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藜 《法制与社会》2016,(6):261-262
中国现行法律多倾向于保护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隐私权,对于医生的合法权利保护不足。加上社会歧视和医源性歧视难以消除,以至于发生多起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隐瞒病情病史就医的事件,给医护人员甚至公众健康带来潜在威胁。本文认为只有解决知情权与隐私权、人身权与人格权、公共权益与私人权益之间的冲突,结合法律制度、伦理道德、权益理论和保险机制,才能在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权利与医生权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2.
●防治艾滋,政府有责●“防艾”知识须广为宣传●不得歧视艾滋病人●相关公共场所须放安全套●医院不得拒诊艾滋病人人们对艾滋病可谓“谈虎色变”,预防艾滋、防治结合是各级政府的大事。国务院2月12日公布了温家宝总理签署的《艾滋病防治条例》,《条例》规定了各级政府防治艾滋病的责任,并明确了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权利和义务。该条例于2006年1月18日经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本文通过对这一法规的解读,以助于大家更好地直面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理解艾滋病防治的有关程序。政府“防艾”…  相似文献   

3.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就逐步制订了一系列有关艾滋病控制的法律、法规、规章,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艾滋病控制的法律制度,包括艾滋病的预防、监测及艾滋病患者的保护等。不过,由于大多数法规制订于八十年代,立法时主要以预防和监测为基本内容,而对于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权利与义务、公民健康与个人权利的关系、保护与反歧视、强制筛查、艾滋病传播中的刑事责任等内容缺乏具体规定。随着九十年代我国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人数的不断增加,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艾滋病控制法。鉴于现行的《艾滋病监测管理若干规定》仍属行政法规,其法律效力低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订的正式法律,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应当在借  相似文献   

4.
正广受社会关注的江苏省首起、全国第五起反艾滋病(ADIS)就业歧视案在历经10个/月后终于以和解结案,被告对原告进行口头道歉,原告同时获赔4万元。"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偏见与歧视。"原告的一句话,道出了因艾滋病而受到就业歧视的被歧视者  相似文献   

5.
清除艾滋病歧视,不仅要在科学上普及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更要从社会道德层面为艾滋病“驱魅”。第二十二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前,我国发布首份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歧视状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的一组数字令人关注:在知晓感染者身份后,1/4的医务工作者、超过1/3的政府官员和教师持有负面和歧视态度。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组数据触目惊心:自从1985年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以来,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近百万人。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染的4大途径之一,而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防止艾滋病等性病的传播。可是推广安全套的做法却引起轩然大波。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但无论如何有一个事实我们不能不承认:生命健康和安全高于一切!推广使用安全套毕竟又使我们在阻击艾滋病等性病的传播上多了一个手段!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组数据触目惊心:自从1985年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以来,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近百万人。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染的4大途径之一,而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防止艾滋病等性病的传播。可是推广安全套的做法却引起轩然大波。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但无论如何有一个事实我们不能不承认:生命健康和安全高于一切!推广使用安全套毕竟又使我们在阻击艾滋病等性病的传播上多了一个手段!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组数据触目惊心:自从1985年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以来,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近百万人。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染的4大途径之一,而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防止艾滋病等性病的传播。可是推广安全套的做法却引起轩然大波。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但无论如何有一个事实我们不能不承认:生命健康和安全高于一切!推广使用安全套毕竟又使我们在阻击艾滋病等性病的传播上多了一个手段!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组数据触目惊心:自从1985年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以来,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近百万人。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染的4大途径之一,而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防止艾滋病等性病的传播。可是推广安全套的做法却引起轩然大波。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但无论如何有一个事实我们不能不承认:生命健康和安全高于一切!推广使用安全套毕竟又使我们在阻击艾滋病等性病的传播上多了一个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界定出发,分析了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受教育权获得保障的国际法与我国法律法规政策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受教育权受到歧视的社会现实和原因,试图从社会控制的角度分析对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受教育权反歧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少数人权利的保护问题是关系人类自身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少数人权利既是一项消极权利,又是一项积极权利。政府既要禁止干涉并采取宽容政策,也要提供积极保护。但为了避免形成反向歧视, 政府在对少数人实行积极保护时, 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国际社会重视并切实保护少数人权利, 是少数人权利发展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卫生法制》2013,(1):54-54
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0日上午来到设在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榴园分中心的北京市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第七门诊部,看望艾滋病患者,参加艾滋病防治志愿者培训交流活动。习近平强调,艾滋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艾滋病的无知和偏见,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全社会都要用爱心照亮他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所谓"学历歧视",大概和其他"XX歧视"一样,隐含着"优待"和"歧视"两个方面,不是歧视学历,而是对人的一种不正确的评价,其特征是"惟学历论",不管某个人真实水平、付出多少、贡献大小、潜力如何,也不管什么人格、权利上的"人人平等",你值个什么价,拿本本来瞧瞧。求治之道,首于用贤。任何游戏规则的制定,都应当为游戏目的来服务。人才的产生,可能来源于学校,也可能来源于学校以外的社会实践。本期我们就来谈谈"学历歧视",这个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学历随说     
所谓“学历歧视”,大概和其他“XX歧视”一样,隐含着“优待”和“歧视”两个方面,不是歧视学历,而是对人的一种不正确的评价,其特征是“惟学历论”,不管某个人真实水平、付出多少、贡献大小、潜力如何,也不管什么人格、权利上的“人人平等”,你值个什么价,拿本本来瞧瞧。求治之道,首于用贤。任何游戏规则的制定,都应当为游戏目的来服务。人才的产生,可能来源于学校,也可能来源于学校以外的社会实践。本期我们就来谈谈“学历歧视”,这个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所谓"学历歧视",大概和其他"XX歧视"一样,隐含着"优待"和"歧视"两个方面,不是歧视学历,而是对人的一种不正确的评价,其特征是"惟学历论",不管某个人真实水平、付出多少、贡献大小、潜力如何,也不管什么人格、权利上的"人人平等",你值个什么价,拿本本来瞧瞧。求治之道,首于用贤。任何游戏规则的制定,都应当为游戏目的来服务。人才的产生,可能来源于学校,也可能来源于学校以外的社会实践。本期我们就来谈谈"学历歧视",这个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所谓"学历歧视",大概和其他"XX歧视"一样,隐含着"优待"和"歧视"两个方面,不是歧视学历,而是对人的一种不正确的评价,其特征是"惟学历论",不管某个人真实水平、付出多少、贡献大小、潜力如何,也不管什么人格、权利上的"人人平等",你值个什么价,拿本本来瞧瞧。求治之道,首于用贤。任何游戏规则的制定,都应当为游戏目的来服务。人才的产生,可能来源于学校,也可能来源于学校以外的社会实践。本期我们就来谈谈"学历歧视",这个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算法内置性编码凝视、支撑算法运行的训练数据之偏差以及算法黑箱带来的程序透明度缺失是导致算法歧视的技术性原因,进而引致权利失衡,使权利成为缺损状态.为保障权利行使,本文认为应当确立算法公平理念,并明晰算法歧视法律规制的技术环节,建立以权利失衡的矫正为中心的法律规制模式作为算法歧视法律规制的路径选择,并从明确筛选训练数据的...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与社会》2003,(6):4-6
“平等就业”是公民劳动权的基本内容,也是“人生而平等”这一人权理念在劳动法上的体现。“就业”关乎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每一个有劳动能力又愿意工作的人都应有获得工作的权利,并且这一权利不因个人性别、年龄、民族、宗教信仰、国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歧视是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就业歧视则使一部分社会成员减少应得的收入,丧失较好的工作机会,以致被剥夺就业的权利,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规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而反就业歧视法制相当落后。就业歧视的本质特征是没有正当理由的差别对待,法律禁止就业歧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平等就业权并实现社会正义。在市场化就业背景下,反就业歧视必须正确处理用工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这对“轴心”权利的相互关系。我国应当以正面赋予劳动者平等就业权作为反就业歧视的权利基础,以准确界定就业歧视作为反就业歧视的中心任务,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层面逐步建立健全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规控体系。  相似文献   

20.
"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每个有劳动能力又愿意工作的人都应有获得工作的权利,这一权利不因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是目前公民平等就业受到诸多限制,就业歧视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