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治理通货紧缩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期能对我国经济尽快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通货紧缩,这不仅是中国面临的新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新现象。中国的通货紧缩是在全球性生产过剩,周边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经济急速下滑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出现的。当前通货紧缩的产生,是我国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矛盾在新形势下的集中反映。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长期低效与社会改革不配套所致。因此,治理通货紧缩的关键是从供给方着手。一方面,通过调整和优化供给结构,提高有效供给;另一方面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们的经济预期,扩大有效需求。最后,通过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拓宽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3.
持续 10余年之久的日本经济萧条 ,近年又与通货紧缩交织在一起 ,演变为一种通货紧缩性经济萧条。以物价水平的全面、持续下跌为标志的通货紧缩 ,在近年日本正呈愈演愈烈之势 ,且治理难度极大 ;而日本的经济萧条也在趋于恶化 ,其主要表现包括衰退过程空前严重、回升势头极其微弱 ,失业率逆周期性攀高 ,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破产空前严重 ,及股市地价双双暴跌等 ;且在通货紧缩与经济萧条之间 ,还形成了多层面的恶性循环 ,其中主要是通货紧缩与消费低迷、通货紧缩与失业加重、通货紧缩与企业困境、以及通货紧缩与财政危机之间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通货紧缩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且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长期性问题。通货紧缩是一种内在的长期性趋势,是供求矛盾和体制矛盾长期累积的综合体现。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应以反通缩为主要目标,实现两个重点:一是把扩大就业、刺激消费和积极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结合起来,以遏制目前的通货紧缩;二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以求“治本”。  相似文献   

5.
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通货紧缩的三个原因: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的约束机制已得到加强并发生了作用;②对通缩的认识准备不足,后来的积极政策没有收到预期效果;③在实际操作上,多重目标同时推进,政策效应彼此抵消。文章提出了对通货紧缩治理的三个对策:①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推进国企战略重组;②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③鼓励私人直接投资,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营造就业大环境。  相似文献   

6.
1998年,中国经济形势出现了通货紧缩的征兆,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也相应地由“适度从紧”转为“扩大内需”。本文分析了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对经济发展的危害,并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制约通货紧缩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层社会治理是考验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以政府主导为基本原则,在治理理念、主体格局、法规体系、运行机制等方面仍需改进,需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较全面地探究基层社会当前存在的普遍性的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8.
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出口大幅度滑坡,决定了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当前制约我国国内需求扩大的因素是:产业结构调整受阻、市场需求疲软、乡村城市化滞后、所有制结构变革尚未到位以及通货紧缩削弱了货币政策效应等。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治理在当前阶段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社区治理理念是在实践过程中,在理论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社区管理、社区建设新思路。我国当前阶段的社区治理仍面临诸多挑战,社区治理本体——社区类型多样,社区治理的三大主体——政府、居民(尤其是业主阶层)、社区组织都难以适应新阶段社区治理的需要,可以从涵养治理资源、重构治理结构、建设参与机制、建立组织保障四个方面进行社区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通货紧缩是个新的经济问题。目前,关于通货紧缩,还有很多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本文以物价下跌或商品供应量缩减来判断通货紧缩,并认为通货紧缩只要不超出限度,也会有利于经济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无好坏之分 ,只有正负效应 ;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存在并存和反向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论述了我国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通货紧缩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其是否出现,其特征、成因以及中国现阶段应采取何种对策等等,经济学界对此提出了众多真知灼见。在此归纳总结经济学界和经济工作者不同观点,综述通货紧缩。 一、通货紧缩是否存在论 1.不存在通货紧缩。199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长长戴相龙在答中外记者问题“中国是否出现通货紧缩现象”时说,“出现通货紧缩要有两个重要条件,第一是物价连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连续下降,第二是经济萧条,表现为两个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这样的情况在中国是不完全存在的。中国物价指数在前两年连续下降,主要与农产品价格下降有关,不完全是货币供应量减少的原因。从货币供应量来看,广义货币这两年都比上年增长15%,不是下降而是上升。从经济发展来说,这两年不是衰退而是持续快速增长,分别为8.8%和7.8%。我认为现在中国还不存在通货紧缩,但是我们要预防通货紧缩”。认为目前我国只出现不“通货紧缩”的某种迹象,但整体上没有出现通货紧缩,不能把  相似文献   

13.
全球通缩环境下的中国经济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野 《理论前沿》2003,(19):35-36
按照经济学理论的一般解释,通货紧缩是一个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概念,通常指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这样一种经济现象。目前国际上对通货紧缩的普遍理解为“与货币和信贷供应紧缩同时发生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下降。”2003年3月,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撰文指出,中国是引致全球通货紧缩的因素。但笔者认为,自2002年底以来,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一直坚挺,截至2003年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上升态势,国内通货紧缩压力已经明显趋缓,相反国际通货紧缩的压力却不容忽视。一、国内通货现状分析高盛公司在2003年初公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  相似文献   

14.
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1998年开始发生了通货紧缩,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会不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这是我国制定货币政策应考虑的重大问题。本文运用国际经济的历史资料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100多个国家价格总水平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的框架,对中国1993年以来的价格总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认为,通货紧缩会导致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判断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必须区分通货紧缩的初始条件以及通货紧缩的速度和幅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社会经济虽然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在这整个过程中,农村始终是我国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不仅表现在社会建设方面,同时也表现在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能力方面。农村当前的变革正处于制度转换的关键点,因此未来农村社会管理制度的改革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公众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对新时代提升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的方式进行研究,探索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以及农民参与的新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宗教活动场所是当代宗教信仰的发生地,是信教群众过宗教生活的场域,也是宗教问题和宗教矛盾的多发地。做好宗教场所治理,影响社会治理大局,是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内容。总结研究我国宗教场所治理重点难点,是坚持和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需要,是维护我国现有和谐政教关系的需要,也是提升政府社会公共事务服务水平与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当前,宗教场所治理重点应集中在权属保障、教职人员齐整、财务有序、商业开发、佛道场所的仪式仪轨文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因其特点和成因不同,对治理模式应有不同要求。合作治理因其平等化、合作化与开放化等特征,使其更适合于社会属性强的群体性冲突事件特别是环境冲突事件。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冲突的演变机理和宏观表征,然后从中央相关政策的出台、现代公民素质的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提升以及民主法治的有效推进等方面,阐释了合作治理嵌入环境冲突治理的可行性,最后围绕完善责权利界定机制、构筑沟通交流机制、畅通利益表达机制和扩大公众参与机制等角度,尝试构建当前我国环境冲突合作治理模式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要求建立与其相匹配的社会秩序维系系统,创新社会治理势在必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是当前形势下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如何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追溯近代以来我国各类社会组织的相关历史,透视它们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借鉴其中的经验。文章以民国时期的成都银行公会为例,考察其在地方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以管窥近代同业组织在稳定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掘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法治化是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社区治理中,软法是治理法治化的重要形式,具有硬法难以企及的优势。软法实施效果直接影响软法治理实效,而软法的实施机制则决定着实施效果。我国当前社区软法实施机制主要应围绕基层党政力量和软法质量展开,由治理动力来源、实施方式、实施资源保障、干部保障四个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在全面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负面问题,统称之为城市病。妥善解决城市病问题,是保证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大问题,为此,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预防和治理城市病"。城市病是与城市化进程相伴生的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等方面。要在把握其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