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时读白居易一首七律,至今难忘,那七律是:“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黾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下士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首诗充满了辩证法,叫人不要以一人一事看待人和事。这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极难。在我幼时受的是奸忠贤愚廉耻等营垒分明的教育,到了后来,更就剩了好坏两字,凡革命的就是好的,不革命就是坏的,非此及彼。不光人们,我们后辈也莫不如此,一看电视就要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现在想来,我们的头脑真未免过于简单了,生活如万花筒般的复杂,非此即彼的思…  相似文献   

2.
通过篡逆、居摄与禅让即真三阶段,王莽完成了由权臣向摄政宰衡、再到假皇帝、最后受禅为真皇帝的三大飞跃。篡逆是对春秋权臣篡逆弑君的模拟;居摄是对三代周公与殷商伊尹摄政的模仿;而禅让则是对五帝禅让的效仿。王莽的每一次复古都意味着对其前一次认识的否定,通过这样的否定之否定,终于在复古路的尽头找到了权臣改天换日的最佳途径———禅让。王莽的禅让不是对尧舜禹时代原始禅让的简单模仿,它是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即封建王权专制制度下朝代更替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周绍华 《人民论坛》2014,(11):189-191
王莽是在西汉后期儒家社会政治地位上升、社会政治环境急剧恶化背景下产生的人物。他沿着儒家教义打造的阶梯登上政治权力的巅峰。然而,当他试图以儒家经典中的古代制度改造现实社会时却遭遇失败。如果将王莽事迹和其身处时代结合起来研究,就会发现王莽并非乱臣贼子,而是一位虔诚的儒家信徒和失败了的改革家。  相似文献   

4.
周绍华 《人民论坛》2014,(4):189-191
王莽是在西汉后期儒家社会政治地位上升、社会政治环境急剧恶化背景下产生的人物.他沿着儒家教义打造的阶梯登上政治权力的巅峰.然而,当他试图以儒家经典中的古代制度改造现实社会时却遭遇失败.如果将王莽事迹和其身处时代结合起来研究,就会发现王莽并非乱臣贼子,而是一位虔诚的儒家信徒和失败了的改革家.  相似文献   

5.
一 古人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倘若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说的是知人之难。古人又说,盖棺论定,一个人死了,就可以给他下结论了。但是也不尽然。 例如,对陈其美的评价。解放后曾因批判蒋介石而批判陈其美,把他说成流氓头子。上世纪80年代,大家为陈其美抱不平。因为陈其美是1916年被袁世凯的特务  相似文献   

6.
韦弦 《台声》2005,(1):24-25
12 月初,陈水扁再次提出 2006 年修宪之后,美国人终于坐不住要出来灭火了。而陈水扁一看到美国人的严肃劲儿,着实吓了一跳,也不得不赶紧往后退。这一幕戏,让我联想到一些关于面具与脸谱的说法。 笔者的专业与研究面具和脸谱相距甚远,但最近读了一篇讲到脸谱与面具的文章,突然悟到其中大有学问。文章说到,古代艺术家根据自己的观察,将人类的面部表情定型下来,成为京剧或戏曲的脸谱。这些脸谱反映古人忠贤奸愚,一目了然,美丑善恶,大致可辨,基本上是那个时代的人物写照。 所以,文章认为,脸谱与面具的最大区别在于:脸谱,在戏剧舞台上,主要作用是…  相似文献   

7.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之子伯禽受封到鲁国,三年之后才向周公报告治理情况。当周公询问何以如此迟缓时,伯禽回答说:变更那里的习俗,改革那里的礼仪,服丧三年才能够免除,所以晚了。当时太公(吕尚)受封到齐国,只过了五个月就向周公汇报治理情况。当周公询问何以如此迅速时,太公说:我简化了君臣之间的礼仪,顺应了当地的习俗,得到了百姓的拥护,所以这样迅速。听了鲁、齐两国不同的情况,周公叹息道:唉,鲁国的后代大概要北面事奉齐国了!  相似文献   

8.
王驰 《传承》2009,(13):52-53
脸谱非小技,凡一人之身份、年纪、性情美丑皆昭然于一面。至于摹写须眉,点染丹青均有谱可依。方正为整,邪癖点破,少壮做方,老衰成圆,无一形不寓褒贬;红忠、白奸、绿莽、黑憨,无一色不辨忠奸。  相似文献   

9.
中国皮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奏的悲欢离合调,演的历史奸与恶,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一张牛皮演绎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这段文字是对融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为一体的皮影艺术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0.
说“忠”     
任人唯亲是封建时代用人制度的痼疾。时代发展到今天 ,这种用人制度一直未绝迹 ,只不过上面又遮上了一层帷纱———任人唯“忠”。“忠”比“亲”带更大的隐蔽性、迷惑性 ,不易被人看出。它可以不同地域、不同宗族、无亲无故 ,没有老同事、老同学、老上级、老邻居的嘱托、求情。有权任官的官只要觉得对方平日“忠”于自己 ,知恩图报 ,听话 ,易驾驭 ,就可提拔重用。这样 ,往往会忽视对方的德、才、学、识 ,提拔起来对提拔者或许会有益 ,但被提拔者往往会成为庸才或奴才一类人物。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 ,都是我们所提倡的。但对某个领导…  相似文献   

11.
三国人物因何单名多人的名字本是代号、单名、复名无所谓,但在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后,由于实施复古改制政策,倡导单名贬复名,致使三国人物多单名。原来,自西周起就出现避讳之习,凡君主与尊长的名字、下人或后人不直书或直说,必须用其他方法叵避。为了减少讳字,后...  相似文献   

12.
万文兴 《传承》2008,(14):80-81
《汉书》中的王莽在人生不同发展阶段有着忠臣孝子、政治野心家和乱臣贼子三种不同的形象。王莽前期的行为给人以忠臣孝子的良好形象,借此在官场如鱼得水,青云直上;发迹后的王莽野心勃勃,代汉自立;在挽救新朝的危机中未能成功反而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本文立足《汉书》,以王莽的人生进程与班固对王莽评论的变化为主线,剖析王莽形象在《汉书》中的三重变奏。  相似文献   

13.
张弼元 《前进》2000,(8):48-48
为政之要 ,治国之道 ,在于用人。一个朝代 ,一个国家的吏治如何直接关系它的盛衰兴亡。在中国历史上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当朝廷政治清明 ,任用忠良时则社会稳定、国家昌盛 ;当朝廷昏暗 ,任用奸佞时则社会动荡、国家衰微 ;当一个朝代吏制腐败、官场黑暗 ,忠而见弃、奸而得宠 ,贪官污吏穷凶极恶、横行不法时 ,这个朝代往往也就气数将尽、走向未路了 ;最为甚者则是昏君、暴君与奸佞之臣共同导演的一幕幕亡国悲剧。唐太宗是中国封建时代少有的明君 ,他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 :“治安之本 ,惟在得人” ,“用得正人 ,为善者…  相似文献   

14.
正说起德云社老大,肯定是郭德纲。无论怎么强调"三分逗,七分捧",于谦只能是德云社的第二号人物。如果说郭德纲是个毁誉参半的第一名,那于谦就绝对是个无差评的第二名。人们都喜欢做老大,不喜欢做老二,"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其实,做老二的人,好像一座桥、一瓶润滑油。一个团体,若能有这样的灵魂人物,气氛必定和谐。若性格不适合做老大,硬要争那口气,反而会起反作用。做优秀  相似文献   

15.
邓群 《传承》2004,(6):32-34
“治国之道,惟在用人。”如何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让人才发挥最大的作用,收到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真正做到人尽其才,这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根本所在,也是各行各业工作取得成功的一条关键性的经验。一、揽才的重要性1.揽才兴业古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这样的认识。《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周公在周盛时,天下太平,四夷宾服,犹且吐哺捉发,以纳天下贤士。”在周公看来,能否揽到人才…  相似文献   

16.
<汉书>中的王莽在人生不同发展阶段有着忠臣孝子、政治野心家和乱臣贼子三种不同的形象.王莽前期的行为给人以忠臣孝子的良好形象,借此在官场如鱼得水,青云直上;发迹后的王莽野心勃勃,代汉自立;在挽救新朝的危机中未能成功反而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本文立足<汉书>,以王莽的人生进程与班固对王莽评论的变化为主线,剖析王莽形象在<汉书>中的三重变奏.  相似文献   

17.
捋一捋北京宋庄艺术村的家史。1994年最先扎根的几位资深“村民”.都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扛鼎人物。其中,“教父”栗宪庭和“光头”方力钩已然名满天下.但这花名册上少不了另一位重量级人物,此人貌似没前两位流行。怪就怪他缺一生猛雅号,艺术圈里的大佬是这样表扬他的:刘炜一中国当代最有“才情”的画家。  相似文献   

18.
《春秋》2020,(1)
正王莽(前45—23),字巨君,山东济南章丘龙山平陵城人,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侄、新都哀侯王曼次子。原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重要成员,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激化,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末年,天下大乱。地皇四年(23)秋,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王莽共在位15年,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朝代之一。  相似文献   

19.
《公民导刊》2010,(1):52-52
<正>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一则点评:凡是对国家有利的事,只要知道了,就莫不尽力而为,这就是忠。"天下为公"是孙中山先生的名言,激励了无数革命志士。在两千多年前,古代先贤就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并定义为"忠"。但是我们今天的"忠",并不是为了封建帝王,而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我们时刻需要牢记的。  相似文献   

20.
略论高校民主党派新一代代表人物的思想特点及其教育培养孙传忠高秀兰陈玉珍高校民主党派新一代代表人物的思想主流是明晰、正确的。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多党合作的社会政治制度,特别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深表赞同;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