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神圣家族》是第一部阐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经典著作,研读《神圣家族》,可以梳理总结出共享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历史由人民群众创造;共享是群众现实利益的必然要求;群众观理顺了共享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共享"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分配规律的必然拓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演进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最新体现。将其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教学内容的路径主要有:一是实现"共享"发展理念与"阶级利益"观点之间的对接;二是实现"共享"发展理念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之间的融合;三是实现"共享"发展理念与"剩余价值理论"观点之间的结合;四是实现"共享"发展理念与"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观点之间的融通。  相似文献   

3.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不断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后,列宁紧密结合俄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共享发展的理论。将"全体劳动者"视为共享发展的享受主体,通过"利用资本主义"的创新途径实现俄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共享,这些构成了列宁共享发展思想的理论精髓。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凸显了共享发展研究的重要价值。列宁的共享发展思想作为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来源之一,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和梦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对法治提出了更高要求,法治需要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有更大作为和更大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的战略高地上,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要求上,基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考量,强调共享发展,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的新概念。共享发展理念实现的前提是良法之治,共享发展理念实现的关键是科学立法,共享发展理念实现的保障是一体遵行,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原则,这是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阶段和环境变化,战胜我国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带来的各种困难、矛盾和挑战,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体系完整,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光芒,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对做好云南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民共享思想作为习近平共享发展思想四大组成部分之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决定了发展为了人民,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蕴含着发展依靠人民,共同富裕要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中,"全民共享"的主体要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进行全面分析,既要"覆盖广",又要"超时空"。将习近平全民共享思想从理论变为现实,需要社会各方从精准扶贫、完善制度、加强宣传等方面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8.
统一战线、统战工作处理好与共享发展的关系,要确立共享发展的统战理念,创新共享发展的统战思维,提高共享发展的统战能力.共享发展的统战理念以共享发展为价值取向,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当好人民公仆的服务理念、公平正义的民主政治理念.共享发展的统战理念为"大团结大联合"的统战主题增添了新内涵.共享发展的统战理念要求统战工作者树立统筹思维、底线思维、问题意识等辩证思维方式,提高服务能力、统筹能力、跨界能力等共享发展的统战能力.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由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享受。"共享"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公正"是执政党保障人民实现"共事"的基础条件;公正与共享互为依存,本文从共享实现的条件,探索实现共享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作用和推动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诉求,贯穿在十八大以来党的各项发展战略和布局中。"共建共治共享"是党吸收现代治理理念并结合中国发展现实所建构的适应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社会治理模式和治理体系。"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旨趣,"以人民为中心"构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价值内核和逻辑主线。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强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为我们今后5年、15年乃至更长时期各项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主要是围绕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社会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发展公平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从哲学层面上剖析"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发现其蕴含着实事求是的理论本质,各个发展理念分别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联系观、规律观、系统观、人民至上的理念。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需要以创新为先导、以协调为前提、以绿色为要求、以开放为关键、以共享为目的,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五大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协商民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开展广泛协商,形成共识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共享发展理念和协商民主建设在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方面有高度的契合性。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协商民主建设,对增强协商民主发展动力,厚植协商民主发展优势,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1+5+50"。所谓"1",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后五年党和国家各项任务,归结起来就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5",就是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规划的灵魂。《建议》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围绕五大发展理念来谋篇布局,提出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50",就是《建议》中提出的一系列战略、工程、计划、行动和新的制度安排,加起来大概有50项,包括十大计划、十大行动、十大工程等。  相似文献   

15.
"共享发展"理念作为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追求,它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念和根本宗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终极追求。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共享发展"的思想保障、民意基础和政治动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把握"共享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数字     
<正>2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2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5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要遵循6个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5个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这一背景下,厘清"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内涵,探讨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相关问题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早期人类自由研究的重要著作,间接提出了人的本质在于自由的观点,得出了国家、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重要结论;"中国梦"思想继承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人性理念内涵,进一步提出了发展为了人、发展要依靠人,发展要以人民的幸福为出发点和落点的主张;"中国梦"思想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人性理念在唯物史观、科学方法论、理论实践应用意义等方面一脉相承,并在国情特征、具体诉求、价值共识性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人性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  相似文献   

20.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提出是对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理念的延续与创新,其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理论特征与时代意涵,反映了社会治理理论已从机制创新、架构完善推进到格局营造、制度建设的新阶段。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顾梳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理念,可以发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立场仍然是其最为鲜明的价值依归,同时其具有"主体关系多元协同""治理机制协商共治""治理成果全民共享"的丰富时代意蕴,推动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则是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