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粮食主产区对稳定全国粮食供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粮食生产是弱势产业 ,面对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值得注意的是 2 0 0 0年以来连续减产 ,三年当年粮食产不足需 ,向人们提出了危及粮食安全的信号。粮食问题始终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政治经济问题 ,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保护扶持力度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实施中国粮食发展战略的关键是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节吴硕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二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粮食问题仍然是一个头等重要大事。制定正确的粮食发展战略和粮食政策是十分重要的。粮食问题主要包括吃饭问题(或口粮问题)、饲料问题和食品业用粮等三大部分。...  相似文献   

3.
郭玮 《小康》2013,(5):18
新形势下,不能笼统地以粮食自给率衡量粮食安全是否存在问题。我国粮食安全的界线,应当是人均占有粮食达到395公斤。满足合理的粮食需求究竟需要多少粮食?上世纪80年代,国家组织有关力量对粮食问题进行专门研究,主要结论2000年人均粮食消费400公斤以上。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以及1996年的我  相似文献   

4.
粮食问题是我国政治经济的突出问题,过去、现在以至将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如何摆脱粮食困境?委实是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长期探讨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就我国粮食困境形成的重要原因及其对策,略陈管见。 (一) 近两年来,我国粮食问题有所转机,但仍末从根本上摆脱困境。总的来说,耕地缩减,生产徘徊;人口膨胀,消费迅增;生产和流通领域粮食浪费惊人。尽管1989年粮食生产有新进展,总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粮食问题的几点思考周小重农业问题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问题。作为“基础的基础”的粮食问题,特别是粮食的购销体制和粮食价格问题,也成为当前的一大热点。回顾一下80年代以来农业的发展道路,分析一下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今后进一步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工作...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粮食发展战略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有句名言:“粮食是一切问题的基础。”斯大林形象比喻:“粮食是宝中之宝。”毛泽东告诫:“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陈云指出:“无粮则乱,这件事不能小看就是了。”这些宏论,是经济规律的客观反映,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于一个有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不可掉以轻心的大事,必须有正确的粮食发展战略作指导。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今年的“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要保护好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粮食品种结构,着力提高粮食单产。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粮食问题是关系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要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和加强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能力;依靠科学技术,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完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表明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真正开始把粮食安全问题放在了不容忽视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9.
当前 ,农民对国家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比较困惑 ,政策说变就变 ,一下严格管制 ,一下又全部放开 ,不知道粮食政策的目标究竟是什么。由于粮食政策不能给农民一个明确信息 ,这就导致了种植粮食的预期不足。(一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目标也就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不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粮食流通体制 ,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通体制 ,其最终目的不外乎两个 ,一是保证粮食的稳定供给和物价的稳定 ,一个是保证粮农的收入。前者是保证消费者能消费得起粮食 (即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和有粮食消费 (总量 ) ,…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粮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粮食问题。中国有12亿多人口,是粮食生产与消费大国。中国的粮食状况如何?中国的粮食生产潜力有多大?中国人民能不能养活自己?中国将  相似文献   

11.
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粮节粮活动的通知精神,国务院确定从1991年起,每年"世界粮食日"所在这一周定为全国"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这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粮食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社会稳定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各国都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决定每年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目的是唤起世界公众注意粮食问题,鼓励各国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国际合作,为在本世纪内在全世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粮食事关百姓稳、天下安。粮食经济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2002年以来,山东省莱州市由粮食主产区转变为粮食主销区,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我们围绕壮大粮食经济,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粮企增效的目标,立足实际,从粮食的特殊属性和一般属性出发,按照“该管的管住管好,该放的放开放活”的思路,采取“政府调控、市场运作、强化服务、确保安全”等措施,构建了完整的粮食产业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深化粮企改革,实现由计划主渠道向市场主渠道转变国有粮食企业是粮食市场的主导力量,具有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3.
正粮食是特殊重要的商品,是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重要构成之一。江苏既是粮食主产区也是粮食主销区,作为人口流入大省,保障粮食安全对江苏具有特殊的意义。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对粮食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不断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江苏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自给有余。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全省粮食行业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国内外粮价倒挂造成粮食储备企业承受严重的价差亏顺,高  相似文献   

14.
张月华 《人民论坛》2014,(10):222-224
粮食安全与保证政治稳定、创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完善的粮食物流体系。河南省是产粮大省,具有发展粮食物流的区位、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但在粮食物流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国外粮食物流的经验,建议从培育大型龙头物流企业等方面构建和完善河南粮食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李宗云 《创造》2003,(10):20-21
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粮食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粮食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对云南的粮食安全作一些探讨。一、云南粮食供需现状及粮食安全问题云南是一个边境线长、民族多、经济不发达的省份,粮食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还关系到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社会稳定。确保粮食安全对于云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粮农组织世界安全委员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关于粮食安全的新概念,其内容是:"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  相似文献   

16.
粮食购销问题宣传提纲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调整粮食购销价格,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这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为什么要调整粮食购销价格和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这次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保证粮食市场的稳...  相似文献   

17.
粮食是一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粮食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它直接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因此粮食安全自然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安全的目标就是要确保能够获得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相适应的足够的粮食供应,防止因粮食短缺或意外突发事件而出现的危险。粮食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8.
胡玉萍 《前沿》2004,(5):62-64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国有粮食企业是粮食流通的重要载体,随着入世和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加快,国有粮食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矛盾日益突出。尽管1 998年以来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一直困扰企业走向自主经营。一是政企业不分,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二是产权关系不清,权责不明确;三是经营机制不活,市场竞争力差;四是企业历史包袱沉重,面临生存危机。必须清醒看到面临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积极探索有力对策,深化改革,激活机制,开创市场经济下企业生存发展新局面。笔者…  相似文献   

19.
<正>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全国人大代表邹继宏在参加小组讨论时,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健全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邹继宏说,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十一连增"的好成绩。但从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国家粮食安全还面临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首先,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还不牢。农田水  相似文献   

20.
史海一勺     
《乡音》2012,(9):47-47
陈云关注民生重实际陈云曾说:"吃、穿、用,油、盐、柴、米,这是人民的大事。共产党必须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谈为人民服务,则是空话一句。"1959年,面对"大跃进""左"倾错误的严重化,陈云提醒中央财经小组:"我国粮食问题还没过关。粮食定,天下定;粮食紧,市场紧。粮食现在仍是市场最重要的物质,一定要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