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益分化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同时也是利益分化不断加剧的过程.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协调利益关系、缩小利益差距、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只有通过政治、经济和社会职能的转变,才能缓和社会冲突、协调社会矛盾、防止利益的过度分化,从而积极稳妥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主要是政府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对社会利益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目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上的利益结构也不断分化组合,这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却也导致了一些政府过分追求利益最大化,从而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严重的影响,偏离了基本的价值取向。因此,如何将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合法利益进行有效控制,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文章将从政府利益的概念与特征开始进行探讨,并以利益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博弈论等方式对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从而为公共政策制定的不断改进而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目标。当前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存在社会群体利益不断分化的现象,这就需要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和公共利益代表的政府,充分发挥其调控功能,加大利益协调与整合的力度,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  相似文献   

4.
政府职能与人民利益表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解决政府职能与人民群众利益表达的关系问题。在计划经济年代,主要是政府替人民群众进行利益表达。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日益复杂。这时,政府已无法包办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了,应该下大力气去教育、引导和帮助人民群众自己表达利益,并为他们提供各种通畅而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这也是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构筑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国家自主性是指国家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应当超越于社会各种特殊利益的要求,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而自主行动。在当前我国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分化与冲突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建设一个具有超越性和自主性的政府,是形成和维系和谐的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但现实政治生活中利益关系的失衡,造成了国家自主性的双重困境,即国家自主性的不足和国家自主性的无限增长,损害了社会公正的价值取向。为达致社会各群体间的利益均衡状态,我们应着力构建宪政框架下有限合理的国家自主性,实现转型社会的利益协调与整合。  相似文献   

6.
伴随市场转型而出现的社会结构与利益关系的分化,使当下中国进入了一个“矛盾凸显期”.两种基本的矛盾形式——官民矛盾与劳资冲突对既有的利益协调机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不但造成局部领域的失序状态,而且也使“维稳”的经济和社会成本越来越高.作为对这种挑战的回应,各级政府从公共政策领域和政府过程优化两个维度做出回应,力图建构一种...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与组合,尤其是各种利益的分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有着双重影响。因此,在新的利益格局形成过程中,应积极构建系统的利益协调机制,以确保利益表达、利益竞争和利益实现的有序,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经进入一个社会结构多元化和利益群体分化的时代,而多样化的利益必然需要协调。资源需要整合,个人需要重新获得归属感,各种思想观念需要对在协商和对话中形成共识。客观上要求必须有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理方式,才能协调各方关系,提供生活秩序,适应发展的需求,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目前我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而进一步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突破口。在于健全社会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9.
所谓利益整合,就是通过对利益主体间利益关系的协调,缓和矛盾和冲突,形成利益共同体的过程。文章通过阶层分化积.角研究构建利益整合钡制的必然,探讨利益整合在阶层分化中的因素与定位,提出构建以利益表达机制为重点的执政党内、民主党派间、社会各阶层中的利益整合新方式。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的利益分化是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利益分化对改革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迫切需要政府对利益分化进行整合。大体来说,政府整合的途径主要是利益驱动、利益分配、利益表达、利益补偿、社会自治等五个方面。政府整合的同时还需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来对整合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保证整合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益范畴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现实与理想、历史与当代的统一。关注利益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所在,马克思分析矛盾问题的基点是如何处理利益关系问题。改革开放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拉开了差距,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但是,新时期我国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利益分化与重组的时代,各种利益矛盾突显。在这样的时期,调节好利益关系是处理好党群关系的关键,它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以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于报案、控告、举报、投案、移送的治安案件应当依法受理,它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预防违法犯罪,保护合法权益,教育和处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是人民的意志,而且也升华为执政党的主张。在这个利益分化的时代,如果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将成为社会不稳定甚至动荡的根源。自由与和谐是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社会价值,我们应当从法律制度层面加强弱势群体的人权保护、实现利益的公平分配、创造社会自治机制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地方利益冲突已是我国社会矛盾的一大焦点。建设好地方服务型政府,有效化解地方利益矛盾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理性选择,是我国政府转型的重要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构建面临诸多困境:"服务为民"理念缺失;公共服务市场化滞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偏低;政府部门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不协调;政府绩效管理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重塑"公民本位"、"服务为民"服务理念;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提升地方政府服务供给水平;健全公民有序参与机制,防止公共权力异化;健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实现"政府本位"回归"社会本位";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建立地方服务型机关等是建设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格局的多元化,社会利益结构间的不同步性和不均衡性日益明显,利益矛盾日趋复杂;转型过程中公共利益表达机制的不足与缺失已成为制约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构建畅通有序的公共利益表达机制,使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和规范,避免具有破坏性的利益表达方式,是党和政府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无直接利益冲突”与我国的社会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转型的加快。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如贪污腐败、社会不公、贫富分化等不断凸显.不同利益群体问的博弈日趋复杂和激烈。部分社会群体的被剥夺感增强,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责任心流失,利益诉求机制的相对低效和缺失等,导致“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近年来频频发生.矛头直指各级党政机关,少数事件甚至最终演变成大规模的群体骚乱,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社会治安秩序,而且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局。必须对其予以密切关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利益表达渠道的畅通,缓解社会不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相应的社会预警机制,努力把“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7.
能否正确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并实现利益的整合,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合理协调不同利益群体关系,是提高地方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是各阶层利益相对均衡。工资协商共决,是工会维权的核心举措和基本手段;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是工会维权的相关领域。这是工会在调整社会利益格局中两个基本支点。各级政府在调整劳资利益和社会阶层利益中,运行手中行政权力资源,提供相应制度配置和物质保障,充分发挥工会的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之历史源流与宪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西方古典和谐社会思想有较大差异:中国古代思想家形成了一套以“和谐”为根本价值基础的完整理论体系,其中涉及社会理想、伦理道德、治国理念、民本思想等等;西方古代的合谐思想包含公平与正义、城邦公民的公共利益、限制君主权力滥用等系列内容。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格、保障人权、体恤人性与追求人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宪政的根本价值内核也在于将人置于崇高的地位,二者相通之处都在于凸显人、尊重人、保障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既是和谐社会的评判标准也是宪政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公共利益是全体公民的利益,是社会整体的利益。只要违法者的违法行为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对不特定的人的合法权益构成损害或具有损害的潜在可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利起诉违法者以保护公共利益。理想的公益保护模式应该是,以国家保护为主力军,动员一切社会力量保护公共利益。我国法律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仅限于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诉讼法支持,这就使得公共利益的保护在我国成为一个缺欠。我国应顺应国际化潮流和我国实际,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其基本内容为行政公诉和民众诉讼并存。在未来的公益诉讼制度建立中,我国应在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中,将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明列于相关法条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