"体制。  相似文献   

9.
法治视阈下制度反腐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败在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从运动反腐到权力反腐,反腐措施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制度反腐,是用制度和法律的手段制约与监督权力的行使,以反对腐败的一种防治方法.为了保证制度反腐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从完善立法、透明执法以及齐备监督机制等三方面来做努力.  相似文献   

10.
正关于当前的反腐,有两种声音不可不重视。第一种声音是质疑反腐的直接成本。国民一方面对当前的反腐运动给予肯定,因为他们三十多年来的确没有看到这么大的反腐动作;另一方面他们相信仕途之人大都有非规则性谋利的行为,这些行为严格起来大都可以界定为腐败。然而,当今中国正行进在法治轨道上,当怀疑一个官员腐败时,必须搜集到充足的证据,必须走复杂的流程,  相似文献   

11.
网络反腐是当代的党务新词。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反腐蕴含着积极的宪法意义。网络反腐彰显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应当通过宪法引领网络反腐的制度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对网民及网站的管理引导,实现网络反腐与传统反腐方式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12.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为网络反腐提供了技术土壤,也为网络反腐创造了一定的政治环境。尽管网络反腐使一批腐败官员戏剧性落马而彰显出其在反腐斗争中的作用,但网络反腐也存在着夸大事实、虚假舆论、恶意举报等问题。具体分析网络反腐的利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利用网络积极引导大众舆论,增强网络在反腐斗争中的实用性,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网络反腐作为对传统反腐形式的变革和创新,有利于公民积极有序的政治参与,可以推动腐败案件的查处,有利于政府官员廉洁从政。但是,网络反腐运行中也有明显的缺陷。针对网络反腐的无序状况,迫切需要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网络反腐制度体系,将网络反腐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实现网络反腐与传统反腐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加强网络反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阵地。目前制约网络反腐功能发挥涉及网络、网民、治理腐败部门、党政部门、立法等多方面因素。必须积极肯定和引导加强网络反腐,完善网络舆论监控系统,加大政府网站的透明度,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加强网络反腐立法,加强对网络从业人员和网民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道德观教育。  相似文献   

15.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舆论监督形式,虽有其效度,但也有其限度。网络反腐自身要得以健康发展,一个首要的前提则是需要各类社会政治行为主体增强对其正确认识。正确认识网络反腐,不仅包括对网络反腐基本内涵和内在性质的认识,而且还包括对网络反腐运行机理、功能效限及其与制度反腐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进一步普及,网络成为反腐利器,逐渐从反腐败的幕后走向前台,从民间走向官方。微博、微信、博客等网络工具成为网络反腐的技术手段和有效途径。但是,这些网络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如技术异化、网络暴力和信息失真的可能,从而影响到实际反腐中网络技术的运用和腐败治理的效果。因此,要不断推动网络反腐技术运用的理性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17.
制度反腐是人们在长期的反腐实践和反腐学术研究中得出的总结性认识。但是,通过制定反腐败的法律法规打击腐败和通过国家法制体系建设来控制腐败是有区别的。在现有的反腐理论研究中,这个问题不是被忽略了,就是被混淆了。为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区分“制度反腐”和“反腐制度”这两个概念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纵观古今中外,腐败现象的产生都必须经过三道关口,一是想不想腐败——思想关;二是能不能腐败——制度关;三是敢不敢腐败——法制关。要彻底反腐,就要把关好这三道关口,即要从三个方面去抓:一要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把好思想关,使之不想腐败;二要搞好制度建设,把好制度关,使之不能腐败;三要搞好法制建设,把好法制关,使之不敢腐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网络反腐作为我国公民新型的监督方式与反腐手段,对推进反腐败事业与落实公民民主参政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当前对网络反腐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公权力的跟进,其法定依据仅为从支配、管理角度出发的政府临时性文件。网络反腐要在真正发挥反腐实效的同时,又兼顾社会公众的其他合法权益,就必须以相对独立的制度定位,在我国当前反腐败制度体系下,进行理性的制度设计,并与权力反腐相互促进,共同走制度反腐的法治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微博作为当前最为便捷、高效的沟通平台,在网络反腐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微博反腐属于民间反腐的一种新形式,其产生有赖于技术的发展和民众传媒意识的觉醒,从作用机理的角度分析,微博上曝光的反腐信息和线索首先要形成网络舆论压力,进而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最终导致官方反腐机构的介入。但同时也应当看到,目前的微博反腐也暴露出内容过于娱乐化、易形成道德审判、依赖官方机构的介入等问题,因此应当在完善基础制度建设、构建微博反腐平台等反腐制度建设上着手,更好地将被动的网络反腐与主动的官方反腐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